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腸癌很陰險,早期常拿痔瘡打掩護!排便出現3種異常,腸道已癌變

35歲男子李輝,一年前上廁所發現時常便血,但是不痛不癢,他一直以為是痔瘡,所以他也沒有太在意。直到近日,他日漸消瘦,而且便血增多。自覺不妙才趕緊去醫院檢查,沒想到竟被告知患有腸癌。

醫生表示:腸癌早期癥狀多無特異性。很多腸癌發生的早期都會拿「痔瘡」打掩護。但是由於民眾對於腸癌癥狀認識較少,加上疾病篩查意識較弱,因此約有8成以上患者在初期都會誤以為是痔瘡,而男子李輝就是一個案例。

事實上:腸癌早期癥狀和痔瘡還是有明顯的區別的

痔瘡便血的特點:是排便中或便後出血,色鮮紅。有時大便表面附有少量血液或將手紙染紅,有時為滴血,有時可見血液呈噴射狀,便後出血多自行停止。若長期反覆出血或多次大量出血,還可引起貧血。

直腸癌出血的特點:是血與大便相混合,便血呈暗紅色,又有時僅為大便表面黏血跡。便血常混有糞便及黏液、膿液,或偶伴有血塊及壞死組織。便血多不能自行停止。便血的現象並不一定每次都發生,稱為果醬樣便。

那麼腸癌早期還有什麼癥狀呢?醫生表示:排便出現3種異常,腸道已經癌變!

1.大便習慣改變

由於腫塊及其產生之分泌物,可產生腸道刺激癥狀,便意頻繁,排便不晝感,裡急後重等癥狀,但排出物多是粘液膿血狀物,最初這些「假性腹瀉」現象多發生在清晨起床不久,稱晨起腹瀉。以後次數逐漸增多,甚至晚間不能入睡,改變了往日大便習慣。

2.腸道狹窄及梗阻現象

癌腫繞腸壁周徑浸潤,使腸腔狹窄,尤在直腸乙結腸交界處,多為狹窄型硬癌,極易引起梗阻現象。直腸壺腹部癌,因多是潰瘍型,直甩壺腹部較寬闊,估計約1~2年左右才引起狹窄梗阻,大便形成變細,排便困難,便秘,引起腹部不適,氣脹及疼痛。由於糞便堆積,在梗阻上段乙結腸部位,有時在左下腹部,可捫及條索狀腫塊。

3.肛門疼痛及肛門失禁

直腸下段癌如浸潤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累及肛管括約肌則可引起肛門失禁,膿血便經常流出,汙染內褲;癌腫感染或轉移,可引起腹股溝部淋巴結增大。

因此一旦發現以上幾種情況,應該儘早的去醫院進行檢查。據數據顯示,我國腸癌發病率近年來持續上升,每年新發病人數約為13至16萬人,死亡人數約為6至9萬人,且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因此一方面要認識腸癌到來的一些信號,更重要的是生活中做好預防工作。

預防腸癌,保持4個好習慣,腸道健康不癌變!

1.補充膳食纖維

人體每天攝取20-25克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腸癌的風險,也可以清掃腸道,調整腸道菌群環境,有效地緩解便秘。補充粗纖維可以多吃一些韭菜,卷心萊等。還尤其是冬季可以多吃蘿蔔,蕪菁之類的蔬菜,不僅可以讓下氣消積、促進消化、增強食慾。

2.清淡低脂飲食

除過膳食纖維攝入不足以外,經常刺激,高脂的飲食,也是誘發腸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平時應該減少哺乳動物的肌肉,比如豬肉,牛肉,羊肉,以及加工肉類,比如培根,香腸,臘肉,薰肉,烤肉等食物的攝入,飲食保持清淡,均衡。

3.多加運動

運動一方面可以增加結腸蠕動,可以促進糞便的排泄,另外運動還可以阻止肥胖的發生,而肥胖者罹患腸癌的幾率大大提升,因此每天應該保持適量的運動。騎車,慢跑,快走都是不錯的選擇。

4.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

預防腸癌,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很重要。醫生提醒:便秘不是小事,長期便秘會引起腸道內毒素增加,因此為了遠離腸癌,應該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最好能做到每天定時排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