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問中國人壽 平安否?

  來源:慧保天下

  2018年3月23日,中國人壽在北京、香港同步召開2017年業績發布會。作為壽險市場老大,遭遇競爭對手兵臨城下的圍攻之勢,讓這場發布會受到了高度關注。

  市場形勢變幻,往常年用來衝規模的理財型人身險產品2018年全面遇冷,躉交保費出現了500億元的缺口,其原保險保費收入與主要競爭對手平安人壽之間的差距被迅速拉至100億元以內,壽險市場老大之位岌岌可危。對於常年背負著沉重的偶像包袱,將市場份額保持第一視為政治任務的中國人壽來說,這一刻注定是艱難的。

  值得憂心的事情還有很多:個人代理人隊伍、期貨保費的雙領先優勢不再,大中城市振興戰略難見起色,業務模式單一,科技優勢待建立……中國人壽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早在2014年5月,“慧保天下”就曾撰文《中國人壽,平安否?》,今天,是時候再一次提出這個問題了。

  就市場關心的2018年好采頭保費負增長問題,據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分析,在續期保費拉動下,中國人壽全年總保費收入不會出現負增長,且隨著嚴監管的推進,傳統大中型保險公司的優勢將進一步凸顯,2018年中國人壽市場份額或有望實現回升。

  但2018年的市場形勢或許還有其更為複雜的一面。對中國人壽而言,市場形勢陡變,競爭對手虎視眈眈,是應該徹底放下壽險市場老大這一沉重的偶像包袱,踏踏實實轉型,錘煉自身能力,還是應該背水一戰,將市場地位堅守到底?

  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很有些無奈。但對照人保財險的死守進擊,中國人壽該如何取捨?在銀保合並的大變局之下,堅守市場地位這一政治任務又該如何落實?

  2017尚且穩健,2018開門不利

  2017年的中國人壽表現尚可,無論是總保費收入還是首年保費收入都保持了穩步發展。總保費收入5119.66億元,同比增長18.9%,成為國內首家保費收入突破人民幣5000億元的保險公司;其中,首年保費達1767.92億元,同比增長5.9%;續期保費2881.06億元,同比增長28.9%;短期險保費470.68億元,同比增長17.5%。

  進入2018年,中國人壽卻頹勢盡顯,1-2月,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1546億元,同比下滑達18.59%。更重要的是,其主要競爭對手平安人壽同期實現了1470億元的保費收入,二者的差距已經不足80億元。平安人壽保費收入會否超越中國人壽成為壽險市場2018年最大看點之一。

  中國人壽總裁林岱仁在業績發布會上對於好采頭保費負增長問題作出回應,指出1-2月,中國人壽雖然保費下滑,但下滑幅度低於行業平均水準,且主要是因為業務結構尚未調整到位,躉交保費銷售遠未達預期,以致於出現了500億元的保費缺口。銷售隊伍需要時間適應新的保障型產品;非保險類理財型產品的收益不斷提升,而理財型保險投資周期變長,且收益率低於其他理財產品,都是保費負增長的重要原因。

  對於全年的保費走勢,他表示,2018年中國人壽續期保費規模將達3600億元,在續期保費拉動下,中國人壽全年總保費收入不會出現負增長。他同時分析稱,嚴監管態勢下,市場環境對大型公司更有利,未來中國人壽市場份額有望實現回升。

  利潤暴漲68.6%,卻被競爭對手步步緊逼

  受益於投資回暖,中國人壽2017年淨利潤出現暴漲,數據顯示,其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到322.5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68.6%;總投資收益率達到5.16%,同比增加0.55個百分點;總投資收益亦高達1290.21億元,同比增長19.3%。

  雖然淨利潤大幅提升,但競爭對手顯然也不容小覷。數據顯示,2017年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356.58億元,同比增長43.5%。

  由於中國平安在年報中並未單獨披露壽險公司的淨利潤數據,與中國人壽無法進行直接對比,但分析二者的ROE(淨資產收益率)數據,卻可以清晰看到二者的盈利能力孰優孰劣。2017年,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ROE高達25.7%,而同期中國人壽ROE僅為10.49%。

  由此可見,平安人壽的盈利能力更勝一籌。利潤轉化不夠,彈藥不足,轉型發展的力道和後勁就會存疑。

  業務結構有所改善,但已慢人一步

  調結構是2017年壽險公司的主要任務之一,對於中國人壽來說也是如此。從年報數據來看,2017年的中國人壽業務結構調整取得一定進展,但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已經明顯落後。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人壽實現首年保費達1767.92億元,其中,首年期貨保費1131.21億元,同比增長18.9%;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貨佔比過半,達到660.03億元,同比增長28.5%;躉交保費則為人民幣636.71億元,同比下降12.8%。

  首年期貨保費佔長險首年保費的比重、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貨保費在首年期貨保費中的比重、續期保費佔總保費的比重同比分別提高7.71、3.66、4.35個百分點。

  就中國人壽而言,首年期貨和續期拉動效應在2017年進一步顯現,但仍有高達636.71億元的躉交保費需要逐步消化。而平安壽險與健康險業務的首年保費1806.98億元中,期貨保費佔比已經達到80.41%。

