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是時候給寶萊塢電影退退燒了!

播放GIF

《蘇丹》故事不好,拍得也不好,同時也不怎麼好看,寶萊塢電影該「退燒」了。

——曾念群

印度電影《蘇丹》的點踩得不錯,時值亞運會激戰正酣,《摔跤吧!爸爸》故事原型的侄女,溫什·弗加特斬獲女子自由式摔跤50公斤級冠軍,續寫著印度摔跤家族的輝煌。同為印度摔跤運動題材的《蘇丹》此時引進,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去年現象級的《摔跤吧!爸爸》,並平添了幾分期待。然而結果令人大失所望。

還是開門見山地說吧,《蘇丹》是我近年看過的印度電影中,品質最差的一部。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三傻大鬧寶萊塢》之後引進的印度電影,我一部都沒落下。《蘇丹》目前豆瓣7.3分,恕我直言,虛高得厲害了,不過一千多人的評分,參與人數略少,不足為據。

《蘇丹》由「印度三汗」之一的薩爾曼·汗領銜,本該是部續寫「印度三汗」中國票房佳話的電影,然而《蘇丹》首日開畫僅有六百萬進帳,有望跌破近年印度片引進業績新低。話說回來,「印度三汗」在中國市場的反響本就各有千秋。

「印度三汗」中國市場各不同

阿米爾·汗無疑是中國影市的「當紅炸子雞」,分別有12.99億的《摔跤吧!爸爸》和7.47億的《神秘巨星》在手,並擎起印度批片的票房神話,此外他還有《三傻大鬧寶萊塢》、《我的個神啊》等多部口碑之作等身。相比之下,沙魯克·汗和薩爾曼·汗的中國業績一般。

2010年,沙魯克·汗主演電影《我的名字叫可汗》曾被引進,豆瓣評分高達8.4分,可惜那時的印度電影並不走俏,《我的名字叫可汗》中國市場累計票房不到千萬。2016年,沙魯克·汗攜《腦殘粉》卷土抽來,結果更慘,隻收穫了163萬的票房。所幸他還有《寶萊塢生死戀》、《真愛永存》和《愛無國界》等佳作在網路上圈粉。

薩爾曼·汗的情況略好一些。在阿米爾·汗《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的高燒帶動下,薩爾曼·汗攜其《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選擇今年三月入市,這部治癒系電影在中國頗有少女緣,輕取了兩億多票房,同時為《蘇丹》的引進打下基礎。

《蘇丹》的女主配備也不弱。這位叫安努舒卡·莎瑪的女孩雖說名號不及「印度三汗」響亮,卻早已將「三汗」收入自己的帷帳。如果你不是臉盲症患者,又恰好喜歡印度批片,想必該記得這位《我的個神啊》的女主角,此外她還和阿米爾·汗主演過《心跳零距離》。這次的《蘇丹》,也是安努舒卡·莎瑪與薩爾曼·汗的二度聯姻。至於沙魯克·汗,更不在話下,兩人共計合作過五部電影。

前有現象級的《摔跤吧!爸爸》開路,在中國影市掀起印度電影熱,又適逢印度摔跤女將亞運會奪冠,為影片的外圍宣導錦上添花,而且影片的陣容和製作都尚佳,《蘇丹》可謂一手好牌,沒想到卻打砸了。

《蘇丹》:故事動作都撲街

一句話總結《蘇丹》:故事不好,拍得也不好,還不怎麼好看。

說它故事不好,首先在於它前後兩層皮。說好是摔跤運動主題故事,結果隻摔了半場,後半程轉入自由式搏擊。尤其前半程,因為追愛投身摔跤事業,僅一個月的時間,蘇丹便從摔跤小白上位為州冠軍,然後一路開掛到英聯邦冠軍、亞運會冠軍、奧運會冠軍和世錦賽冠軍。人家金庸筆下的少俠好歹有個跌落懸崖的奇遇,偶得高人真傳,或絕世秘籍什麼的,他蘇丹卻是自行打通任督二脈。

139分鐘的《蘇丹》更像是兩部電影的連播,上半場是《摔跤吧!猴神大叔》,或者說是《猴神大叔追愛記》,下半場是《百萬美元大叔》,或者是《猴神大叔復婚記》。總體來說下半部略好一些,故事起承轉合的承、轉、合都在下半場,人物也更有層次。然而啤酒肚大叔六星期就掌握自由搏擊技巧的設定,依舊是主角光環的開掛模式。不過這樣也好,相當於觀眾花一張票的錢,看了兩部電影。

說他拍得不好,主要體現在動作戲方面。正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有《摔跤吧!爸爸》海量摔跤戲珠玉在前,《蘇丹》裡的摔跤戲顯得太小兒科了。我雖然不懂摔跤,無法對《摔跤吧!爸爸》裡摔跤戲的專業與否作出評判,但至少它做到了讓我篤信無疑,長鏡頭下的摔跤博弈,有智有勇,特寫聚焦的人物,也有血有肉。

