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貴圈丨永遠處在規範中的林志玲,結婚終於朋克了一次

劃重點:

文/郝繼 編輯/杜藤

2019年高考開始前一天,志玲姐姐提前交卷了。南轅北轍的兩個人,通過微博鄭重宣布婚約。

林志玲的答卷看上去有點硬核。AKIRA這個名字晦澀又難讀,黝黑的面孔,透著與女神截然不同的狂野氣質——如果不是這場突如其來的婚姻,他的微博粉絲只有1萬出頭。

林志玲在微博上,寫下濃情蜜意的小信:在對的時間,看見愛情的模樣……這封信很“林志玲”,字跡娟秀,措辭甜膩、常規,提煉不出任何可供傳播的金句。完全有別於一天前,蒼井優在記者會上宣布婚訊時擲地有聲的宣告:“我想以‘人’而不是‘女人’被對方喜歡。”

林志玲與AKIRA是2011年在東京演出話劇《赤壁·愛》時相識的,一個飾演小喬,一個飾演周瑜——戲中的緣分為8年後這場婚姻埋下了種子。

AKIRA和林志玲主演的《赤壁·愛》描述了在戰亂時期發生的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

這真是一場意料之外的婚姻,姐弟戀、跨國戀不說,男女雙方收入和名聲的差距,也是世俗意義上一條無可回避的鴻溝。日本媒體估算,AKIRA年收入在4000萬日元(大約人民幣260萬元)到6000萬日元(大約人民幣400萬元)之間,是林志玲收入的三十分之一——2017年,林志玲在多家機構發布的中國名人收入榜上排名第18位,9200萬元。

同樣是在2017年,許知遠在《十三邀》節目中問她:“世界上有好的婚姻嗎?有幸福的couple嗎?”林志玲咬著嘴唇思索片刻,簡短乾脆地說:“一定有”。

那時她42歲,依然是娃娃臉、娃娃音,看不出絲毫被歲月侵襲的痕跡。這個回答,在當時看來只不過是她無數格式化答案中的一個,毫無破綻,卻也沒什麽營養。

那場談話的主題之一是“標準化的美與個體的關係”。許知遠把林志玲放在“豐富的、獨立的美”對面,評價她是“各方面都很準確的標準美女”——標準,是技術層面而非人文主義的形容,標準,意味著沒有創造性的遲鈍。

而林志玲不打算反駁,不論是對許知遠,還是公眾。這麽多年,她都精心維持著標準的美貌和性情。她長袖善舞,滴水不漏,長期以來被人普遍理解成一個沒有自我,或者嚴重遮蔽自我,甚至“虛偽”的人。

“林志玲很假!”是《康熙來了》的經典梗,12年來經久不衰。小S說她做作、城府深,腿是電腦修的,人也修的,“假腳”“假人”,甚至拉出一條形狀優美的大便,小S都將其形容為“像林志玲”。

林志玲無疑是美的。這種美符合東方傳統文化對女性美的全部想象:五官秀美、長髮披肩、舉止優雅、聲音軟糯,高學歷高情商,卻仍然一副小家碧玉氣質,不爭不搶,絲毫不必擔心她會冷不丁從身後冒出來,搶了男人的風頭。

黃渤提到,在《101次求婚》劇組,收工後大家經常聚在一起吃燒烤、喝啤酒。但林志玲與此類“不健康”的休閑活動幾乎絕緣;拍戲時遇到台詞裡侮辱對方的字眼,“她都不願意說出來”。這當然是在說藝人的自律、女神的自我修養,但在另一種文化視野中,也同時可以被解讀為男權文化下,一個“花瓶”對自我的壓抑。

2016年,陳冠希在微博曬出林志玲的照片,並以bitch、ugly、shit等各種詞匯羞辱,稱其是假女演員、假模特。那是娛樂圈另一種極端風格,是“壞小子”的鋒芒畢露、 肆意妄為,更西方,更直接,愛憎分明,毫無掩飾。

林志玲回應了一段看不出是否原創的“雞湯”: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笑看風雲淡,坐看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這樣的自己,才能持續散發正能量,給予我也給予大家。

