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豆瓣8.5分!全網無差評,近期最值得去電影院看的電影

文/綠毛水怪

  朋友們,多久沒去過電影院了?近期電影院終於開門了,如果你讓我安利一部一定要去院線看的電影,那我毫不猶豫推薦《1917》!

  豆瓣8.5分,《美麗人生》導演的新作,去年92屆奧斯卡九項提名,最佳影片惜敗《寄生蟲》,去年77屆金球獎爆冷最佳劇情片

  去年頒獎季,《1917》是最大的黑馬,之前幾乎零宣傳,等到頒獎季進行的時候才發現有這麽一部電影。

  《1917》身上最大的標簽就是一鏡到底,所有的討論都圍繞著這四個字展開,某瓣上關於一鏡到底的技術分析貼寫了好幾萬字,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在這裡我們就不進行這麽乾巴巴的技術討論了。

  不過請注意,這片子不是真正的一鏡到底,中間是有剪輯的。

  《1917》成也一鏡到底敗也一鏡到底,回想一下以長鏡頭聞名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批評,形式大於內容

  比如畢贛的《路邊野餐》和《地球最後的夜晚》,尤其是《地球最後的夜晚》被人噴不知所雲,炫技,濫用技術,無聊等等,加上“跟你愛的人看最後的夜晚”的奇葩宣傳,堪稱那年跨年夜情侶之間的最大災難。

  一般來說一鏡到底的電影很難有豐富的劇情,也很難有豐富的人物,他沒法做到像《寄生蟲》一樣,每一幕有明顯的高潮和整個敘事推動,給每個人一個完整的人物弧光,技術局限表現在這兒。

  大多數一鏡到底的電影經常被質疑的一點就是,至於嗎?有必要嗎?這個故事不用這麽炫技也能拍吧?導演能不能兼顧一下我們觀眾,一鏡到底除了給觀眾造成暈車般的嘔吐感到底還帶來了什麽?

  如果你是抱有這樣的疑慮,那麽我可以告訴你,《1917》全!都!沒!有!

  你看完只會感覺,最適合《1917》的拍攝方式就是(偽)一鏡到底,原來戰爭片和一鏡到底的組合方式這麽般配。

  整個鏡頭推動下來,沉浸感高到可怕,甚至帶來了一種“遊戲感”,仿佛身臨其境在玩一場vr遊戲。

  戰爭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你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會死,有些人倒霉,一顆不知道從哪裡竄出來的子彈碎片就能要了他的命。

  你在昏暗的戰壕裡碰到迎面走來的人,在對方沒有開槍之前根本不知道是敵是友。

  你救了一個德國士兵,出於人道主義你給他打水,甚至安撫他沒事的,結果下一刻他就能捅你一刀。

  有些人幸運,就像是《血戰鋼鋸嶺》的主角,來回背著人跑來跑去愣是毫發無傷,觀眾看電影的過程中都覺得這片子太假了,結果片尾字幕出現的時候大家都傻眼了,原來這就是真實故事,沒有絲毫誇張的成分,在戰場上就是有這麽一個人來回穿梭背隊友啥事兒沒有。

  一鏡到底是最適合戰爭呈現的,觀眾看的時候有很強的第一視角沉浸,在炮彈來臨之前,觀眾已經先於主角擔驚受怕,但不知是敵是友的人走過來的時候,觀眾比主角還揪心。

  任何細節都不會被放過,對於我來說,我第一次感覺到真實的戰壕到底是多長,裡面什麽情況,真實體驗到了死亡的長度,原來一個人從生到死就那麽短暫。

  一鏡到底對於《1917》不是炫技,而是強強聯合,達到了一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如果這個世界上真的以後會出現VR電影,那麽《1917》經過一些技術考慮完全可以投入市場。

