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致麥收:窮人家的孩子,要活成一棵麥子

書房即故鄉

我想有一間書房

不負光陰,靜享慢樂

書房主播 | 悅悅

作者 | 劉娜

正文共: 1729字 預計閱讀時間: 5分鐘

驚喜之聲(音頻末插曲)

麥子熟了 - 水木年華

麥子成熟了

而我要離開

數數碗裡的大米

數著定數的一生

我用時間的酒杯

飲著母親的心疼

說說那野麥芒

饑餓時我感謝你

天天看望的麥子

一夜之間就金黃

原諒我在麥田打滾的青春吧

原諒我轉眼之間兩鬢斑白

我對城市的傷口有著農民的愛

麥子成熟了

而我要離開

作者丨劉娜

每年六一前後,都是老家麥收的時候。

布谷鳥的叫聲響徹房前屋後,金黃的麥浪隨風起伏在田間地頭,磨好的鐮刀掛在老屋窗柩。

尚且年輕的父母在微亮晨光中,揮舞鐮刀割下孕育十個月的守候。

不想乾活的我,跟在父母身後,打著哈欠,揉著睡眼,被麥芒扎疼了手。

心想:這一季又一季繁重的麥收,啥時候才會有個盡頭?

直到多年後,害怕乾活的我,苦讀考學,逃離農村,扎根城市,闊別父母,在文字裡尋找丟失的鄉愁。

才懂得:沒有父母、土地和糧食,就沒有自己安然讀書的那些春秋。

農耕時代,鐮刀割麥

現在的孩子很難明白:顆粒歸倉的深意何在。

在三四十年前的農耕時代,每一粒收進糧倉的麥子,都凝聚太多汗水與淚水的無奈。

起五更打黃昏地一鐮鐮割麥,用鐵杈用草繩一車車裝載,父親弓著腰縮著頭,拉著一架子車麥子的鏡頭,至今仍刻在腦海。

從麥田到曬場的坎坷小路上,跟在麥車後面的我,見證了很多次麥車傾倒後,在月光下將黑瘦的父親掩埋。

那時候,我不解父親為啥總是餓著肚子,不停地在田裡割麥、裝麥、運麥,害得我一次次上地給他送饃送菜。

直到多年後他患上嚴重的腸胃病,我守在病榻前陪他時。

才明白:對一個農民來說,莊稼就是他的命,而收成關乎一家老小的未來。

人力運麥,難以忘懷

沒有機械的年代,夏收過程沒有現代這麽快。

石滾和木架、毛驢和黃牛,都是農人碾場的好幫手。

火辣辣的太陽,厚墩墩的麥場,手持牛鞭的父親指揮著拉滾的老牛,一圈圈碾壓著麥糧,一場場打下來希望。

直到責任田的所有麥子,脫離麥穗撒滿糧場,堆得就像小山一樣,鄉鄰才有空在樹蔭下拉家常。

風起的時候,父親開始揚場,有時候鄰居宗親也會來幫忙。

十多畝地幾千斤的麥子,被他一鍁鍁揚得雜質全無,純淨金黃,均勻路邊攤在曬場上,閃著金光。

來回翻曬麥子的間隙,父親也會坐在木鍁上,抽著卷煙估算今年能打幾袋糧。

除去要繳的公糧,除去要留的口糧,除去供我換糧票的飯糧,剩下的往往不夠估量。

我有時會跟著他翻場。

他看著我瘦弱的身子語重心長:“如果不好好讀書,就要一輩子種糧。”

那時,害怕髒累的我,以為一輩子很長。

不料轉眼間:我也不再年輕,而父母早已白發蒼蒼。

當年打場,仍記心上

陪父揚場,至今難忘

至今,我夜裡做夢,還會夢見老家夏收的景象。

多少雷電交加的夜晚,我迷迷糊糊地聽見父母拿著塑料布,冒雨遮蓋那一場沒拉回家的夏糧。

雨過天晴的日子,麥子被曬得沙沙作響,父母一鬥一鬥地把它們裝進麻袋。

裝好的麥糧就像一個個渾圓的樹樁,一溜兒排在麥場上。

孩子們多在自家麥場,撐麥袋、扎麥袋來幫父母的忙。

裝好的麥子被父親一車車拉回家,堆進早已砌好的高高糧倉。

如今仍記得父母運糧時,扛起百餘斤麥袋走路穩穩的強壯。

只是多年後的夏收,我攜帶孩子回到故鄉。

看見父親把麥子一小袋一小袋分裝,扛到肩頭身體還不停來回搖晃。

我才在眼淚中明白:我與父母和故鄉,已錯過太多無法回去的時光。

書房即故鄉

我想有一間書房

不負光陰,靜享慢樂

金黃麥糧,寄托希望

麥糧入倉,袋袋如樁

每個麥收的日子,我都會夢見故鄉的一片金黃。

在那個落後與貧困交加的年代,沒有走出麥田的父母,用滾燙的淚汗和彎曲的脊梁,搭一座讓我遠離悲苦的橋梁。

只是多年後,當我扎根他鄉,記憶中的一切開始變得荒涼。

父母變成衰老的模樣,

兄妹逃離麥田的守望,

老屋成了夢中的念想,

故鄉淪為記憶的遠方,

就連鄉愁也化作文字的想象。

唯有土地,一直都那樣不卑不亢,孕育出一季又一季希望,提醒漂泊在外的遊子:

唯有去過遠方,才懂父母情長。

唯有扎根泥土,才可飽滿金黃。

唯有不忘出身,才會活得敞亮。

今年麥收,我沒有回故鄉,但父母的話,我一直記在心上:

窮人家的孩子,要活成麥子那樣。

根扎在泥土裡,穗伸向藍天上,熬過了冷和熱,不再怕雨和霜。

即便身後無人可依,光芒撒成一片海洋。

書房記

知識 | 思想| 文學| 趣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