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晚上頻繁夜醒是怎麼回事?

嬰兒睡整覺是很多媽媽最嚮往的事,女兒出生時,我也以為每個嬰兒每天都能睡足16個小時甚至以上,結果現實是啪啪打臉,她每天睡睡醒醒,總睡眠時間不超過12小時,而且知道6個月以後才明顯改善。

那麼嬰兒睡不好都有可能是哪些原因呢?

驚跳反射

表現為手腳突然性發抖或抬起,隨後驚醒大哭,多數在睡眠狀態下出現,清醒時極少或幾乎沒有。

驚跳反射也稱為「莫羅氏反射」,是一種受到驚嚇或刺激時作出的中樞神經系統反射,

引起原因多數因月齡過小,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導致;

因少了子宮羊水環繞的熟悉感,新生嬰兒多數缺乏安全感,一點點環境的變化刺激就能引發驚跳反射;

嬰兒體內的鈣質不足充足也會導致睡眠不安穩。

解決辦法:

驚跳時及時給予安撫,像我女兒小月齡時,我都是貼身陪伴直到她熟睡才離開,驚醒時及時用手掌給她進行安撫才能繼續睡,否則立馬就醒……

包被包裹模仿子宮環境,因嬰兒出生前一直都是被子宮緊緊包圍,如今他突然如此自由會呈現出一時的不習慣,周圍空蕩蕩,缺乏安全感,而包被就能很好解決這一點。

補充維生素D,嬰兒出生兩周後就應每日補充維生素D400IU,以促進鈣質吸收,但不管是母乳還是人工餵養,都不需要補鈣!

等嬰兒長大,多數驚跳反射在4個月左右改善,最遲也會在6個月左右消失。

腸絞痛

表現為哭聲尖銳,四肢上提,肚子脹痛,觸摸時會有硬硬的感覺,跟普通柔軟的肚皮觸感不同,常見於傍晚和黃昏,持續時間長,一周發生次數高於3-4次,也稱黃昏哭。

腸絞痛以目前的醫學還無法根治,但嚴格來說這並不是病,只是一種生理現象,跟嬰兒腸胃發育不完善、餵養方式、飲食習慣、對奶水的消化能力等相關。

緩解辦法:

奶前避免大哭,吸入過多空氣;

奶後及時拍嗝或飛機抱幫嬰兒排出體內多餘氣體;

日常多進行撫觸、俯趴;

要想腸絞痛得到根治,只能等嬰兒長大,腸胃功能增強後,自然就會改善。

夜奶需求

因嬰兒胃容量限制,6個月內夜奶是正常需求,奶量不足就難以維持嬰兒整夜睡眠的能力需求。

對於頻繁夜醒的嬰兒,寶媽要觀察嬰兒是否因飢餓醒來,如果嬰兒每次醒後隻吃幾口就睡著,則跟飢餓無關,可先嘗試其他方式安撫,避免養成吃零食奶的習慣;

如果嬰兒吃奶時間超過10分鐘,則是因飢餓原因,可調整睡前那頓奶,吃飽後再入睡,以減少因飢餓而頻繁夜醒。

正常情況下,3個月內嬰兒夜奶2-3次是正常的,3-6個月1-2次為正常,6個月後夜奶不再必須,可慢慢嘗試戒掉。

猛長期間

3-4個月期間,嬰兒會有一段猛長期,表現為頻繁進食、頻繁夜醒、難以安撫、情緒煩躁,比平時更難安撫,但身體發育曲線良好,身體無其他不適,這是嬰兒生長髮育的必經過程。

猛長期多持續3-7天,家長只需按需餵養,安撫好嬰兒的情緒即可,過了這個階段,嬰兒就恢復正常了。

入睡狀態

一歲內嬰兒幾乎是沒有自主入睡能力的,如果家長無法及時哄睡,嬰兒就會比平時更為哭鬧難以安撫,而且夜醒更頻繁;

最好的睡前狀態是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下,而不是吵鬧環境或睡前玩的很刺激的情況下,同時不規律的入眠時間也會影響嬰兒的睡眠質量。

因此,抓住最佳入睡時間點是關鍵,當感覺嬰兒有一點睏乏狀態時,應及時哄睡,否則過了這個時間點,入睡將更難,夜醒也更頻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