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面對謠言不能因坐不住就沒做好 平安董秘應向伊利學

  面對“謠言”不能因為坐不住就沒做好 中國平安董秘請向伊利股份學習

  來自微信公號:董秘學苑

  文/六月雪

  4月27日盤中最多下跌7.57%,收盤跌3.53%,中國平安(601318)兩日蒸發超800億市值,這就是一條謠言對於中國平安的衝擊。我們不去討論為何公司辟謠了,股價還是下跌,因為這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單單從中國平安辟謠的過程可以看到,公司在程式上是不合規的,辟謠管道最先應該通過公告而不是微博。

  關於“中國平安黨委書記和董事長變更,浙江省常委朱從玖將任平安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的謠言。”在4月26日下午開始傳了出來,公司股價當日開盤本來就一路下跌,謠言更加加快了下跌的趨勢。

  對於謠言,最開始是公司內部郵件的澄清:郵件內容可以看到,公司提醒各位執委,在收到此類謠言資訊時要第一時間辟謠,維護公司的品牌聲譽。

  收盤後,16點42分,中國平安率先通過公司的官方微博進行對外辟謠,此時還沒有發布澄清公告。

  這也是公司首次就此事對外辟謠,而在發布了新浪微博後,公司並沒有再對此事情發聲。

  一直到4月26日深夜,公司的《澄清公告》才掛在了網上。

  我們不討論為何辟謠了,股價仍舊大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平安的辟謠程式是不合規的,作為上市公司,一切辟謠都應該是以公司公告為最先。

  此前上交所已經有過類似被處罰的案例:2013年,市場傳聞複星醫藥實際控制人郭廣昌被限制出境,然後也是控股股東上海複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率先在新浪微博予以辟謠。結果時任複星醫藥董秘周彪被給予監管關注。

  上海家化也出現了類似的違規,2014年5月,市場傳出,上海家化股東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安信託”)將在最近一年中對其套現事項,上海家化於2014年5月23日在公司網站上發布聲明,稱主要股東平安信託沒有減持公司股票的計劃。

  上交所認為,公司主要股東的減持計劃屬於市場敏感資訊,可能對公司股票價格產生較大影響,公司早於指定媒體在其網站上披露上述事項的行為違反了《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

  上海家化時任董秘馮珺被以未盡勤勉給予監管關注。

  上交所《股票上市規則》第2.1 條就有規定:上市公司和相關資訊披露義務人在其他公共媒體發布的重大資訊不得先於指定媒體,不得以新聞發布或者答記者問等其他形式代替資訊披露或泄漏未公開重大資訊。

  中國平安的微博雖然是在收盤後發布的,但是在公告發布前,這也是不合規的。

  中國平安的現任董秘為盛瑞生,也是公司的新聞發言人,2017年4月26日正式上任中國平安董事會秘書,目前正好上任董秘一周年,盛瑞生目前為中國平安的董事會秘書、品牌總監、新聞發言人兼品牌宣傳部總經理,也是中國保險學會理事。

  顯然,上市公司董秘和上市公司品牌總監是兩個角色,董秘雖然是上市公司的對外新聞發言人,但是應該是一個懂得合規性的新聞發言人,而不應該是個單純的傳話筒。

  公開資料顯示,盛瑞生今年49歲,自1997年7月加入公司,於2002年8月至2008年8月先後出任公司品牌宣傳部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於2008年8月起出任公司品牌宣傳部總經理,於2006年1月起兼任公司新聞發言人,並於2014年2月起出任公司品牌總監至今。

  在目前自媒體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微信、微博、官網的確辟謠的效率要快於上市公司公告,但是這些之所以不能作為上市公司最先的資訊披露視窗,主要原因就是並不正規,而且並不是所有投資者都會去關注公司的其他媒體,當然在上市公司直通車後,發公告也很快。

  相比較之下,近日另一隻深陷謠言的白馬股伊利股份則做的比較好,3月26日,一則來自自媒體的消息稱,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近期被有關部門帶走並被要求協助調查。3月26日的午間,伊利股份就發布了澄清公告,而不是通過發微博澄清。

  【董秘聘任】旭光股份聘任熊尚榮為公司董秘,*ST獅頭聘任鞏固為公司董秘,方大炭素聘任袁建新為公司董秘。

  【董秘離任】愛施德董秘羅筱溪辭職,旭光股份董秘劉衛東辭職,*ST獅頭董秘郝瑛辭職。

責任編輯:高豔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