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劇優勢大、演員重實力,2019上半年高分劇有跡可循

作者|申敏

2019業已過半,電影市場在總票房和觀影人次的雙雙下跌,以及數部影片撤檔延檔的低氣壓下,迎來了一年中的高峰觀影潮——暑期檔,而電視劇、網劇市場儼然流行起了低調開播。

顯而易見,這不是一個豐收的時節。

不過,隨著《長安十二時辰》和《陳情令》的開播,劇集市場有了一定的回暖跡象。從這兩部劇的播出效果上,我們至少可以看出當下劇集製作的兩個方向:一是扎扎實實打好製作基礎,盡最大努力捋順劇本;二是足夠垂直,盡可能大範圍地直接接觸目標閱聽人

實際上,這一趨勢,在2019年上半年的劇集市場,已表現得足夠明顯。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段,筆者總結了今年上半年豆瓣評分Top10的劇集(1-6月播出、評分人數1萬及以上),同時也與去年全年同評分水準的劇集進行了對比。

我們發現,網劇比之台劇,優勢已經非常明顯,這可以說是去年《延禧攻略》以純網劇的形式拿下全年爆款之後的必然結果。

那麽,除此之外,2019上半年的劇集市場還呈現出哪些新趨勢呢?與2018年同評分水準的劇集相比,題材、類型方面又有何變化?2019上半年劇集的表現,對之後的影視劇製作又有哪些啟發呢?

網劇優勢持續增加

演員實力愈被看重

今年上半年豆瓣評分最高的國產劇,是6月27日在優酷播出的《長安十二時辰》(統計時為8.7,現為8.6),亞軍、季軍則分別為8分的《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和7.8分的《都挺好》和《大宋少年志》(《大宋少年志》已升至7.9,但因數據截至6月30日,暫以兩部劇同為季軍統計)。

《長安十二時辰》是今年古裝劇的一個驚喜,製作考究、鏡頭運動感十足,且專注在歷史縫隙裡尋找戲劇的最大可能,從各個維度上來說,都頗為不錯。

《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和《都挺好》都屬於開播即走向口碑高峰,後期因評分人數增長有所回落的情況。

《大宋少年志》的情況則恰恰相反,從一開始少被關注、不被看好到最後的評分逆襲,足以證明觀眾對劇集口碑的看重。

而綜合2019上半年豆瓣高分國產劇TOP10的表格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新風向:

首先,是文章一開頭便提過的網劇口碑大幅趕超台劇。

這一特點,既表現在質量上,又表現在數量上:在上榜的十部劇當中,豆瓣8分及以上的兩部皆為純網劇;十部劇中,除了並列第三位的《都挺好》和《大宋少年志》和第十位的《破冰行動》為台網聯播劇,其余7部均為純網劇。

而反觀2018年豆瓣Top10劇集,有《忽而今夏》《天坑鷹獵》《瘋人院》《東方華爾街》4部網劇,其余6部則為台劇,網台端表現不分伯仲。

前三甲——《大江大河》(8.9分)、《忽而今夏》(8.3分)、《天盛長歌》(8.2分)中,台劇佔比相對較大

相比較而言,今年上半年的高口碑劇中,網劇的數量和質量都趕超了電視劇,說明前者精品化道路越走越順。

其次,演員的表演實力愈發被看重。

這十部劇的演員陣容,基本可以劃分為中生代實力派、老戲骨、流量型演員、潛力新人四大陣營

比如考入中戲、決定走演員道路的“頂級流量”易烊千璽,在《長安十二時辰》,的演技和台詞雖然還有待提高,但較之其以前的表現,已可以稱為靈性有看點了。

再比如與其搭檔的雷佳音,則屬於近兩年逆襲的中生代實力派,《怒晴湘西》裡的潘粵明、《都挺好》裡的郭京飛,都屬於此類。

憑借強情節家庭劇出圈的新晉“網紅”倪大紅、在硬核緝毒劇《破冰行動》裡正邪對峙的吳剛、王勁松,則是老戲骨的代表。

邢菲、林一、李婷婷,這些曾名不見經傳的潛力新人,因享受到劇集紅利,一夜間段位進階。

與去年網劇演員流量、實力派二分天下——既有“劇帶人”的《忽而今夏》之於白宇,也有“人帶劇”的吳鎮宇、張孝全、余男之於《東方華爾街》,台劇則以實力派為主、流量退居次位相比,經過半年,高分國產劇的演員格局儼然發生了很大改變,呈現出戲骨、實力派迎來盛夏,流量逐漸降溫的格局

