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派中醫婦科 蔡小香與蔡香蓀(十二)

今日

蔡氏婦科是我國著名的中醫婦科流派,發源於上海江灣,肇始於清代乾隆年間,歷經二百餘年,源遠流長,至今已傳至第八代。

「海派中醫婦科 一代名醫蔡小蓀」連載以來,讀者反響熱烈,受到許多中醫界同好追讀,即日起應廣大讀者要求,推出蔡氏婦科第五代與第六代傳人,蔡小香與蔡香蓀的傳奇人生,時間跨度從光緒帝到抗日戰爭,極具史料價值,故事引人入勝,以饗讀者。

01

上海淪陷

1933年,即一·二八淞滬抗戰的第二年,江灣疫病流行,不少人死於非命,蔡香蓀意識到大兵之後必有大疫,為及時控制疫病流行,他捐資創辦江灣時疫醫院,並親任董事長,免費為百姓急救治病。後又增立多科,並設病房,救人無數,善舉大義為鄉裡稱道嘉許。為此,國民政府內政部也為他頒發了「熱心捐資興辦衛生事業」一等金質獎章。

1937年夏,日寇再次於華北宛平挑起事端,製造了七七盧溝橋事變。不久在八月十三日,於上海虹橋機場挑釁,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這就是著名的「八·一三」事變。中國軍民,忍無可忍,奮起抗戰。蔡香蓀所建的「一·二八忠烈墓」也在這場戰爭中被日寇炸毀,原有照相留影及拓片,亦毀於日軍清鄉時期。

在此戰爭中,蔡香蓀又積極籌辦難民收容所,安置災民。並及時組織江灣愛國青年,成立救護隊,自任隊長。捐資添置醫藥用品及救護器材,併購置了一輛舊卡車,由副隊長談益民率領,駛赴前線,廢寢忘食,在槍林彈雨間,冒死搶救傷員共約四千餘人,為上海紅十字會各救護隊之冠,由此獲得紅十字會的救護獎章,當年的紅十字會年刊均有記載。上海淪陷後,紅十字救護隊隨軍撤至浙江省德清縣,蔡香蓀繼續接濟醫藥用品,始終不輟。

1937年11月12日,上海終於淪陷,成為了孤島。

除城市中心為公共租界的中區、西區和法租界,日軍尚未能進入之外,上海四周都為淪陷區所包圍。街上是荷槍實彈的日本憲兵,到處都是流亡的貧民,沿街凍死餓斃的屍骸多得不計其數。

日軍佔領後,對上海實行米糧管制,走投無路的饑民,甚至不得不鋌而走險,成群結隊地搶劫米店和運米車;而這造成了當時獨特的「掃米」景觀,搶米現場散落的米粒成為許多人搜尋的目標,他們拿著掃帚在路邊仔細清掃,這些米粒就是他們晚上的飯食。

上海的米價從每擔14元漲到42元,因為上海人吃的米一半是靠常熟,太倉運來的,一半是外洋運來的暹羅米;而常熟、太倉的米,不能儲藏太久,唯有暹羅米經過機器的焙乾,可以久藏不變,於是大家就搶購暹羅米,蔡香蓀也讓管家收購一些,堆滿了一間小屋。

02

國讎家恨引心中苦悶

這段日偽時期,作為一位名醫,蔡香蓀內心是極其痛苦的。診所因在租界,日軍稍有忌憚,還能勉強維持,但是來診所求醫的病人中,多了許多被槍擊,被刺刀捅傷,甚至是被日軍凌辱糟蹋的婦女,傷口令人髮指。

每日診畢,蔡香蓀對妻子說起那些慘狀,不免垂淚,他在一篇日誌中寫道:「一無所長、一無所有的國人,則哀哀無告、自生自滅,這,就是在淪陷區做亡國奴的人們。」心情壓抑的蔡香蓀,常常喚過十五歲的兒子蔡小蓀,翻開一本《說嶽全傳》,說幾個嶽爺爺大破金兀朮的故事,或者就讓蔡小蓀抄錄嶽飛的《滿江紅》《小重山》,此情此景,若乾年後蔡小蓀提及時依然清晰如昨。

蔡小蓀親歷戰爭,年少成熟,如父親一般,也有一腔愛國熱血。淪陷前,他曾寫過多首詩文,其中一首《八百壯士》,謳歌死守四行倉庫的謝晉元部,「出入槍林彈雨中,爭雄海上建奇功,終因被困不辭死,八百聲名萬國崇。」而上海淪陷後,他在一篇作文《孤島感言》中寫道:「大好山河房屋田畝國家之建築農民之收拾,一旦傷於炮火中而海上之人民猶逍遙娛樂,嗚呼可以悲兮。」少年蔡小蓀痛斥的是孤島中又開始恢復的畸形的繁華,醉生夢死,商人大發國難財。

