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行、工行共計1700億優先股發行獲證監會審核通過

銀行補血又有新動作。

6月10日,中國證監會發行審核委員會審核了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工商銀行(601398.SH,01398.HK)境內非公開發行優先股申請。4月4日,中國銀行曾披露,銀保監會同意該行境內發行不超過10億股的優先股,募資額不超過1000億元,並按照有關規定計入公司其他一級資本;工商銀行4月份曾披露,銀保監會同意公司境內發行不超過7億股優先股,募集金額不超過700億元。

今年以來,各大銀行補充資本動作不斷。除了可轉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外,永續債、轉股型二級資本債等創新資本工具也逐步推出,豐富了商業銀行資本補充工具的類型。

中行多種工具補充資本

在此之前,2019年中國銀行也曾進行過資本補充動作。1月25日,中國銀行公告稱,將於當日發行2019年第一期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400億元。

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與優先股都是符合巴塞爾Ⅲ標準和國內銀行業資本監管規定的其他一級資本工具,但不同於優先股主要適用於上市銀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適用範圍更廣,將填補廣大中小銀行其他一級資本工具的空白。

此前,在2018年年報業績發布會上,中國銀行副行長吳富林就表示,銀行資本補充主要來自兩方面需求,一個是業務發展需求,二是適應監管需求。

據介紹,為了應對銀行資本需求缺口,中行多措並舉,努力提升資本充足率。一方面,著力提高資本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將綜合考慮監管需求、市場情況和業務發展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通過永續債、優先股、二級資本債等多種渠道、多種工具來補充資本。

截至2018年末,中行資本充足率達到了歷史最好水準,資產風險權重降至實施巴塞爾協議III以來的最低水準,較上年下降超過2個百分點,這2個百分點相當於補充了近700億元的資本,資產輕型化成效顯著。

大行也忙“補血”

一直以來,作為國內主要融資渠道之一,銀行一邊要加大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一邊要符合監管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同時,在銀行表外資產回表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大型商業銀行一直有資本補充的需求。

而2019年以來,各大銀行補充資本的動作不斷。

例如,3月1日,農業銀行(601288.SH)獲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1200億元二級資本債券;3月7日,工商銀行(601398.SH)獲準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1100億元人民幣二級資本債券。

而從永續債發行情況來看,自1月17日中國銀行獲銀保監會批準發行不超過400億元永續債後,多家銀行相繼公告發行永續債。5月30日,銀保監會正式批準華夏銀行發行不超過40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人民銀行將開展央票互換(CBS)操作予以支持。

“對銀行來說,資本補充是一項常規工作,業務發展、規模擴張,本來就會消耗一定的資本金。”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董希淼稱。

他認為,下一步,還應加快建立商業銀行資本補充長效機制。一方面,銀行需要內外源相結合進行資本補充。內源性資本補充主要依靠提升盈利能力,通過利潤留存補充資本,並適當控制風險資產的增長速度。外源性資本補充需要從審慎角度出發,根據市場情況統籌運用境內外各類資本工具適當補充,比如適時通過優先股、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資本工具補充資本。

董希淼表示,監管部門要加強協調,統籌配合,繼續加強對銀行補充資本的支持力度。除永續債之外,還可繼續探索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進一步增強資本補充工具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