  說回敘事,《1917》的故事內核很像是一個雅典故事《馬拉松》,希波戰爭結束後,雅典人為了讓故鄉知道已經勝利的消息,派了菲迪皮茨跑回家通知勝利。菲迪皮茨一路奔跑,從不停歇,最後為了紀念他,有一項專門的長跑運動就是馬拉松運動。

  《1917》也是如此,兩個主角臨時接受命令要把停戰的消息送到德文郡步兵團,時間是在第二天黎明到來之前的八個小時,如果他們失敗了將會有1600人陷入德軍的陷阱。難度是要穿越德國敵佔區,經過德國人設置的重重陷阱在戰爭打響之前把消息送到。

  主角跋山涉水,前期走得相對來說比較輕鬆,最開始有很明晰的指導,長官會告訴他們具體的方向,在爬到什麽地方的時候會看到一具屍體,順著屍體附近的鐵絲網鑽進去馬上找到掩體,這時候你們會看到德國人的戰壕。

  到後面他們就失去了任何領路人,全部都要靠自己摸索,相關信息越來越少,前路逐漸迷茫,尤其是戰友突然去世的時候,所有用來烘托背景的配樂全部消失,只剩下一片寂靜。

  一鏡到底任何瑣碎的事情都會拍攝,他沒有切換鏡頭沒有大特寫可以讓觀眾松一口氣,連死亡都拍攝了全程,你完全能夠看到一個人從生到死的全過程,無法快進也無法倒退。

  剛中刀時還會掙扎,後面臉色逐漸變得慘白,大腦開始放空,人開始說胡話,中刀之後甚至忘記自己為什麽中刀,記憶出現了紊亂。

  甚至都需要同伴來提示自己,我要死了嗎?戰友說:是的。

  那一刻明白自己必死的命運,連悲傷都來不及,馬上安排後事。

  電影前後兩段差距特別大,前面是很寫實的風格,中間在塔樓裡昏迷,電影陷入了一段時間的黑屏,再次醒來之後電影畫風變了很多。

  法國小鎮就像是一個夢境,用了大量濃鬱的色調,拍的像是油畫一樣瑰麗,我第一次看到有人把戰爭片拍的那麽美,是純粹的美感,哪怕這個世界在轟炸,主角深陷其中不知道什麽時候死去,依然是很直白的美,美而殘酷也算是這部電影美學上的特色。

  後期法國小鎮的光線,到主角被衝進水裡,他躺在水裡抱著浮木看到河面上飄散著白色櫻花,再到後面聽到的聖潔的如同教堂裡的歌聲,都不太像真實世界。

  有一種猜測,主角其實在塔樓裡就已經死了,後面看到的都是夢境也說得過去,就看你們相信哪種結局了。

  說一些題外話,我很愛看戰爭片,尤其是一戰題材的電影。和二戰比起來,一戰可能是人類最後一次帶著古典痕跡的大規模作戰。在一戰的電影裡,還能經常看到馬匹和牛車作為交通工具出現,還能看到步槍之外的近身搏鬥甚至冷兵器交鋒,會出現像《1917》中的,幾個士兵為了送一個軍令長途跋涉的場景。

  二戰就已經出現了成熟的坦克戰術,航空母艦,還有核彈。比如去年的電影《珍珠港》,全部都是宏觀視角,出現以個體士兵為主角的戰爭電影越來越少了。二戰類的電影況且如此,假如日後如果還有第三次世界大戰可能就是幾個國家用各種高科技武器投來投去,那應該是科幻片的拍法了。

  這兩年戰爭片越來越少了,一戰二戰這兩大戰役改挖掘的都被人挖掘完了,上次出現的被人大規模討論的,拍出新意的戰爭片還是諾蘭的《敦刻爾克》。

  戰爭片拍到後面陷入了一種瓶頸期,在這種情況下能看到《1917》只能說太驚喜了!

  最後,說個有意思的,德國人真的出了名的嚴謹認真,他們的戰壕修的比英國軍整齊太多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