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破解幼稚園“小學化”難題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幼稚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發熱議,《通知》要求幼稚園落實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為什麽存在幼稚園“小學化”問題?如何真正解決孩子幼小銜接問題?幼稚園到底應該教孩子什麽內容?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採訪。———編者

周末,記者走進北京五棵松某商場,許久不來,裡面的商家早已經歷“大洗牌”。商場三層到五層被各類早教班佔據得密不透風,奧數、漢語拚音、英語、閱讀……不到9點,很多爺爺奶奶領著孩子在驕陽下等待商場開門。雖然是暑假,孩子們肩上的書包卻並沒卸下,困倦的表情掩蓋了原本天真爛漫的笑臉。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幼稚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引得廣泛關注。

幼稚園該不該去“小學化”?

無論幼稚園還是小學老師,對《通知》的頒布都非常讚成。《通知》一出,不少網友跟帖表達自己的看法。“作為一名幼稚園老師,我也會教孩子識字,但孩子真的只是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幼稚園重點應該教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不是學習基礎知識。”

“提前教學,讓一部分孩子對小學一年級內容很熟悉,而另一部分孩子又很陌生。熟悉的孩子會了無興趣,甚至擾亂課堂秩序。對我來說,最難的是教缺乏學習興趣的孩子。”一位小學老師如是說。

大多數家長也對幼稚園“小學化”充滿無奈和矛盾。“我也不願意讓孩子上幼小銜接班,但其他孩子都上,我家孩子不上,讀小學就跟不上。真是無奈的選擇!”

雖然《通知》已出,但網上搜索幼小銜接班、暑期衝刺班,依然五花八門、琳琅滿目。在某機構的學前班教學大綱上明確寫著,數學課教學目標中包括100以內加減計算、豎式計算等;語文課則包括雙拚法、三拚法拚讀音節、書寫300個左右漢字、認識30個偏旁部首等;英語課要求認讀400個左右的單詞、26個字母的正確佔格書寫、掌握50個左右的基本句型等。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今年兩會期間回答記者採訪時表示:“綜合整治‘小學化’傾向,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有一些幼稚園老師是小學轉過去的,沒有學過幼兒托育,把小學的教學方法帶過去。而一些家長希望孩子在幼稚園就能學小學的知識課程。好多幼稚園有‘小學化’傾向,應當明確幼稚園的基本教育模式是遊戲模式,不是教學模式。”

有園長也不無委屈地說:“幼稚園精英式教育,‘搶跑式’培養,不是我們的選擇,而是家長們的需求。”

幼兒到底該學什麽?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副秘書長儲朝暉用“雙生子爬梯”的實驗說明為什麽一定要整治幼稚園“小學化”。實驗中心理學家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為實驗對象(代號為T),在他出生後的第48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另外一個(代號為C)在他出生後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

實驗結果出人意料———隻練了兩周的C在10秒鐘內爬上特製的五級樓梯的最高層,T則需要20秒鐘才能完成。

“48周就開始練習爬樓梯,為時尚早,孩子沒有做好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開始爬樓梯,這個時間就非常恰當,孩子做好了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儲朝暉說。

“強調幼稚園不能‘小學化’,那麽小學到底應該如何與幼稚園進行銜接?家長對學前教育又有什麽期待和要求?”看到《通知》,在一線幾十年的老園長、學前教育人趙春梅提出這樣的疑問。

陝西師范大學教授趙微認為,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的時期,是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態度和能力形成的奠基階段。學前教育不強調知識本身,更強調孩子在感知體驗中發現學習,從而培養創造性思維、創造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核心素養。

一些專家認為,縱向的教育評價體系是幼稚園“小學化”的症結所在。這種縱向評價標準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論英雄”,依據考試分數來對學生進行排隊再劃分學校。

此次教育部發布的《通知》要求,幼稚園禁止教授漢語拚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是不是所有學習知識的行為都是“小學化”?幼稚園只能讓孩子玩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麽幼稚園到底該學什麽?怎麽樣才算是好的幼稚園教育?

“注重幼兒的遊戲是學前教育區別於中小學教育的重要特徵,適宜、有效的學前教育必須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劉焱如是說。

遊戲模式並不是老師帶孩子簡單做遊戲,而是學前教育工作者進行的有培養目的的遊戲化課程。劉焱說:“遊戲是兒童身心發展水準的一面鏡子。”

劉焱指出:“幼稚園遊戲活動包括幼兒自由遊戲、教師組織幼兒進行的集體遊戲(規則遊戲、手指遊戲等)以及教師設計的教學遊戲。”

“幼稚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目的是滿足幼兒遊戲需要的同時,讓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促進幼兒的主體性發展和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避免幼稚園教育的小學化成人化。”

雖然現在學前教育領域已經意識到遊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但儲朝暉在調研中發現,現在很多幼稚園,遊戲還是被邊緣化的。“科學的遊戲可以讓兒童的天性得到充分發揮。”

