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文弄懂,胃糜爛與胃潰瘍!

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作者:王伯軍 寧波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經常有病人問『胃糜爛』嚴重還是『胃潰瘍』嚴重,今天就與大家比較一下「胃糜爛」與「胃潰瘍」的方方面面。



談論這個話題,先要了解一下胃壁分層。胃壁分為:粘膜層、粘膜下層、肌層、漿膜層。胃粘膜層,又分為:上皮層、粘膜肌層。


糜爛性胃炎,分為急性和慢性;內鏡下又可分為:平坦型、隆起型。急性糜爛多為平坦型糜爛,隆起型糜爛多為慢性病變。


隆起型糜爛,病變隆起,表面糜爛,進一步又分為非成熟型和成熟型。非成熟隆起性糜爛,病灶由於炎症充血水腫而隆起,大多數胃鏡描述「見散在點片狀糜爛,部分呈隆起型糜爛」,即為此種類型;成熟隆起性糜爛,是由於反反覆復的炎症,病灶纖維組織增生而隆起,典型者病灶隆起表面呈臍樣凹陷,該病又稱疣狀胃炎。


胃潰瘍,也分急慢性,急性潰瘍病變比較淺;慢性潰瘍,一般大而深,可反覆發作。一般所說的胃潰瘍大多是指慢性潰瘍。



1. 病變深度


糜爛:缺損不超過粘膜層,即只有粘膜淺層的缺損,比較淺。


潰瘍:缺損超過粘膜肌層,即深度已達粘膜下層,甚至可以達到肌層;當潰瘍深度突破漿膜層時,就是胃穿孔。


2. 數量病變


一般來講,胃糜爛大多數呈多個點、片狀,散在分布。胃潰瘍,大多數為單個,2個以上者就很少了。



3. 併發症


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佔上消化道出血的20%,大多為少量出血,少數可致命性出血,此時又稱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或急性胃黏膜病變;慢性糜爛性胃炎,也可發生出血,一般為少量出血。糜爛,病變較淺,不會發生穿孔。


胃潰瘍,發生出血者不少,出血量的多少與侵蝕的血管大小有關,發生中到大量出血者較多;潰瘍深時可穿孔。



4. 癌變


急性糜爛性胃炎,當然不會癌變,平坦型糜爛即使病理活檢有異型增生(註:異型增生是公認的胃癌前病變),大多為細胞炎症變性引起,治療後能消失,但要注意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現為單個糜爛樣病灶,要注意鑒別,必要時胃鏡複查;疣狀胃炎,由於病灶反覆炎症纖維化增生,細胞在炎症修復過程中可突變而發生癌變。


胃潰瘍有一定癌變幾率,當患者疼痛節律發生改變(胃潰瘍本來是反覆規律性餐後疼痛,現在變成了無規律性疼痛)或原先治療有效的藥物變得無效或合併消瘦時,要警惕潰瘍癌變的可能。



5. 治療效果


胃糜爛與潰瘍的治療原則相同,首先是根除幽門螺桿菌,然後主要是止酸劑(質子泵抑製劑或H2受休阻滯劑,以前者效果為好)聯合胃粘膜保護劑治療。


平坦型糜爛治療效果最好,短時間就可以癒合,但當胃內細菌或病毒感染、飲食不當、藥物、劇烈運動、緊張焦慮等等因素容易再發。尤其與飲食、藥物關係較大,有些病人幽門螺桿菌已根除但每年做胃鏡,仍然是慢性淺表性胃炎伴糜爛,就是這個關係。


其次是非成熟隆起型糜爛,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大多數隆起能夠消退,糜爛能癒合。


疣狀胃炎治療效果最差,單純藥物治療,隆起病變難以消退,有時表面糜爛也難癒合。如果病變個數少者,可內鏡下氬離子、微波等凝固治療,先用氬離子燒平隆起性病變,再用質子泵抑製劑聯合胃粘膜保護劑治療,即「先破壞後癒合」的方法;但當隆起性病變個數很多時,該方法會使胃粘膜創面很多,就很困難了。


慢性糜爛性胃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視,如果不及時治療,有效地遏製疾病的發展,也可發展為潰瘍。


胃潰瘍,很容易複發,但經過消化內科正規治療,極大多數能夠被根治,即不再複發。





要潰瘍不複發,必須同時做到以下三方面:

1. 根除幽門螺桿菌。

2. 潰瘍達到白色平坦型疤痕癒合,這大多數需要治療三個月以上。

3. 胃粘膜炎症為輕度非活動性。


個人體會,胃潰瘍的治療要比疣狀胃炎來的容易。


總之,一般情況而言,胃潰瘍要比胃糜爛嚴重的多,但有時候出血糜爛性胃炎也比較嚴重,而疣狀胃炎的治療則更為困難。


- END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