再次,懸疑劇、青春劇正吃香,IP改編依然是國產劇主要的素材來源。

在題材類型方面,上半年豆瓣得分前十的劇集主要以懸疑刑偵、青春、愛情為主,同時喜劇、奇幻、探險、熱血等元素也頗為受寵。

而去年的高分劇在題材分布上則以古裝、懸疑為主,今年在限古令的嚴苛管束下,古裝劇幾乎銷聲匿跡,青春劇順勢攀升。

另外,去年年代劇也是一抹亮色,《大江大河》《和平飯店》《正陽門下小女人》三箭齊發,今年上半年這個劇種卻不見蹤影,不過隨著下半年獻禮劇拉開帷幕,《秋蟬》等年代劇也將陸續登場。

而從劇集的創作源頭來看,有七部改編自網文小說IP,播出渠道主要為視頻平台;原創劇——《大宋少年志》《動物管理局》《破冰行動》,則大都在網台端同步播出。這一數據,基本上與去年持平。

隨著視頻網站佔有主導話語權,IP改編劇佔據了越來越多的製作和播出資源,這一類型劇的質量也隨之有了很大的進步,與原創劇一起促進國產劇精品化。

最後,視頻網站正在成為國產劇製作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

佔據了七分天下的網劇裡,五部為視頻網站自製劇:騰訊有《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怒晴湘西》,愛奇藝有《動物管理局》《獨家記憶》,優酷有《長安十二時辰》,而且全都為平台獨播。剩下的兩部網劇《我隻喜歡你》《東宮》則分別為騰訊、優酷以聯合出品方的身份參投,對應主控方是華策、唐德。

而去年豆瓣高分TOP10的劇中,有四部網劇為視頻平台自製劇,其中騰訊2部、優酷2部,前者以青春、商戰為主類型元素,後者以懸疑為主類型,因此,可以看出優愛騰的自製劇水準有了很大提升,而且三家幾乎平分秋色。這說明視頻平台在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後,已經逐漸掌握了自製劇精品化的方法論。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高分劇榜單上,還有一部騰訊聯合福斯出品的5集燒腦迷你劇《東方華爾街》(7.6分),今年這類型劇卻未能進入豆瓣評分前十,這說明於視頻網站的自製而言,受到的自身和外部限制還是比較多的,還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深入探索。

高分劇有跡可循

通過以上對2018全年和2019上半年豆瓣高分劇的總結可以看出,無論是視頻網站愈發白熱化的付費會員爭奪戰,還是網台秩序重塑的膠著期,優質內容無疑是留住用戶的不二法門。

而隨著衡量一部影視劇品質的維度越來越多,愛奇藝、優酷先後宣布用熱度取代前台流量,則在側面說明了高網播量並不能與劇集品質成正相關。

尤其當淘寶上公開營業的播放量和收視率等刷分套餐服務肆無忌憚,數據注水灰色產業鏈,早已成為業內人心照不宣的潛規則。相較之下,在大數據充斥的裂縫中頑強生存的豆瓣,或許還算得上一片“淨土”,也能比較客觀地反映一部劇集的品質。

那麽,從今年上半年豆瓣高分前十的劇集榜單裡,我們能得出哪些高口碑的製作規律呢?

1、小眾圈層越發細分垂直,多元素雜糅,直擊閱聽人痛點。

《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在青春愛情題材裡融入了近來熱門的甜寵元素,全劇幾乎不設置反派,清一色的討喜人設:男女主角的日常相處就是恩愛秀場,煙火氣裡夾雜著濃情蜜意,而且沒有狗血劇情。

這部劇的主要閱聽人為30-39歲的成熟女性,可見沒有套路的直接撒糖,更能滿足熟齡女性對愛情的浪漫幻想,而且也不失為生活的“減壓神器”。

融入治愈元素的青偶劇《獨家記憶》,則把焦點對準青春期的暗戀,圍繞男女主角從大學生轉變為社會人的成長階段,描繪了一幅酸甜苦辣交織而成的畫卷,營造出讓閱聽人有治愈共鳴的觀看氛圍。