“充分發揮幼兒天性才能實現學前教育品質的提升。”儲朝暉說:“我們做一切事都要遵從兒童天性,而不是跟風進名園、找名師。”

在儲朝暉看來:“提高幼兒教育品質、保證幼兒教育多樣性,是發展學前教育的重點難點。不管是從巨集觀還是微觀角度,學前教育都更應該關注兒童的自身發展以及個人體驗。”

“孩子的性格以及興趣愛好都是多樣的,尊重孩子的天性就必須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用多樣性的幼稚園去滿足不同幼兒生長髮展的需要,而不是單一地把所有孩子變成一個模子,那是摧毀而不是培養。滿足個體化需求,需要保障途徑、課程內容、方式、舉辦者等方方面面的多樣化。”儲朝暉說。

幼到小,“銜得好”還要“接得住”

曉航從小對宇宙特別著迷,喜歡研究星空、宇宙間的奧秘,媽媽覺得孩子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了,認字這種事可以慢慢來,入學前基本沒教過。

曉航就讀的是一所重點公辦小學。開學前,媽媽特意問班主任,孩子不會認字要緊嗎?班主任說:“沒關係,我們學校鼓勵零基礎入學。”老師的話猶如給媽媽打了一劑強心針,媽媽頓時放下了擔心。

等開學後,剛開始一周,進度確實比較慢,一周學2課,第一課就要求掌握3個字,第二課也只有3個字,主要以入學準備為主,老師對寫字也沒什麽要求,能認識能背就行,所以孩子基本還能跟得上。媽媽心上的一顆大石基本落了地。

慢慢的,曉航媽媽發現形勢不對了,老師進度越來越快,孩子要掌握的字越來越多。到上學期期中,老師要求孩子不僅要會認,還要會默寫。進入下學期,語文更是以每天一課的速度更新,每一課都有十幾個生字,孩子前一課的還沒掌握,就又加上新的。

為了跟上語文的進度,每天,媽媽和孩子要花至少3小時的時間複習語文,曉航天天要近11點才能上床睡覺,但每次語文考試小朋友基本都是班裡倒數幾名。媽媽快抓狂了,她想不明白為什麽自己小時候那麽輕鬆的學習到現在卻變得如此困難?

一位一年級的班主任告訴記者:“對於剛剛踏進小學校的孩子們,通常還沒有多少紀律性,經常狀況百出,尿褲子、上課時大哭、課間打架,比比皆是……其實一年級的課程相對淺顯,比起基礎知識牢固,我更希望孩子們在幼稚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的工作也會事半功倍。”

在多處調研中,北京大愛思想教育科技研究院院長、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學前教育專委會副理事長趙春梅發現,現在很多孩子一進小學校門,其教育模式、學習氛圍、教師態度等和幼稚園就有很大差別。“幾乎沒有過渡期,這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幼稚園到小學的過渡,幼稚園“銜得好”還要小學“接得住”。

對小學來說,“幼小銜接”的核心是了解孩子,提供適合他的課程設計。小學的“幼小銜接”該如何“接招”呢?“這還需要我國教育體制機制的進一步改革。”趙春梅說。

“幼小銜接”不是幼稚園單方面的事,也是小學校的工作。“小學校必須能在幼兒前進的路上準確‘接軌’,繼續前進,否則就會打擊孩子的學習樂趣。”趙春梅說。

儲朝輝認為,知識上的幼小銜接只是表面的,深層次的對接要遵從幼兒的成長規律,依據孩子的發展狀況,而非教材和課本要求進行銜接。

趙春梅去北美調研時驚訝地發現,當地小學二年級的孩子還是圓桌教學,教室內設有互動教學牆,依舊可見幼稚園學習模式的痕跡。“幼稚園到小學的過渡期不是幼稚園一家的事,小學也應‘拉一把’幼稚園,真正做好幼小銜接這道難題。”趙春梅說。

趙春梅表示:“教育的本質永遠是‘育人、育心、育靈魂’。讓孩子回歸本真,首先要有理解回歸教育本真的老師和園長,這需要地方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支持。自上而下的良好運營機制的形成,才能形成良好的閉環系統,也是學前教育趨利避害的有效辦法。”

同時,“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教孩子成‘人’。今天,從家庭到學校,更多關注的是孩子的‘學業’‘成績’,而不是‘人的成長’。教育回歸立人本位,是當今教育的當務之急。”劉焱呼籲。“社會、家庭和幼稚園必須互信合作,才能更好地營造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環境。”

綜合治理幼稚園“小學化”,不僅是學前教育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搶跑式”育兒觀念的問題。家長對孩子成長觀念的轉變,也會一定程度上遏製幼稚園的“小學化”傾向。

多位專家認為,僅靠教育部下發紅頭檔案禁止幼稚園“小學化”還不夠,學前教育機構也亟須監管,需要通過立法和制度改革,為兒童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