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處暑|告別三伏,秋高氣爽的季節來了

處暑

處暑,即為「出暑」,是炎熱離開的意思。處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14個節氣,時間點為公曆8月23日,太陽到達黃經150°。

處暑節氣意味著即將進入天氣意義的秋天,處暑後中國黃河以北地區氣溫逐漸下降。

飲食養生

處暑時節,由於氣候漸乾燥,很多人會感到早晨起床時嗓子發乾,皮膚乾燥,即使飲用一大杯水,也難以解渴。這種現象就是人們常說的「秋燥」。「秋燥」分溫燥和涼燥兩種。處暑期間的「秋燥」屬溫燥,病症多表現為頭疼、少汗、口渴、乾咳少痰、咽乾不適、手腳心熱等。

「秋燥」原因很多,而飲食不當是一個重要的誘發因素,因此初秋時節飲食應突出「清潤」,即養陰清燥,潤肺生津。同時,注意調節生活節奏和生活環境,防止過度疲勞和無節製的夜生活。 預防「秋燥」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視精神調養,要儘可能地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一切事物,以適應秋季收斂之性。

出遊迎秋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秋日景象

放河燈

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蕭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放河燈景象

農諺

  • 處暑天還暑,好似秋老虎。

  • 處暑天不暑,炎熱在中午。

  • 熱熟谷,粒實鼓。

  • 處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 處暑早的雨,穀倉裡的米。

  • 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子難保米。

  • 處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來稻入囤。

  •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 處暑高粱 遍地紅。

  • 處暑高粱遍拿鐮。

  • 處暑高粱白露谷。

  • 處暑三日割黃谷。

  • 處暑十日忙割谷。

  • 黍子返青增一石,穀子返青大減產。

農諺常識

氣象特點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氣象,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剛剛走出三伏,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遊地區往往在秋老虎氣象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

氣象變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