2、IP改編是接地氣大眾化,還是忠於原著緊握小範圍忠粉,取決於小說題材。

改編自阿耐同名小說的《都挺好》,收視口碑齊飛,可謂今年話題度最高的都市情感劇。這部劇能出圈,除了有正午陽光坐鎮,還因為找到了閱聽人的情感最大公約數——將人設極致化、劇情溫暖化

劇中的蘇大強比小說中懦弱自私的形象更作,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催化劑。但在劇版的結局,蘇大強患上阿爾茲海默症,又上演了一幕失憶後心心念念給高中時期的蘇明玉偷偷買學習資料的催淚橋段,父女之間的情感在此處升華。這樣的劇情設計,無疑可以戳中很多觀眾的敏感神經。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東宮》,則在劇本階段就積極與原著粉溝通,聽取她們的意見,取捨後加入到劇本裡,而且還購買了歌曲《愛殤》的版權。所以,當《東宮》播出後,熟悉的畫面配上粉絲們心心念念的音樂,加之高度還原了小說中的一些名場面,吸引了一波書粉充當自來水。

這兩部劇充分說明,有IP打底的影視劇,改編方向與原著的題材類型息息相關:若為容易打破二三次元壁壘的現實主義故事,可以大眾向改編,情感觸發點越多,劇的社會影響力也就可能越大;若為具有明顯圈層屬性的男頻女頻小說,把握原著精髓、在合理範圍內適度改編,則為比較保險的方向。

3、不迷戀流量,選角看重演員與角色的契合度,以及其自身的表演實力。

《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獨家記憶》《東宮》《大宋少年志》這些高分劇,主演之前大都是小透明,可Ta們與角色間的完美合體,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黃景瑜因在《紅海行動》裡塑造的硬漢形象深入人心,此番在《破冰行動》裡再穿軍裝,變身緝毒英雄,繼續散發陽剛魅力。

在行業環境低迷、所謂的爆款公式頻頻失靈的情況下,製片方回歸理性是必然的選擇,今年上半年這些高分劇的選擇和表現,再一次證明劇本質量和演員實力對劇集口碑的影響力。

4、電影級別的高製作水準,已成為高分劇的必備屬性。

開播不久的古裝懸疑劇《長安十二時辰》中,導演曹盾將馬伯庸小說裡的紙面長安,以精致的服化道和氣勢磅礴的置景複刻上熒屏,贏得幾多讚譽,對該劇的高口碑起了決定性作用。

由管虎監製、費振翔執導的《怒晴湘西》,劇組盡可能地搭建實景拍攝,而不是採用綠幕摳像的捷徑,受到書粉和劇粉的推崇。比如,首集出現的湘西攢館,就是片方在走訪湘西多地、探尋攢館傳說後,根據搜集來的資料參考湘西當地的建築風格與民俗民風建造而成的。

5、無論是製作能力極強的“獨角獸”,還是由視頻平台聯合的知名影視公司或在某一領域具有突出優勢的小而美影視公司,找準自身製作的優勢,專注某一領域,才更有可能產出高質量劇集。

像正午陽光這類幾乎做一部爆一部、失手率幾近為零的“國劇門臉”,自然是優愛騰追捧的香餑餑。

此外,隨著視頻平台自製劇的崛起,曾經作為下遊渠道方的視頻網站也躥升至影視產業鏈上遊,通過投資一些根基深厚的老牌影視公司,或者攜手一些具有超群創新力的潛力新股,來拓展內容版圖。

前者的強強聯合主要集中於超級網劇,如愛奇藝與資深電影人陳國富掌舵的工夫影業聯合出品的《動物管理局》;後者的合作則主打致力於圈層爆款的小而美腰部網劇,代表案例如愛奇藝與擅長做青春劇的小糖人聯合打造的《獨家記憶》。

結語

影視市場2019年下半場的競爭已經拉開帷幕,獻禮劇將成為劇集市場的主流。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劇種就無可施展拳腳的舞台。

垂直化、精品化已是國產劇不可逆的發展大方向,堅持自身優勢,集中力量攻克符合調性的目標閱聽人,出奇出新出質是時間問題。眾人皆言7月可能會回暖,實則保證了內容質量,春天會一直在。

——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