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免疫腫瘤治療為晚期肺癌患者提供新選擇

近幾年,作為我國高發疾病之一,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居所有癌症之首。數據顯示,中國每年肺癌新發病例達78.1萬例,相當於平均每10分鐘就有15人罹患疾病。這一數字還在上升,預計到2020年,每年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將分別超過80萬和70萬。

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與診斷時腫瘤的分期和組織學類型高度相關。由於肺癌早期癥狀較為隱匿,我國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如何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提高患者對疾病的科學認知始終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在國際肺癌月到來之際,福建省腫瘤醫院首席專家黃誠教授和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副院長、胸外科主任陳椿教授接受了採訪,就患者關注的肺癌免疫腫瘤治療做了詳細介紹。

免疫腫瘤治療: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

在中國,有近七成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為晚期。近年來,儘管肺癌在治療手段上不斷推陳出新,但對於晚期患者,特別是鱗癌及無驅動基因的患者而言,目前的治療手段相對有限,需要創新治療方式來改善現狀和延長生存期。隨著研究的不斷發展與深入,除了現有的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之外,免疫腫瘤治療作為一種創新的治療方式備受關注。

與現有治療方式相比,免疫腫瘤治療有何特點?

據福建省腫瘤醫院首席專家黃誠教授介紹,與傳統治療方式不同,免疫腫瘤治療並不直接攻擊癌細胞,而是通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抗擊腫瘤,在一些瘤種治療上已顯示出長期生存獲益的特點,且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目前已成為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現階段,免疫腫瘤治療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PD-1/PD-L1抑製劑、CTLA-4抑製劑。

「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兩位癌症免疫治療研究的科學家,以表彰其在發現免疫檢查點PD-1和CTLA-4中的重要貢獻。可見免疫腫瘤治療在推動癌症治療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副院長、胸外科主任陳椿教授表示。

延長生存期:肺癌或成為「慢性病」

當前,肺癌防治仍然是我國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到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要提高15%。因此,改善患者治療現狀、提高創新藥物的可及性是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肺癌免疫治療領域,納武利尤單抗注射液(Nivolumab)作為國內首個獲批的PD-1抑製劑,目前已正式登陸中國市場。「作為中國首個獲批用於肺癌治療的PD-1抑製劑,納武利尤單抗為晚期二線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開創了國內腫瘤免疫治療時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陳椿教授表示。

過往數據表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5%。通過一項晚期二線NSCLC臨床研究(CA209-003),納武利尤單抗帶來了免疫治療研究中隨訪時間最長的PD-1抑製劑臨床研究數據,證實了其將晚期NSCLC患者五年生存期從過去的不到5%提高到了16%,大大改善了患者對癌症的生存預期。

「以前我們臨床用藥都要從國外進口,國內上市後就方便了許多。一般情況下,患者自身的狀況越好,免疫治療效果越好。未來免疫治療的方向將會前移,包括針對早期的患者。」黃誠教授表示,「通過免疫治療,晚期肺癌患者有望實現長期生存,肺癌甚至以後可能作為慢性病進行管理。」

目前,該藥物主要用於治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陰性和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陰性、既往接受過含鉑方案化療後疾病進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專家:免疫治療藥物並非「萬能神葯」

對於肺癌患者而言,PD-1抑製劑是「神葯」嗎?

對「治療癌症的萬能神葯」這一說法,陳椿、黃誠兩位教授均表示反對:PD-1抑製劑為醫生及中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鑒於腫瘤的複雜性,其治療仍然有賴於多種技術、策略與經驗的綜合運用。

「藥物的本質是一種生物製劑,患者使用PD-1抑製劑進行免疫治療,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副反應,如皮膚不良反應、免疫性肺炎等等。但毒副作用都在醫生的可控範圍內,可以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與放化療相比,免疫治療副作用相對比較小。」黃誠教授解釋道,「新葯剛剛獲批上市,具體的治療情況還是要看研究和臨床數據。從目前現有的臨床案例來看,二線肺癌患者生存率可以提高一倍左右。」

陳椿教授表示,對於早期的肺癌患者來說,只要符合指征,手術依舊是第一選擇。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運用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丹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