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殺醫血案」令人心寒 醫生為何成了仇視對象?

風青楊

7月12日上午,天津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47歲醫生趙軍艷在出診時被3名歹徒刺中數刀後身亡。事發後,醫院組織多學科專家全力搶救,但趙軍艷終因傷情過重,於當日17時10分不幸殉職。經核實,犯罪嫌疑人並非趙醫生收治的患者。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察機構控制,案情正在調查審理中。(中國青年報)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案件中被刺死的醫生,此前根本沒有為兇手進行過任何診療。當事人之間並不存在任何過節糾葛,只是純粹的暴力傷害案件。這既不是那種醫患關係長期緊張之後處心積慮的報復,也不是當場爆發激烈對抗後的失控之舉。兇手很可能是長期遭受病痛折磨,始終無法看到治癒的希望,精神上焦慮過度,求醫不順之後心理防線隨即崩潰,以一種報復社會的瘋狂心態,向無辜的醫生舉起了屠刀。

近年來,我國醫患暴力衝突呈「井噴式」爆發。據中國醫院協會的一項調查,我國每所醫院平均每年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高達27次。如今患者殺醫,已經不是什麼新聞了。而患者辱罵或毆打醫生的事件,每天都在全國各地的醫院裡發生著。中國醫者,人人自危。醫生在給患者看病時,需要在心裡提醒自己:坐在自己面前的這個人,儘管此刻彬彬有禮,但下一秒鐘就可能成為一個可怕的敵人,輕則把自己告上法庭,重則結果自己的性命。

這些都讓中國年輕一代開始重新審視這一職業。表現最為突出的是,中國已經出現「醫不過二代」現象——據媒體公布的最新醫師執業狀況調查,中國78%的醫生不希望子女從醫。他們常常自嘲「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醫學生學的比別人多,花的時間比別人長,從5年本科到3年碩士,從實習醫生到住院醫師,人家三十而立,而醫生三十歲才剛剛起步。然在即便如此,他們不僅受不到應有的尊重,而且還要在一起起殺醫血案中評估自己的職業風險。

醫患曾是社會裡最親密也是最有人情味的關係之一,但為何在醫療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變得如此脆弱甚至可怕?醫生和患者之間之為何「互不信任、互不理解」,原因之一就是當下醫患已部分異化為一種金錢交易關係。再加上「看病難、看病貴」,醫院裡人滿為患,排長隊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高昂的醫療費壓得患者喘不過氣來,在這種情況下醫患關係能不緊張嗎?

產生醫療糾紛的原因是複雜的,依法維護醫療秩序,應該與打擊非法行醫,治理醫德不端、過度醫療等現象同時進行。毫無疑問,醫生行業是中國最苦最累又最受氣的職業之一,76歲老中醫邊啃燒餅邊加班、醫生連續加班暈倒手術台等新聞,讓大家感動並感嘆醫護行業的不易。然而,也有像「手術中遭兩次加價」「能動手術就不開藥、能開貴葯就不開便宜葯」等失序行為刺激著公眾神經。

關於醫患關係的輿論風向,隨著這些極端的個案,不斷發生著周而復始的情緒化搖擺:患者被傷害了,就同情患者,譴責醫生;醫生被傷害了,就批評患者,同情醫生。這樣的輿論搖擺中,帶來的不是寬容與和解,不是理性的反思,而是不斷強化的敵意和衝突。醫生感覺受到了莫大的委屈,患者受到了巨大的傷害,這種「受害者」意識中都會選擇報復對方,對對方充滿防範和敵意,於是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醫患關係在搖擺中自然不斷惡化,這一次的傷害事件,可能就埋藏著下一次對對方的報復和傷害。

在美國,不論是醫院、醫生,還是病人都更依賴於保險公司。醫生每年都會購買醫療理賠保險。購買了這個保險以後,如果出現了醫療糾紛,病人就會直接和保險公司交涉,交涉不成還可以將醫生告上法庭。如果法庭判定病人勝訴,保險公司將會依據法庭判定結果賠償病人的損失。這樣,醫生不會遭受巨額索賠,病人也可以順利得到相應的賠償。在整個訴訟過程中,除了在法庭上,病人和醫生幾乎見不到面,爭執也就極少發生了。

毫無疑問,醫生和患者,本該處在同一戰壕,攜手迎擊共同的敵人——疾病。只有醫生人身安全了,病患才有尊嚴可言。愈演愈烈的醫患矛盾對病患沒有一絲好處,只能使得醫生膽子越來越小,為自我保護,檢查越來越細,既不利於醫學的發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療負擔、延誤治療時機。而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加速推進中國醫療體制改革,加大政府對醫療的投入、拓寬醫療保障的覆蓋面,解決中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相對匱乏的問題,才能實現醫患和諧。

試問,如果每位醫生都戰戰兢兢地為我們看病,能指望療效會更好嗎?如果沒有人願意再當醫生,我們還能靠什麼來守護健康?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