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杜甫 | 他的柔情,你懂不懂?

《杜甫像》 蔣兆和

說起中國人老少皆知的歷史名人,杜甫絕對是其中一位。背上幾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也不是什麽難事。

但是,除了知道“杜甫很忙”,詩聖、愛國、苦哈哈、李白鐵杆粉等標簽背後的杜子美,我們又了解多少呢?

真正的杜甫,絕不是一副苦大仇深、愁眉不展的形象,事實上,他善爬樹摘棗,能騎馬打獵,喜山水勝景,好吟詩飲酒,懂美食,寵妻兒,愛聽歌觀舞,憐香惜玉。他是一個多才多藝、有情有趣、可親可愛的人。

寵妻狂魔

杜甫是中國古代詩人中少見的願意一再將家人包括妻子日常生活的點滴寫入作品之人,一般人都對其家人尤其是妻子隻字不提,諱莫如深。杜甫詩中,他的妻子弘農楊氏,是一位能跟他同甘共苦、富有生活情調的美麗女人。

《工筆仕女圖》 趙經國 王美芳

《月夜》詩“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可為杜妻外貌之佐證;

《遣興》詩,有“世亂憐渠小,家貧仰母慈”兩句。可見,杜甫對於楊氏亂世中辛勤鞠育子女,是心懷感激之情的。

《北征》詩,寫杜甫從左拾遺任上獲準回家省親,給家人帶了如下禮物:“那無囊中帛,救汝寒凜栗。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羅列。”有綾羅綢緞等好衣料,也有胭脂粉黛之類化妝品。透過禮品看女主人,不難看出,她是一位愛美愛打扮的女性。

成都期間,杜甫一家相對安定的生活情境中,有兩次出現楊氏的形象,《江村》:“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進艇》:“……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親自製作弈棋道具,並陪丈夫下兩盤,能跟丈夫一起劃船玩……

杜甫的妻子,是個活潑有趣有才藝之人,這跟一般人想象中的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古代女子形象,恐怕有些出入吧。《進艇》中有“俱飛蛺蝶元相逐,並蒂芙蓉本自雙”兩句,顯然是在以蝴蝶、並蒂芙蓉比喻詩人夫妻的纏綿與幸福。一千多年之後的我們,讀到這樣的詩句,都不免要起一身的雞皮疙瘩。(摘選自丁啟陣:《杜甫字子美》)

吃魚達人

魯迅先生說,沒有寫過美食的文人,不足以談人生(誤)。

遠有吃成美食界大IP的蘇東坡、愛川菜的陸遊、還有寫了本食譜的袁枚,近有梁實秋、周作人、汪曾祺......愛美食的大文學家,不勝枚舉。

比起那些一生都在錦衣玉食中度過、從來不知道什麽是饑餓的人來,杜甫自然更能體會食物的重要與美味。然而,杜甫畢竟出身於地主階級,他的一生基本上也都混跡於上流社會之中,因而,他入詩的食物既有粗茶淡飯,也有美食珍饈。

最為後人所津津樂道的,是一種名為“槐葉冷淘”的小吃。杜甫因此被後人評為忠君模範,說他“一飯未嘗忘君”。

青青高槐葉,采掇付中廚。新面來近市,汁滓宛相俱。

......

萬裡露寒殿,開冰清玉壺。君王納涼晚,此味亦時須。——《槐葉冷淘》

問:孟浩然、王昌齡、杜甫、范仲淹、張志和,有什麽共同的特點?

答:愛吃魚。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東坡)

西塞山邊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

冬夜傷離在五溪,青魚雪落膾橙薺。(范仲淹)

杜甫特別愛吃魚,有詩為證:「青青竹筍迎船出,日日江魚入饌來。

鮮鯽銀絲鱠,香芹碧澗羹。」(杜甫 《陪鄭廣文遊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二)

圖片來源:下廚房

別說以前物資貧乏,只能吃海鮮野味,古人可講究著呢。

杜甫最津津樂道的生魚鱠是一位姓薑的閿鄉縣的官員朋友招待的那次。時當嚴冬,薑姓朋友弄到冰封了的黃河裡的一種魚(有人說是“味魚”),考慮到杜甫的牙齒、腸胃不好,特意煮了鍋軟一些的米飯。