太極般的招式似有若無,將一切化為無形。你永遠看不出她會為什麽而惱怒難過,也看不出為什麽而歡呼雀躍。以至於黃毅清諷刺她“寬宏大量讓人感覺已經超過正常人的接受範圍”。

用許知遠的話來說,“東亞對美的標準十分嚴格,而你是這個美的標準。”

“這不是我的問題,是時代的問題。因為不是我的問題,所以不困擾我。”又是典型的林志玲式的答案,滴水不漏,永遠都是彬彬有禮的“謝謝你,我很好”。視頻畫面中的兩個人相對而坐,臉上掛著禮貌的微笑,隔著鏡頭,陷入一種相當真誠的尷尬。

但這就是林志玲。你本來就不應該期待她說出什麽破格的話。她永遠處在規範之中,沒有失誤,也沒有驚喜。

唯一的破綻是女神的感情。媒體每年都規律地保持著對林志玲婚姻和生子的興趣,很快,林志玲也開始習慣,對著鏡頭許願:“希望今年有人能鼓起勇氣來追我……”

宣布婚訊前,她的情感經歷毫無新意。44歲的年紀,屈指可數的戀愛經歷,最著名的是出道之後的兩次,一次是台灣家族企業接班人,不少女明星心目中的“好歸宿”;另一次是小S口中“喜歡在化妝間看著某個方向不說話”的偶像藝人,王子公主般的童話故事。

2004年,林志玲以當紅模特身份參加《康熙來了》,被蔡康永小S連番追問,對未來伴侶的想象,是否一定要有“錢”或“權勢”。林志玲笑著說“沒有”,她隻不斷強調:對方一定是能和自己牽著手的人,牽著手的話,“一起躺在沙發上變電視白癡”也可以。

這樣的宣言沒多少人相信。那時林志玲30歲,出道不足兩年,前途大好。她在當年金馬獎上憑借嗲聲嗲氣的娃娃音,和對梁朝偉、劉德華兩個“愛的抱抱”駭客入侵。

模特退役後,林志玲開始嘗試演戲。試過不少角色,但大部分人隻記得《赤壁》裡小喬那句酥軟的“萌萌,站起來”——甚至因此,“萌”這個漢字被增添了新的語義。她倒是不怕被別人稱為花瓶,誠懇承認自己演戲贏不了別人,隻扎扎實實地有效地養護自己的外在。

人們曾經長久且自以為深刻地以為,這個習慣了出安全牌的女明星,人生裡並無新事。無論選擇財富還是選擇顏值,作為全民女神,她的情感歸宿應該是在預料之中的。如果存在第三個答案,那一定是“沒有人追”。

“林志玲為什麽沒人追”,是她參與的訪談和綜藝節目的主要話題之一。黃渤在《康熙來了》聊,李誕、蔡康永、小S在綜藝裡也會討論,每次林志玲都自我檢討“應該是我的問題”。

大家替她著急,但催歸催,依然是要她在名利之間二選一。以至於“世紀複合”的風聲乍起,輿論場上便迅速形成一股強大的民意,為這場想象中的浪漫推波助瀾。每到這種時候,林志玲總會用她的綿軟和溫柔輕鬆閃過,配合綜藝節目橋段的設計,隔空唱首歌、喊句話,之後就是得體的微笑,什麽也不告訴你。

主持人楊瀾曾經問她:“這個完美的女孩子之後,到底是一個好女孩,還是魔鬼?”男性代表許知遠也問了同樣的問題:“良好的教養下面那一層是什麽呢?”

林志玲回答:“有,一定有的,那種想要爆發的欲望!”

這是難得的,林志玲公開談論欲望。她認真地回答:“大概我的放縱,應該是感情方面吧,絕對的。……應該就是能夠放縱地、奮不顧身地去愛一個人,然後在大街上手牽手。聽起來好像很一般,覺得這是什麽答案。對我們來講感覺是個奢侈……這好簡單。”

只是在當時,沒有人明白她在說什麽,甚至沒人相信她在說什麽。

直到6月6日宣布婚訊,人們才恍然大悟:不聲不響的人往往孕育著巨大能量,她沒有必要隨時向公眾報備,但她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麽,而且從未放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