這期間,蔡小蓀見到了一個更加嚴肅,沉默寡言的父親,在蔡小蓀的眼中,父親從來都是一派威嚴,不苟言笑,從不嬉謔,「站如松,坐如鐘」,長者之風凜然。

雖然心中苦悶,蔡香蓀還是關心著時政,天天翻閱報刊。此時以外商名義出版的中文報紙,統稱「洋旗報」,利用「孤島」的特殊條件,打起「英商」、「美商」的招牌在租界復刊和創刊。這些「洋旗報」真實地報導抗戰實況,正確地宣傳愛國主張,使上海「孤島」上空重新響起洪亮的抗日愛國宣傳之聲。

此外,中共等愛國政治力量留居上海的進步與愛國文化人士,原上海出版的商業性大報、國民黨留滬人士也加入「洋旗報」抗戰宣傳陣營。這些報紙的政治傾向雖不一致,但在報導中國軍民英勇抗戰、揭露日軍暴行和抨擊汪精衛等漢奸的賣國言行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不少報刊積極反映八路軍、新四軍的戰績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比較典型的報刊有《大美晚報晨刊》、《華美晚報》、《每日譯報》、《新聞報》、《申報》等。每當讀到中國軍隊在台兒莊重創日寇,暗殺漢奸的消息,蔡香蓀便暗自高興,積壓在胸中的怒氣暫時舒緩一些。

03

不為五鬥米折腰

1939年,為日偽所控制上海國醫公會舉行會員大會,進行了改選,經過全體會員一致通過,蔡香蓀被選舉為公會主席,消息傳出,蔡香蓀豈肯為虎作倀,故立辭不就。

蔡香蓀當年在同盟會有位好友蔣百器,蔣百器在辛亥革命後曾任浙江都督、孫中山大元帥府總參謀長等職。蔣百器女兒蔣冬榮嫁給了餘姚人邵式軍,這邵式軍祖上與曾國藩有金蘭之誼,又與李鴻章、盛宣懷為兒女親家。

上海淪陷後,由於侵華日軍頭目松井石根與蔣百器為日本士官學校同窗,特委邵式軍為蘇浙皖稅務總局局長,這是極好的美差,腰纏萬貫,頓致巨富,在日偽時期,顯赫一時,置豪宅於愛棠路80號(即今餘慶路)。由於邵式軍為蔣百器的東床快婿,所以與蔡香蓀也相識。

邵式軍結婚照

某日,邵氏派人來蔡府延請蔡香蓀出診,蔡香蓀礙於情面,帶了管家鞠梅卿、顏瑞昌、司機孫業祥一同隨行至邵宅。到了邵宅門口,只見門口荷槍實彈,有衛兵把守,見三人慾進宅邸,便欲搜身,幾支黑洞洞的槍口一起對準蔡香蓀三人。蔡香蓀見狀,勃然大怒,原本就對日偽嫉惡如仇,今日念在舊交,所以應允前來診治,不想竟遇如此無禮之事,豈能容忍。他不管衛兵阻攔,撥開槍口,挺身大踏步直入。蔡香蓀生得豐頤蓄鬚,相貌尊嚴,一派凜然,欲加行兇的衛兵一時怔住了,不敢阻攔,跟了進去。

進了廳堂,蔡香蓀見到邵式軍面沉似水,不發一言,邵自知失禮,當即道歉,並呵斥左右,責怪他們沒有妥善安排恭候,診畢更設宴款待。

席間,蔡香蓀與他說起當年參加同盟會的救國之事,北洋李鴻章的忍辱負重,委曲求全,以及當下中國生靈塗炭,邵式軍沉默無語,頻頻讓酒。「香蓀公,邵某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一有機會,便要仿效那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關雲長。」大醉中,邵式軍吐露心跡。

此後,經冬榮之戚,中共地下黨員潛入邵府,曉以大義,說服邵式軍棄惡從善,名任偽職,暗中接濟大量軍用物資及藥品,不斷輸送蘇北鹽城新四軍軍部,將功折罪。後被日軍發現,以通共之嫌,一度遭漢奸頭目熊劍東軟禁。數經周折,擺脫羈絆,成功轉奔解放區,最終棄暗投明。

口述:蔡小蓀

執筆:唐曄 黃蘭英

編輯:吳端

本文轉載自蔡小蓀主審、黃素英主編的《蔡氏婦科風雲錄》

延伸閱讀

《蔡氏婦科風雲錄》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8月

關注我們

掃描二維碼

曄問仁醫


蘋果用戶讚賞專用二維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