  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在完成上市之後皆果斷走上價值發展之路,其中前兩者早已經轉型收官,新華保險於2017年也基本砍掉躉交保費。反觀中國人壽,雖然早在2003年就率先完成上市,轉型之路卻走得溫溫吞吞,從2013年至今,躉交保費在首年保費中的佔比雖然不斷降低,但相較其他公司卻已經落後一步,結果就是直到現在仍須承受轉型壓力。

  了解中國人壽的人士表示,中國人壽長期佔據壽險老大之位,偶像包袱沉重,對於保費規模、市場份額反而有了更多迷戀。

  從這個角度來看,2018年開門不利或許反而有助於中國人壽加速轉型,據林岱仁介紹,中國人壽本計劃在2018年砍掉100多億元的躉交保費,不料市場形勢變幻,躉交保費已經出現500億元的缺口,照這種形勢發展,林岱仁預計砍掉躉交保費的計劃將提前達成。

  個險人力領先,但首年保費優勢不再

  個險管道一直是中國人壽與平安人壽的兵家必爭之地,個險隊伍和期貨業務的雙領先,也一直是中國人壽所追求的目標。

  截至2017年底,在個人代理人的數量上,中國人壽仍處於領先位置,為157.8萬人,同比增長5.6%;而平安人壽個人代理人隊伍為126萬人,同比增長27.3%。

  2017年,中國人壽個險管道實現保費收入人民幣3536.68億元,同比增長25.4%;其中,首年保費906.29億元,同比增長21.1%;首年期貨保費902.40億元,同比增長也是21.1%;五年期及以上和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貨保費佔首年期貨保費的比重分別為86.50%和65.16%。

  而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個人代理人管道在2017年實現首年保費1217.98億元,已超中國人壽300多億元,同比增長34.8%。

  2015-2017年中國人壽個險、銀保新單保費構成情況

  內含價值壁壘依舊,但新業務價值明顯落後

  內含價值最能反映一家人身險公司的價值,從目前來看,老大國壽相較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還有著顯著優勢。2017年末,中國人壽內含價值達到7341.72億元,同比增長12.6%;而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的內含價值達到4963.81億元,同比增長37.8%。二者相差仍在2000億元以上,中國人壽暫時安全。

  不過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板塊顯然不容小覷,因為其在新業務價值方面已經領先一步。中國人壽2017年一年新業務價值601.17億元,同比增長21.9%;平安壽險以及健康險業務2017年新業務價值673.57億元,已經超過中國人壽70億元,同比增長32.6%,其中個人代理人管道新業務價值607.86億元,同比增長31.0%。

  新時代能否實現高品質發展

  科技是最大挑戰

  2018好采頭不紅,2017年報保費穩增長下又處處透露玄機,中國人壽,平安否?

  值得注意的是,除開年報中透露的種種現實問題,中國人壽還面臨其他諸多隱憂。比如,在細分的區域市場不佔優勢。平安人壽在一些區域地區,尤其是在部分一二線城市,保費收入早已壓過中國人壽一頭;比如,中國人壽廣譜式發展,全領域布局,戰略條線太長。這也導致了兵力分散,難以在某一領域深挖……

  但無論何種問題,在新時代最終指向的都是,中國人壽能否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高品質發展”被多次提及,成為第一熱詞。推動高品質發展,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巨集觀調控的根本要求。怎麽算是“高品質發展”?簡而言之,就是向科技要生產力。

  中國人壽一開始遙遙領先對手,是殲滅戰的範兒,見誰滅誰;後來時不時看一眼身後的追趕者,修城牆挖壕溝聚人力,開始轉入陣地戰防禦戰;再往後大概齊得往現代化戰爭上靠了,不能再靠人力聚集了,拚的就是科技和體系。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有可能對保險業產銷體系、前中後台,產生顛覆性的影響。大勢所趨,不變不行。這方面,不論是從公開資訊還是行業觀感,都成為中國人壽的一塊短板,與競爭對手比沒有優勢,沒有與其保費體量相稱的強勢。反觀與其地位相當的保險公司,卻早已經積極行動起來。

  平安是最為激進的。奉行“智能科技的時代正在來臨,贏科技者贏未來”。在科技投入上不計血本,終極野心是逐步將平安從資本驅動型的公司變身為科技驅動型的公司。

  人保也在奮起直追。大手筆設立人保金服,作為人保布局互聯網金融的載體,以“生態圈”建設構築新的競爭優勢。

  當然不用說騰訊、螞蟻金服、百度、京東這些互聯網巨頭,都在保險業務上大手筆布局,紛紛用高頻次快速迭代的手段探索最優的實現路徑,對保險業最有價值的業務部分虎視眈眈。

  市場上不斷有消息傳出有金融巨頭嘗試運用新技術取代傳統作業方式,而中國人壽卻仍在不斷加碼行銷員體系,從業人數已突破200萬人。過往的優勢,在新的語境裡,會不會成為包袱?

  好在中國人壽已經意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將抓好“科技國壽建設”視為2018年的五大重點個工作之一,將推動公司高品質發展作為核心目標。

  下一個十年,保險業會天翻地覆。高品質發展,中國人壽得加把勁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希冀再不負中國。

責任編輯:張海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