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酒館》收視逆天,中國的酒文化你懂多少?

近日,正在北京衛視、廣東衛視熱播,騰訊視頻全網獨播的46集年代醇燃大戲《老酒館》收視一路看漲,開播以來連續15天收視破1,上周末連續三天35城59城雙網登頂,北京本地收視率破9,周日北京地區收視率高達9.64, 全國1.87。豆瓣評分8.3並高居豆瓣熱搜第一,位列百度娛樂榜大劇熱播榜的榜首。該劇引發網友對“酒文化”的共鳴,紛紛亮出自己的觀點:“《老酒館》不僅深化了中華酒文化的豪情,也詮釋了中華民族的情義深重”,“一部大劇,點燃了中華民族酒文化的燈火;一個人物,寄托了中華兒女愛國的情懷”。




微博話題#老酒館開門迎客#也在網絡上引起熱議,不少網友分享了他們與酒之間的精彩故事。@追著撩胖彎:#老酒館開門迎客# 印象最深就是小時候過年回外婆家和外公吃年夜飯,看到外公喝的白酒我也想喝問外公辣辣外公說像雪碧,於是喝了一小口給辣到了,小時候真的很天真以為和雪碧一樣的味道!@樓上全埋了:#老酒館開門迎客# 其實年輕人哪有多少真的懂酒的,我們可能只是圖個痛快吧。好友相聚痛飲烈酒是我們對快樂最好的表達方式,不知節製,杯到酒乾!上了頭,大了舌頭,平時壓在心底不敢表達的情感也隨之釋放。大家相互傾訴對生活的苦惱和憧憬,吹噓著我們可能並不能到達的未來!人隨酒暖,情隨酒深!



該劇以大連好漢街的一家山東老酒館為舞台,將1928年至1949年20余年間的中國社會變遷與人文景觀,濃縮進一個小小的酒館中。中華文化是內斂、含蓄的,我們把說不出的感情都裝進一杯酒裡。隨著《老酒館》的熱播,這部年代感極強的大戲,帶我們回到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細細品味中國源遠流長的酒文化,現在,讓小編帶你去山東老酒館一探究竟吧~



酒禮篇:老酒館來者是客,酒喝七分話留三分


 

山東老酒館奉行“南來北往都是客”,雖然來喝酒的人各式各樣,但老酒館的服務卻一視同仁。無論是風吹日曬的磨剪子、戧菜刀的小人物,還是一頓僅能買得起二兩酒的老翁,更或是金口玉言小市民作風的說書先生……陳懷海都熱情迎入,以禮相待。唯獨有例外:拔樹酒客往老二兩的酒中兌水,欺軟怕硬的酒客,老酒館不容;日本人成立偽滿洲國,那爺仍惦記著加官進爵,陳懷海與他喝了絕交酒,背叛國家的酒客,老酒館也不容,包括陳懷海“酒、菜、人”合一的營業理念,這些都是老酒館開門迎客的規矩和禮節。老酒館以禮迎客,酒客也以禮相報。在前幾天的劇情中,張晞臨扮演的高先生第一次來酒館就因為萬家燒鍋壞了沒喝到要的燒刀子,抖機靈的賀義堂(馮雷 飾)就在路邊買了一壇孫家燒鍋來應付,高先生第一口就喝出了問題,面露難色,但他知道假酒這件事對一個酒館是致命性的打擊,沒有將此事走漏風聲而在酒樓開業之際將那罐存酒作為賀禮送回給了陳懷海,表示自己不會再來喝酒。老酒館夥計們在當晚喝出了酒的問題,高先生看破不說破,他善意的提醒保住了老酒館在好漢街累積多年的名聲,這是飲酒之人的大義,大禮。

酒德篇:高低貴賤放一邊,喝酒的規矩不能破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好漢街褪去了白天的浮躁,溫柔的夜色中,老酒館迎來了它的常客老二兩(牛犇 飾),人多的時候就去牆根站著喝,人少的時候就坐著,一旦有人來,就把座位讓出來,小心翼翼地觀察和試探,讓人心生憐惜。原以為這個角色會走孔乙己線路,在看過劇後小編被強勢打臉,這老爺子有自己體面,有尊嚴,每天用乞討的錢隻換二兩酒,對於夥計多給的一定堅持補差價,搗亂的年輕小夥在他的酒中悄悄兌水,他也不氣不惱。

為了能喝上最後半個時辰酒,老二兩冒雨趕來,卻發現老酒館提早歇業,他沒有急於表達自己買酒的想法,而是娓娓將自己堅守的本心和做事的執著理念傳遞給在場的每一個人,他說:“做生意的規矩不能破,說是十一點就是十一點,說是十二點你也得等著,縱然是沒有顧客登門”。這段話讓陳懷海汗顏,同時也讓酒館的夥計們淚流滿面。身無片瓦遮風擋雨,卻恪守規矩,從不佔便宜,老二兩的存在讓劇中不少角色相形見絀,他的酒德讓人肅然起敬。

 

酒客之中也不乏“無酒德之人”。屠洪剛在劇中飾演的真假王爺,由於皇族的落末而自己一無所能。這位假王爺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這人啊身上從來不揣錢。”讓人覺得,豁!這就是皇族的作風,從來不帶錢,做事行風那就是兩個字,氣派!但他有自己的小心思,靠著自己僅有的王爺身份耍點小聰明,在賀義堂的飯館裡不停地賒账吃喝,作為酒客也毫無酒德之言。借了賀義堂的錢也不還,還找不到蹤跡,騙吃騙喝騙錢,王爺這位所謂的“名門望族”,真的是消耗掉了自己最後一點良知。這就是一錘子買賣,之後不再會有人相信他,成為名副其實的過街老鼠。