按理說《蘇丹》以男子摔跤為主,而且還是薩爾曼·汗的肌肉秀,怎麼拍都應該更賞心悅目,更具視覺衝擊力才對。實則不然。片中的薩爾曼·汗除了一個摔跤的架勢有點像那麼回事,包括他的經典絕殺在內,都是細碎蒙太奇的拚接,而且機械擺拍的痕跡太過明顯,完全沒有《摔跤吧!爸爸》裡那種摔跤博弈的氛圍,更沒有《摔跤吧!爸爸》中那些寫實的運動弧線之美。

至於不好看,我不敢做全盤否認,畢竟每個觀眾對好看的衡量標準不一。有人覺著肌肉好看,有人光顧著顏值,有人被逗樂了即知足了,有人被催淚了心便服服帖帖。所以,我只能按照我個人的審美情緒認為,《蘇丹》不怎麼好看。

《蘇丹》以摔跤運動電影之名引進,大有傍《摔跤吧!爸爸》之嫌,它雖有半程的摔跤運動內容,其實是個愛情故事。男主人公喜歡上摔跤教練的女兒,為了追愛,投身摔跤事業,成了摔跤天才。影片前半呈其實是個愛情喜劇,而後半程大多時候是個家庭悲劇。影片的悲喜轉折不是問題,大團圓也無可厚非,關鍵在於人物過於開掛,缺乏層次,欠缺代入感,遠沒有阿米爾·汗塑造的摔跤手老爸那種人格魅力。

而且我不認為《蘇丹》配得上運動電影的稱號。運動電影一定有其專業性,你拍拳擊運動主題的《百萬美元寶貝》,希拉裡一出手就避重就輕,就切換鏡頭,就玩蒙太奇,那肯定不對。你拍摔跤運動的電影,不能只是擺個摔跤的架勢,必須掌握摔跤技巧,具備一定的摔跤實力。《蘇丹》不論是前半場的摔跤呈現,還是後半程的自由式搏擊呈現,都存在擺拍痕跡過重的問題,男主人公除了一身肌肉,並沒有匹配的運動氣質。

寶萊塢電影該「退燒」了


《蘇丹》2016年7月便在印度上映了,晚兩年作為批片引進,原本時運不錯。同檔有好萊塢大片《碟中諜6》掃雷,國產電影紛紛避讓,雖說《碟中諜6》獨佔五成排片,卻給《蘇丹》留下了12.6%的排片,本周上映新片中排行老二。不過就上座率來說,《蘇丹》僅有10.5%,不到《碟中諜6》的一半,在新上映的劇情新片中墊底,僅比紀錄片《藏北密嶺》的9.9%略高。

我周四做客電影頻道《周末觀察》預估本周新片走勢時,主持人問我《蘇丹》是否有望複製《摔跤吧!爸爸》的票房奇蹟,我直接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摔跤吧!爸爸》有其勵志紀實的背景,加上印度相對落後的女權問題,擊中許多中國觀眾內心的柔軟。而同為摔跤運動題材的《蘇丹》,是個為愛情而摔跤的男性視角故事,與《摔跤吧!爸爸》氣質迥異,只能當做愛情片或動作片來欣賞。此前我曾預估它的票房應該能向《小蘿莉的猴神大叔》靠近,現在看來,它將書寫印度批片新低。

印度電影走紅中國,只是近幾年的事,在此之前,偶有印度電影引進,觀眾都當「神片」來看,每每提及「印度神片」,都是帶著娛樂的喜樂,同時參雜著睥睨的優越感。直到阿米爾·汗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橫空出世,我們突然發現,原來我們也有技不如人的地方。印度電影的新高潮,當屬去年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無疑,12.95億的票房,讓我們的影人大跌眼鏡,從此開啟了印度電影中國票房的開掛模式。

《摔跤吧!爸爸》之後,幾乎是部印度片都能大賣。阿米爾·汗的《神秘巨星》乘勝追擊,拿下了7.47億票房,伊爾凡·可汗的《起跑線》和薩爾曼·汗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也過了兩億大關,連上部無人問津的《巴霍巴利王2》,也拿下七千多萬票房。與此同時,印度電影退熱潮急轉直下,此前掀起印度人民廁所革命的《廁所英雄》口碑不錯,印度婦女的如廁問題甚至還在驚動聯合國的,結果引進票房卻沒能過億。加上這次《蘇丹》票房的滑鐵盧,印度電影的降溫潮在所難免。

這也無怪,當前印度片的引進,都是批片模式,比人家印度本土上映都晚個一兩年,最短也得半年,而且都是我們精雕細選出來的,供量相當有限。隨著近年優秀的印度電影漸次挑光,像《蘇丹》這樣品質不夠,卻有些賣點的影片也就混了進來,進而拉低印度引進片的成色,也拉低著印度批片票房的產能。

印度電影作為奇兵,作為佐餐,可能能起到一時的奇效,但印度寶萊塢產能畢竟有限,水準也參差不齊,並不具備主流電影的條件。其實寰宇之內的好電影產出地還很多,比如伊朗,比如日本,甚至是泰國電影,我們的目光應該放逐四海,爭取多元化的引進,沒必要死盯一處。

是時候讓印度電影退退燒了。

福利送票

轉發這篇文章到朋友圈,並和我們留言互動,我們將隨機送出《蘇丹》電影票若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