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0年GDP平均增速9.5% 連續13年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第一

□記者 孫韶華 班娟娟 北京報導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窮二白,經濟總量不到500億元,到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90兆,中國經濟不斷飛躍跨上新台階,近40年平均增速達到9.5%,實現了由一個貧窮落後的農業國成長為世界第一工業製造大國的歷史性轉變,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書寫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跡。

飛躍70年,中國速度刷新世界經濟史,成就了讓世人驚歎的增長奇跡。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基礎極為薄弱。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19元。經過長期努力,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總量連上新台階:1986年突破1兆元,2000年突破10兆元大關,近三年又連續跨越70兆、80兆和90兆元大關,2018年達到900309億元,佔世界經濟的比重接近16%。

按不變價計算,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比1952年增長174倍,年均增長8.1%;其中,1979年至2018年年均增長9.4%,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18%左右,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每年都是正增長,而且實現40年GDP平均增速達到9.5%,CPI上漲率不到5%這樣一個最佳搭配。這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是沒有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說。

在超過90兆元的經濟總量基礎上,2019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從全球範圍看,我國經濟增速位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在世界經濟增長趨緩的大背景下格外亮眼,繼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而且,以這樣的增長速度計算,我們一年的經濟增量就相當於一個中等規模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

飛躍70年,中國成就讓世界矚目,製造大國屹立東方,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成就多個“世界第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農業生產基礎單薄,“靠天吃飯”現象明顯,1949年糧食總產量11318萬噸,到2018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已達到65789萬噸,主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其中穀物、肉類、花生、茶葉、水果等產量持續位居世界第一。

我國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步建成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到改革開放後工業發展進入騰飛期,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生產能力日益增強,逐步向中高端邁進。目前,我國已成為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製造業增加值自2010年起穩居世界首位。

經濟總量飛躍的同時,我國也實現了一系列從獨立自主的“第一次”到進入世界科技創新前沿行列的飛躍。

從南京長江大橋、青藏鐵路到港珠澳跨海大橋,從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到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慧眼”衛星遨遊太空,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首艘國產航母下水,重要產業領域捷報頻傳,中國高鐵、特高壓輸變電等成為閃亮的“國家名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70年經濟奇跡的背後,是在探索中鋪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開啟國民經濟五年發展計劃、實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創辦經濟特區、加入世貿組織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跨世紀發展戰略的制定與實施……一路披荊斬棘、破浪前行。

1980年12月11日,溫州一個女孩率先從溫州市工商局領到了個體工商戶的營業執照。當年底,全國從事個體經濟的人數迅速發展到81萬人。這個縮影正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生動注腳。

張卓元說,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有兩條主線,一是推進所有製結構的調整和改革。個體經濟的重生和發展,私營經濟的接踵而來,外資經濟的引入和發展,國有和集體所有製的調整和改革,確立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第二條主線是經濟運行機制的轉軌和改革。用市場來替代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或決定性作用。政府主要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調控宏觀經濟,使其穩定健康運行。

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經濟規模足夠大、增長速度足夠快,不僅改變了自身面貌也改變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國家。自2006年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穩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201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5%,比1978年提高24.4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融入國際社會,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愈加重要的作用。1980年4月和5月,先後恢復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3年以來至今,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17個自貿協定;黨的十八大以來,積極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得到16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積極參與以WTO改革為代表的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中貢獻中國智慧,展現大國擔當。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指出,回顧過去不平凡的70年,前30年我國努力建設工業現代化推動經濟發展;後40年創造了人類經濟史上不曾有過的發展奇跡。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突破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說,在實現宏偉目標的過程中,通過把握歷史發展大勢,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和修正錯誤,抓住歷史變革時機,黨領導人民團結奮鬥,經過了70年光輝歷程,創造了人類歷史罕見的發展奇跡,積累了有益經驗並上升為中國智慧,產生了與中國日益提高的國際地位相匹配的世界意義。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不僅對我們自身進一步前行彌足珍貴,也是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探索的中國貢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