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細節,怎樣及時發現腎損害的蛛絲馬跡

2019年3月14日,是第14個世界腎臟日。這個活動的背景是,鑒於全球腎臟病發病率不斷升高,由國際腎臟病學會及國際腎臟基金聯盟提議,從2006年,將每年3月份的第2個星期四確定為世界腎臟日。旨在幫助公眾提高對腎臟的認識和重視。今年的活動主題是Kidney Health for Everyone Everywhere,可譯為腎臟健康,關乎你我。

從大的視野來看,全球患有腎臟疾病的人約有8.5億,每年由慢性腎臟病導致的死亡達240萬,是當前增長幅度較快的第6大死亡原因。在咱們這兒,慢性腎臟病患者近1.2億,但相關的知曉率卻僅為12.5%,絕大多數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有腎臟病。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與心腦器官的疾病相比,腎臟疾病的早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或者癥狀不典型,容易造成忽視。

腎臟之所以對人體重要,是因為腎臟擔負著多重功能,包括生成尿液、清除血液內的代謝產物和多餘水分、調節血壓、調節滲透壓和酸鹼值、參與紅細胞生成、維持骨骼健康等。可以對腎臟造成損害的主要疾病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狼瘡、神經性厭食、多發性骨髓瘤、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征、血管炎、尿路梗阻、血栓、硬皮病等。咱們是糖尿病大國,糖尿病與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接近,都是在11%左右,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病的第1病因,也是導致尿毒症的第2位病因,而且這個趨勢在增加。

從臨床研究的統計來看,慢性腎臟病的高危人群除了糖尿病患者外,還包括高血壓病人;65以上的老年人;長期服用腎毒性藥物者;以及有慢性腎臟病家族史者。尤其值得關注的特色問題是藥物性腎損,因為患有慢性病,而病急亂投醫,在不了解禁忌,也不遵從藥物使用規範的情況下,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往往是原發病還沒見好轉,腎臟卻先出了問題。慢性腎臟病的臨床診斷標準,是這樣規定的,血肌酐升高等血液檢測異常;或者是尿檢發現蛋白尿及血尿等尿檢異常;或是在影像學檢查中發現腎臟回聲不均勻;亦或是有病理學檢查異常,或是腎小球濾過率異常。只要符合其中任1點,時間超過3個月就可診斷為慢性腎臟病。但是,這些檢查都是需要在醫療機構中進行的,關鍵是普通百姓如何從自身的癥狀中發現異常,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

慢性腎臟病的表現有多種,但其中常見的癥狀,首先是水腫。水腫常在眼瞼或面部出現,也會有下肢水腫,是腎臟性的特徵性表現;第2個特別表現是蛋白尿,但尿中的蛋白少的時候,是沒有任何不適癥狀的,大量蛋白尿時會出現尿中泡沫,嚴重的時候類似啤酒沫;腎臟受損的第3個特徵是血尿,少量血尿肉眼不容易觀察到,但在檢測中可發現,稱為鏡下血尿。如果尿色呈洗肉水般,或肉眼可見鮮血或血凝塊,則稱為肉眼血尿,病情往往已經較為嚴重。慢性腎臟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狀是高血壓,有60%的腎小球腎炎和90%的慢性腎衰竭者會出現高血壓,由腎臟病引起的高血壓稱為腎性高血壓;在檢測指標中,能較好代表腎臟功能的是血肌酐,因為血肌酐的產生量較為恆定,且絕大多數通過腎小球排泄,血肌酐正常,不能完全說明腎臟功能正常,但反過來,只要有血肌酐水準升高,就代表腎功能的下降。

腎臟功能受損,也會反映在尿量的變化上。正常人,24小時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少於400毫升就稱為少尿,少於100毫升為無尿。超過2500毫升為多尿。人在正常情況下,夜間較少排尿或不排尿,如果每晚要起夜2到3次,而且夜間尿量超過每天尿液總量的30%以上,就為夜尿增多。腎臟功能損害還會帶來貧血,是由於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造成紅細胞生成障礙,稱為腎性貧血;腎功能受損還會形成鈣吸收障礙,出現高磷及骨質疏鬆,也會反覆發生骨折。

最後,咱們進入重點,普通百姓需要牢記,當出現下列信號時,要及時進行腎臟功能的檢查。眼瞼、面部、腳部、踝部水腫;感覺疲乏無力及精力不充沛;夜尿增多;高血壓,特別是年輕人出現高血壓;尿中有泡沫;尿色加深,尤其是在感冒後出現深色尿;噁心、嘔吐、食慾下降;面色及甲床蒼白;口氣中出現異味;皮膚瘙癢。為了維護腎臟健康,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是均衡飲食;定期鍛煉;適度飲水;限鹽;限酒;戒煙;避免濫用藥物;定期檢查。世界腎臟日就要快了,願您早日開啟自己的護腎行動。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專業人員以科學與人文視角觀察健康,包括測查、快報、細節、釋疑、觀察、觀點、史話、逸事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