這一次的生魚鱠,廚師當面給他們表演了切鱠過程,使得杜甫格外有興致。事後,還把這個過程寫進了詩裡,“饔人(廚師)受魚鮫人(漁民)手,洗魚磨刀魚眼紅。無聲細下飛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蔥”(《閿鄉薑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十分生動。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生魚鱠是切成薄片或細絲的。

不行走,無詩聖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古人誠不我欺。

詩界巨星的神仙走位,就是放在交通如此發達的8012年也是令人望塵莫及的(戳此回顧→論走位,沒人贏得了我李白)。

杜甫人生足跡。來源:唐宋文學編年地圖

沒有行走,就沒有詩聖。根據“運動”的情況,杜甫的一生可以分為前後兩個階段:三十五歲之前是主動的輕鬆的運動,三十五歲之後是被動的沉重的運動。

前後兩個階段行走情形窮富順逆的巨大落差,是杜甫詩歌創作中激情、靈感的不竭源泉。因此可以說,杜甫前一階段的行走,價值巨大,意義深遠。《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江南逢李龜年》等傑作,則是前後兩個階段巨大落差的直接成果。

《杜甫詩意冊》陸儼少

相比之下,杜甫後一階段行走的價值、意義則直觀得多,甚至可以說是一目了然。請看:天寶十四載(755)十一月,得到右衛率府胄曹入伍這個小官職不久,杜甫由長安往奉先縣探望寄居在那裡的妻子兒女,路途所見,使他感慨萬端,寫出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這首名作。

至德二載(757)八月,因為上書替房琯說情,遭肅宗李亨疏遠,被準許回鄜州羌村探視家小,一路見聞,又使他寫出了《羌村三首》《北征》等名作。

乾元二年(759)春,被貶為華州司功入伍期間,杜甫由華州往洛陽看望妻子兒女,路途所見,使他寫出了《贈衛八處士》、《洗兵馬》、“三吏”、“三別”等優秀詩篇。後來,每到一處,杜甫都留下了直接源於行走見聞的優秀詩篇。

《贈衛八處士》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複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發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兒女羅酒漿。

夜雨翦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杜甫之所以能在行走的路上創作出那麽多優秀的作品,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接地氣,二是接人氣。所謂接地氣,是指杜甫在行走的過程中,欣賞到了美麗的山水,攝取山水景物,運用其高超的語言藝術寫入詩中,詩便充滿了山水靈氣。所謂接人氣,是指杜甫在行走的過程中,更真切地了解到底層人民生活的疾苦,更深刻地認識到李唐王朝的種種弊政,他的詩中因此有了悲天憫人的情懷。山水靈氣,加上悲憫情懷,成就了杜甫詩歌巨大的藝術感染力。(摘選自丁啟陣:《杜甫字子美》)

王朝的鏡子

杜甫的思想基本上屬於儒家範疇,講究積極入世、兼濟天下。他本人一生擔任王朝官員的時間並不長,前後加在一起,不超過三年。但是,杜甫終其一生,都把自己當作李唐王朝的臣子,憂國憂民,至死不渝。

杜甫絕不是謹小慎微的愚忠臣子,他是一個理性又有血性的愛國愛君主義者,對於好人好事,他熱情謳歌,竭誠頌揚;對壞人壞事,他勇於揭露,勇於批判。達官貴人、帝王后妃、社會現象、國家制度,杜甫都曾予以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批判。

他揭露批判達官貴人的驕奢淫逸。《麗人行》前半竭力形容楊氏姊妹之遊冶淫佚,後半敘國忠之氣焰逼人”(施均父語)。

他還批判過唐王朝的兵役制度和稅收制度,以及社會不公現象。他路過驪山,想象帝王在宮廷裡的奢侈揮霍,他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千古名句。(摘選自丁啟陣:《杜甫字子美》)

魯迅先生晚年評論中國文學史,認為陶潛、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詩人,繼而又說:

“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裡似的。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