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孩子的磨蹭拖拉,其原因竟在於父母嗎

“快起床,上學要遲到了!”

“快點吃,飯都涼掉了!”

“趕緊睡覺,明天起不來了!”

“作業怎麽還沒有做好啊?”

“你看你,說出門,都準備了20分鐘了,到現在衣服都沒穿好。”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每天,家長都要和孩子說上很多遍,不管孩子做什麽事情,家長總能找到催促的理由。

因為爸媽覺得孩子,太磨蹭了……

那你家孩子磨蹭嗎?

一位心理專家曾經說過一句讓很多家長心頭一顫的話:“孩子的慢吞吞,都是家長催出來的。”

有時候,家長的催促會讓孩子有一個誤區:“上學遲到做事拖拉是家長的事。

催促的大人和磨蹭的孩子在無意識中形成了默契:“不催不動,小催小動,大聲催才動。”有的孩子甚至以家長催促的次數和音量來決定自己起床的時間。

教育學家把孩子3—6歲稱為“潮濕的水泥期”,7—12歲稱為“正在凝固的水泥期”,這時,孩子85%-90%的性格都已經形成了。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在幼兒階段,如果孩子得到自我管理的機會和支持,他們就會發展出自主性,獨立行為的能力和意志力。”

而錯過了培養孩子好習慣和好性格的關鍵期,今後家長孩子多付出數倍的時間精力可能也無濟於事。

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管理行為和意識的能力,而不是通過在後面不停的催促才能使孩子前進。

父母放慢速度,不僅能讓自己喘口氣,更能讓孩子主動去感知生活,感受周圍環境,對世界和未來有一個主動的思考。

1. 循循善誘,耐心引導

父母可以通過耐心的引導,讓孩子自己慢慢對事情產生興趣,從而改掉磨蹭拖拉的壞習慣。

比如,在家裡可以嘗試和孩子比賽做家務,看誰更快。

比賽時,家長可以故意放慢一點,讓孩子覺得自己做得很快,有取勝的把握。

當孩子在比賽中獲得了成就感和愉悅感,他就會對這件事產生興趣,變得越來越專注,繼而拖遝磨蹭的毛病就會慢慢地消失了。

2. 善於鼓勵孩子

當孩子在一些事情上做的比以前好,有所進步了,一定要對孩子提出表揚,不要總是一聲不吭,看在眼裡卻不表達出來。

不要吝嗇對孩子說:

“今天的作業做得又好又快,你真棒!”

“書包收拾得真整潔,你越來越厲害了!”

讓孩子生活在表揚、讚美的環境下,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優秀。

3. 養成時間觀念,讓孩子對時間產生緊迫感

父母可以利用倒數的方式強化孩子做事時的緊迫感。

比如 “睡覺倒計時開始了,你現在有10秒的時間,10,9,8……3,2,1。”

此外,也可以給孩子規定出做事的時間要求,比如,“今天的作業要在一小時內完成,我已經定好鬧鐘了”等等。

4、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以身作則,一起告別磨蹭拖拉的壞習慣

有的時候,父母自己在做事上也會磨磨蹭蹭。做飯的時候明明可以一氣呵成,非要中途看個電視休息一下。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動不動玩一下手機打個盹,硬是把半個小時的輔導時間拖成了2個小時。

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久而久之也會把父母的行為當成標杆變得磨蹭拖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父母在陪孩子寫作業時不停地看手機,做點什麽都拖延,那就更不要指望孩子有很好的行動力了。

只有父母 “言必行,行必果”時,孩子才能慢慢學會行事果斷的作風。

所以父母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催促孩子,要給予他自己發展的空間。同時也要做孩子的表率,做事情要有始有終,要求孩子的事情,自己也一定要做到。

給予孩子時間與空間自由發展,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愛孩子,才是作為家長最應該做的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