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麼有的人腳氣常年累月不見好轉,中醫是如何看待這種疾病的?

大家身邊是不是會有腳經常出汗、脫下鞋襪味道臭穢難聞的朋友呢?很多是因為腳經常出汗,因為某些原因無法及時地更換鞋襪導致的,當大量汗液中的有機質成分分解時,就會產生難聞的刺激性氣味,也就是俗稱的「汗腳」。這種情況只要勤換透氣鞋襪一般容易緩解。但是今天要講的不是「汗腳」,而是「腳氣」,近日在皮膚病門診學習中有所收穫,分享給大家。

「腳氣」與「汗腳」有類似之處,但是顯著區別在於,前者除了味道奇醜外,腳丫上還會出現紅疙瘩、小水皰、腳部瘙癢難耐。現代醫學認為這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嚴重時還會有滲液、糜爛、膿皰等嚴重影響雙足的功能活動、心理健康等。

那麼中醫是如何看待腳氣的呢?首先,這是濕熱造成的。濕邪具有重濁黏滯的特性,其性趨下,容易侵犯身體的較低部位,譬如胞宮、下肢等。中醫理論有言: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因此,導致濕邪留滯的原因需追溯到脾胃功能上。脾就像一個忙碌的輸送紐帶,負責把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同時把代謝後產生的垃圾運送出去。當脾的功能虛弱後,身體內的廢水不能及時的運送出去,停留在身體內就變成了濕。所以,有腳氣的人還會出現大便黏膩不爽,肚腩明顯,身體睏倦嗜睡等癥狀,這些都是脾胃虛弱的表現。

再者,熱是什麼呢?熱有虛實之分,在《傷寒雜病論》中,對實熱描述為「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脈洪大」即陽明胃經經實熱的表現。現在臨床上即使有腸腑壅滯不通的病症,這種表現較少見,因常見於體質壯實無虛象者。除了陽明實熱外,其他都是虛熱。這種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多由於津液不足,邪氣鬱而化熱導致。打個比方,鍋中沸騰的水揭開蓋子後熱氣上騰,鍋中水液是較為平靜的,當鍋蓋蓋嚴密後,鍋中的水就會滿溢出來,這就是鬱熱。當虛熱與濕相結合就形成濕熱。

如何防治腳氣呢?保持腳的清潔,勤換鞋襪。可用桑葉30-50g煎煮取水後泡腳,預防濕內生:避免長期熬夜、喝酒應酬;避免長期吹空調久坐不動;避免穿潮濕未乾的衣物;避免長期攝入高熱量、油膩食物;避免嗜甜喜涼,貪吃生冷瓜果等食物;避免工作或居中潮濕環境;避免洗澡或洗頭後不吹乾。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路。作者文樞,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