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類心理人格,最怕孩子是這種!影響孩子一生

孩子懂事聽話固然可喜,但是孩子每時每刻都在看你的臉色說話做事,百般討好,那他/她長大後可能就會習慣性討好傷害他/她的人。

1

《奇葩大會》節目中蔣方舟曾說過自己是害怕跟人爭吵的那種人,她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喜歡自己,逐漸變成一個隱藏真實自己的諂媚人。

自己被罵了心裡很生氣,但還要乖乖的聽著不敢反擊回去;

微博下面網友的謾罵她有時還耐心解釋,她說不想變得跟罵人的“網友”一樣醜陋;

但是她卻失去了原則,無論對錯,對任何人都是一副討好的狀態,整個人也變得自我懷疑。

心理學家薩提亞將人的人格特點分為五類:討好型、指責型、理智型、打岔型和表裡不一型,她們大致屬於“討好型”人格。

在英美心理學家的一些著作中將這類人格稱為“取悅症”、“聖母型人格”、“拖累症”。

小雨是朋友圈裡公認的“老好人”,脾氣好說話客氣,對每一個人都恭恭敬敬,偶爾面對別人的苛責也只是低下頭紅著臉,不為自己辯解一句。

在大學的時候,舍友總是讓她帶飯打水打掃宿舍,但是沒有一個人對她表示感謝,而且出去玩從來不叫上她,小雨就這樣卑微的過了四年大學生活。

後來畢業參加工作,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同事嫌氣象太熱不想出去,就讓小雨幫忙買咖啡和水果回來,有時候總是“忘記”給她錢,她每次都不好意思張口去要。

男朋友好吃懶做,小雨洗衣做飯給他零用錢,但是他還經常對她拳打腳踢,惡語相向:“罵著讓你滾你都不滾,真下賤!”

就連父母還要把她微薄的工資擠出來給哥哥買房,完全不顧小雨在外面過的是什麽生活,還總是說她從小到大都沒做好過一件事,跟別人比什麽都不如。

朋友總為她打抱不平,覺得她怎麽把自己人生過的這麽慘,但更可悲的是,小雨總是面帶卑微去應對這些事,從來不去反抗從來不去拒絕。

有次聊天她見我“皇帝不急太監急”,就很悲哀的跟我說:

其實我都清楚,我知道身邊的人怎麽對我的,我不傻,可是我怕,我怕別人因為我的拒絕不再理我。

我也掙扎過,但是我做不到,我從很小很小時候就這樣了,這麽多年過去還是改不掉。

2

其實像小雨這樣性格的人還有很多,像之前看的一個日本經典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女主松子。

松子的父親更寵溺生病的妹妹卻很少關愛她,甚至對她很嚴格,但是鬆子發現自己做鬼臉時父親便會哈哈大笑。

從此之後便經常用鬼臉討父親關注,從而覺得自己也是有父親愛的。

成年之後的松子,對待每一個愛人都是討好狀態,即使被男人打罵的緊張狀況下還不由自主的擠出鬼臉以此來緩和氣氛。

最終還是慘遭拋棄,身邊的人一個個離開,她的一生都在顛沛中度過。

3

討好型人格的特徵一般有下面四種

總是害怕麻煩別人,什麽事情都自己憋著

沒有底線和原則的示弱妥協,不願與人發生衝突爭吵

為了讓別人開心,什麽都表示讚同,有種“巴結”的感覺

從不拒絕別人的要求,哪怕很過分

對照一下這四條,就會發現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深究起來會發現他們童年時期家庭環境的相似性。

宋慶齡曾說:“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一個人成年後的性格形成於3-12歲這個階段,大多數討好型人格都是在很小時候就已經形成,所以說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什麽樣的家庭會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1)、父母控制欲強,很嚴厲

父母對孩子的管束過於緊迫,在家裡說一不二,導致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決策行為,做什麽事情都要考慮父母對自己的看法,最終喪失自己的思考能力。

2)、不尊重孩子,經常否定孩子

這類父母會經常發脾氣,孩子做錯一點點小事都會受到很嚴厲的批評甚至懲罰,孩子為了不受懲罰,會對父母察言觀色,做父母喜歡的允許的事情,以此來獲得極少的表揚。

3)、父母愛拿自己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

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別的孩子做的那麽好,成績那麽優秀,你怎麽就這麽笨?”這樣打擊的話說多了,只能讓孩子信心全無,什麽都做不好。

父母應該如何避免孩子成為討好型

1)、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會使孩子有一個十足的安全感,覺得自己是有人愛的,即使做錯事也不怕。所以孩子不會為了得到愛去討好別人,同時變的勇敢自信。

2)、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

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大人,鼓勵孩子的每一次選擇,給孩子輸出自己想法的自主權,培養孩子自主意識,而不是輕易對別人妥協。

3)、培養孩子的愛好

孩子的興趣愛好會使其專注於一件事情上,在這個事情上面取得的成功會讓他/她有十分強烈的自豪感,從而增強內心的強大。

4)、經常表揚誇讚孩子

語言的力量無窮大,一句肯定的話會讓孩子快樂很多天,經常對孩子表揚,會讓孩子活在一個幸福的氛圍下性格陽光樂觀。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經說過:“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既不夭折,也難成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是每一個父母都應該擔負的責任,所以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科學的教育,讓孩子健康自信成長,去做一個獨立陽光的人,而不是一個缺愛缺安全感的受損傷的“幼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