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董明珠雷軍10億賭約內幕曝光 600億市值是小米歸宿?

  來源:新浪券商基金 作者:金石

  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漸進,伴隨著小米赴港上市以及董明珠霸氣回應,關於誰輸誰贏,不斷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的熱門話題。10億賭約內幕曝光,到底誰輸誰贏,作者帶你揭開其神秘面紗。

  董明珠再談10億賭約

  雷軍和董明珠的10億賭約漸進,伴隨著小米赴港上市以及董明珠霸氣回應,關於誰輸誰贏,不斷成為人們茶余飯後的熱門話題。

  如今,10億賭局即將到期。近日,在吳曉波頻道《十年二十人》節目上,董明珠再次被問到與雷軍10億賭局。她表示,自己這個決策不可能錯,已經做了風險防控,不能影響企業生存。

  “我預備了50個億投進去,我企業一樣不影響健康發展,那有什麽不能去賭?”董明珠說。

  10億賭約內幕曝光

  2013年12月12日,在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與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就發展模式展開激辯,並打下10億元的天價賭局,一時間成為業內熱議話題。

  吳曉波近日在自己的欄目中邀請了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對話中董明珠被問及與雷軍10億賭局的事,董明珠紕漏了整個事件的始末。

  董明珠回憶起當年和雷軍賭局的背後故事,當時在後台雷軍稱欄目組希望他和董明珠打賭,董明珠聽到要賭一塊錢,當即否決了雷軍,誰知上台雷軍又提這事。

  董明珠:“雷軍就說他們叫我跟你賭,你知道嗎?我說沒有人跟我講,他說我看完你的資料後覺得格力太了不起了,他說就賭一塊錢,我說那你就別再講賭的事,我跟他在台下是這樣說的,結果,台上他竟然還拿出來,亮相說賭一塊錢,那我就說,我要賭就賭個較量,十億拿出來,實際上我們倆根本不在一個平台,再講不好聽的話,兩個人不在一個地球。”

  到底誰會贏?誰的勝率更大?

  格力大概率獲勝

  2013年小米營收316億,幾乎是格力營收的1/4,但是經過4年多的發展,2017年小米的營收高達1146億,且不斷逼近格力營收1500億,也就是說2017年小米營收是格力的76.4%,已經不斷逼近!在4年的時間,格力的營收增長僅25%,小米則大增3.6倍。

  注:雷軍2014年微博公布小米的收入情況,743億,增長135%,據此計算小米2013年營收為316億。考慮到小米招股書2015年數據為668億,與市場消息數據780億不符,本文根據2013年營收和2017年營收對2014年營收數據進行潤滑,按每年44%的營收增長率,計算得出2014年數據為436億。

  2018年是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與小米公司董事長雷軍“10億賭局”的最後一年。如今,小米在香港提交IPO申請檔案,2017年營收為1146億;格力也於不久前發布了年報,2017年營收1482.86億元,同比增長36.92%。

  以2017年營收數據比較,格力營收仍高出小米336.61億元。雷軍與董明珠的賭注,到底誰的勝算幾率更大?

  首先,以上圖增長趨勢來看,2017年是格力最近幾年增長率最快的一年,若按照37%的增長率計算,格力2018年大概能實現營收2031億元;如果按照近三年22%的平均增長率計算,格力2018年營收為1809億元。

  多家券商對格力電器2018年的營業收入做出了預測。在諸多預測中,申萬巨集源證券給出了2000.09億元最高的預測收入,德意志銀行給出了最低的預測收入,但也達到了1568.27億元。十餘家券商機構給出的格力2018年平均預測營收則為1781.8億元,同比增長率為20.16%。wind一致預期給出格力1813億元的營收估值。

  我們再來看小米,如若以去年67.5%的增長率計算,小米2018年營收能達到1920億,略遜格力的2031億,如果按照近三年31%的增長速度,小米2018年大概率實現1502億,低於格力的均值1782億元。

  按照本文數據分析和券商預測,2018年格力贏下賭約的可能性或許更大。

  對小米估值的再思考

  此前報導小米很可能給予1000億美元的估值,最高估值一度高達離譜的2000億美元。

  在格力大概率贏下這筆賭約的同時,今日新浪港股援引香港信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已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小米,最新估值為600億至700億美元(約4680億至5460億港元),較早前傳出目標估值最高達1000億美元(約7800億港元),大幅削減三至四成。

  《華爾街日報》昨日也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小米在IPO中目標估值700億至800億美元(約5460億至6240億港元)。

  那麽小米估值到底多少合適呢?

  1、對標蘋果:估值過高

小米上市預期估值在1000億美金左右,希望能夠到達1200億美元,那麽這個估值高不高呢?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小米一直在模仿從未超越的蘋果的財報數據。蘋果在2017年實現了2292億美元的收入,利潤達到了483.51億美元,市值目前為8951.57億美元。而且事實上,蘋果的增長一直不錯,基本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而小米2017年的收入不足200億美金,利潤不足9億美金,分別是蘋果的十分之一和近六十分之一左右,但估值卻高達蘋果的八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綜合利潤率只有4.7%,並承諾未來也不會超過5%。而蘋果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以小米對標蘋果1000億美元估值的確是高。

  2、以Non-IFRS利潤估算,市盈率高達118倍

招股說明書中,2017年小米的營業收入為1146.2億元,較2016年增長67.5%,但由於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增加540.7億元導致公司在2017年虧損438.9億元。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虧損產生於國際會計準則(IFRS)對優先股估值上漲的會計處理,並非實際虧損,而且在上市時優先股會自動被轉換成普通股,此類虧損在上市後的下一個年度就不會繼續。因此,小米希望強調扣除優先股等因素影響後實現的122.1億元經營利潤。

  為了避免投資者受一次性損益的干擾、更好地理解公司主營業務的發展情況,許多公司還披露Non-IFRS利潤,將非現金損益和一次性損益的影響剔除。小米在2017年虧損基礎上加回優先股增值的影響、9.1億元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費用、無形資產攤銷的影響,並減去57.3億元投資公允價值增益淨值,得出53.6億元經調整non-IFRS利潤,較2016年的19億元增長了182%。小米1000億美元的估值為該利潤指標的118倍,如果按照800億美元估值為該利潤指標的95倍,如果按照700億美元估值為該利潤指標的83倍,如果按照600億美元估值為該利潤指標的71倍。

  3、600億市值才是小米歸宿?

其實小米估值走了一個特殊的中間路線,在市盈率方面,是用互聯網公司的標準算的,目前互聯網巨頭公司騰訊估值43倍,百度估值34倍,微博估值81倍,阿里估值51倍,所以小米的估值應該介乎30-100之間

  而在收入方面,則是靠硬體銷售為支撐的,儘管蘋果也有大量的軟體服務收入,一個季度就有近百億美金,但市盈率則一直在20左右,主要也是因為主要的硬體銷售收入增長存在比較明顯的天花板。小米即使對標蘋果,市盈率也就20倍。

  因此,小米估值很難超越1000億美元水準,或許大行最新給出的600億美元才是他的最終歸宿!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