 

酒品篇:妙處即無語,情誼在酒中



 蕭松原扮演磨剪子戧菜刀”的老白頭深藏不露,僅僅靠嘗一口酒,就能得出酒缸有裂縫的結論。他不僅是一位品酒高手,也是酒中人的上品。陳懷海心疼他年老體弱還要走街串巷,讓他每天在老酒館的牆邊做生意,而老白也把滿街磨剪子菜刀的人都攏進了陳懷海的酒館予以回報,為老酒館攢了不少“人氣”。由於一天沒乾活,喝酒之後沒有錢給的他堅持要回家取錢再來給:“這話不在理,賒账那叫喝的啥酒啊,那喝了不心裡堵得慌。”酒品知人品,老白的所為令酒館夥計們佩服。



鞏漢林飾演說書人杜先生完美呈現了那個年代讀書人的好面子,愛擺弄自己的知識的性格,硬撐著要請人吃飯,卻始終拉不下臉說一句兜裡沒錢,果不其然在老酒館耍了小伎倆,喝了頓霸王酒,這本是酒品不佳的表現,但被陳懷海識破後,給足了面子,留他在老酒館說書,杜先生對此深表感恩,他的“老酒館首秀”也是十分的賣力,能張能馳,引得食客紛紛叫好。在接下的日子裡,杜先生精彩的說書為老酒館招攬了不少酒客。

一張嘴走天下,最後因為一張嘴惹禍上身,被割了舌頭後,杜先生來到老酒館,點了二兩跑舌頭,提筆寫下一行字“舌頭惹事了,沒了”,“兄弟,不走了,今後就在我這了”,面對一心挽留他的陳掌櫃,杜先生飲完杯中酒,含著淚決然離去,他的悲愴無奈也只有陳懷海一人懂,這其間道不出的情誼也都在酒中。

 

酒境篇:老酒館酒味不散,人氣不衰

 

老酒館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也成為了不少抗日誌士的避難所。石兆琪飾演的老北風是陳懷海妻子(嶽紅 飾)的大哥,因殺死多名日本憲兵後身受重傷,並慘遭追捕。走投無路的他投奔到老酒館,兩人再次相見飲酒敘舊,陳懷海敬他錚錚鐵骨之下是熾熱報國心,決心幫他逃出城。隨著老北風出場,好漢街不像往日那般平靜,成為一場龍卷風的中心,內部風平浪靜,閑庭信步,外面暗影重重、山雨欲來,各方力量被一起裹挾進來,陳懷海不顧個人安危,驚心動魄送走老北風,其凜然義氣令人感慨。不久後,在陳妻的召喚下,老北風又回到了老酒館,陳懷海欲留下兄妹兩人,殊不知這是“分手酒”。縱使萬分痛惜,老北風還是成全了妹妹,帶她離開了老酒館,安心地“領便當”。



承載歷史變遷者無數,卻沒有什麽有酒這樣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流光百轉,青銅樽進化成了玻璃杯,無窮無盡的回味卻是個不變的傳承。由姬他扮演的馬旅長在“七七事變”後被日本人通緝,他躲進老酒館,因沉迷大煙而墮落,陳懷海怒斥其沒本事,不去打鬼子,情緒激動處揚手潑了馬旅長一杯酒,說他是窩囊廢。正是這杯酒,挽救了這位“失足男青年”。在陳懷海的痛斥下,馬旅長召集舊部重返抗日戰場,最後戰死沙場,直到他的手下帶來了馬旅長帶著彈孔和血跡的帽子,陳懷海擺上一桌的餃子,斟滿了酒杯。此刻,酒作為情感的紐帶,它的出現足以表述心懷,酒到深處,真情流露,陳懷海含著淚與帽子對坐,喊了一聲“兄弟”,這聲“兄弟”也將伴隨濃烈的酒味傳到血戰疆場的馬旅長耳中。



老酒館海納百川,在賀義堂(馮雷 飾)拿著清酒進老酒館時,陳懷海有一片清風朗月的胸懷,和三爺(劉樺 飾)講的是“酒不分國界,老酒館都裝得下”,不僅裝得下日本清酒,老酒館也迎來了日本酒客——村田(曹可凡 飾),他是老酒館的“死忠粉”,迷戀濃厚香醇的中國白酒。其實無論喝得什麽酒,那一股熱性澎湃的暖流,都會在血液中擴張,讓人感覺到強有力的衝擊。酒不醉人人自醉,村田常常因酒醉而鬧笑話惹出事端,妻子和嶽父勸他戒酒,喜劇的是妻子和嶽父也成了酒鬼。陳懷海幫他一家戒酒,教育村田要適量喝酒,從酒中一窺做人的道理,村田幡然醒悟,理解了喝酒的真正境界。



或許劇中的“品酒”並不是品嚐酒的味道,而是品嚐酒中所蘊含的文化,可這份文化又不只是酒文化,《老酒館》就像是一壺老酒,需要我們慢慢地品。

隨著劇情的推進,將會有更多的人物往來於老酒館,浮沉於天下的興亡之中,在接下來的抗日救亡中,眾角色所要機甲狂潮出來的巨大愛國能量,都會在歲月的大浪淘沙中,盡顯英雄本色。這個味道醇香的老酒館,這幫披荊斬棘的志士們,這段不能被淡忘的風雲變幻大時代,愈演愈精彩,瓜子、花生米、小板凳貯備好,北京衛視、廣東衛視、騰訊視頻,看《老酒館》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