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纛”“隰”怎麽讀?你要花幾秒鐘還是幾分鐘查?

“纛”“隰”,大螢幕上出現了兩個大字,聽眾席裡有些騷動。“數字閱讀已經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在候機候車、在地鐵通勤甚至在開會閑暇時,隨時隨地,我們都會拿出手機閱讀各種各樣的文字,享受閱讀的樂趣。如果遇到像畫面中這樣的字詞,又不想輕率跳過時,該怎麽辦呢?”上海辭書出版社社長秦志華問道。

隨著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數字閱讀已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不論是新聞資訊、網絡文學還是在線教育,都在不斷塑形這個“讀屏時代”。但數字閱讀往往被看作淺閱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讀者遇到閱讀中的知識障礙時,常常會囫圇帶過、不求甚解。昨天(8月13日)在上海書展上,世紀出版集團、上海辭書出版社發布“聚典數據開放平台”,為數字閱讀中的知識查檢需求提出解決方案。

“翻閱《辭海》嗎?讀者很可能沒有隨身攜帶,當然也沒辦法隨身攜帶。而且,根據我們測試,一般用工具書查檢‘纛’這個字,如果不知道讀音,要先辨別部首,數出部首筆畫數,找到部首,數出剩餘筆畫數,找到該字及所在頁碼,然後才能找到字詞釋義,整個過程至少需要30秒。如果使用數字化的工具書APP,讀者也要在閱讀軟體和工具書APP間反覆切換。”秦志華的介紹迅速切入主題,“聚典數據開放平台,就是我們為數字閱讀過程中用戶的知識查檢需求,提供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用戶在移動設備上閱讀新聞、電子書、網絡文學、專業文獻時,遇到需要查詢的知識點,只要在螢幕上選中想要查檢的詞,字的讀音、詞的解釋就能立刻呈現出來,整個過程不到1秒鐘。”

這個過程是如何實現的?聚典數據開放平台整合《漢語大詞典》《大辭海》《英漢大詞典》《中藥大辭典》等權威工具書內容,對數據進行結構化加工後,構建系統的雲端數據倉庫,採用以API調用為主的數據分發模式,通過第三方應用,將工具書數據及時動態載入,無縫嵌入各大閱讀APP或搜索引擎,響應和解決不同應用場景、不同用戶群體在閱讀過程中的知識檢索查閱需要。目前,聚典數據開放平台已入庫詞條72萬條,今年底預計可達150萬條,到2022年的目標詞條數為500萬條。

除了為用戶提供便利,聚典數據開放平台得到的用戶數據,對工具書編纂也是一種革新。“過去,出版機構作為內容提供者,無法有效獲得讀者的使用反饋,尤其對於工具書而言,用戶經常查的是哪些詞,哪些詞是用戶沒有查到的,我們都無從知曉,有時難免閉門造車。API調用方式能把用戶查檢的熱點、沒有搜到的詞,及時反饋到後台,為出版機構進一步完善詞條、增補內容提供可靠依據,使平台數據得以不斷升級迭代,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將改變工具書的編纂生產模式。”秦志華說。

“‘聚典平台’體現了‘融媒辭書’的思路。融媒體的核心思想是跨界關聯。‘聚典’者,把各種詞典數據集聚一起,形成超數據庫鏈接。”中國辭書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李宇明認為,隨著互聯網和網絡媒體發展,讀者檢索需求發生了極大變化,除了查檢知識還要搜索信息,查檢內容不僅要求權威性,還要求及時性,不僅重視查準率,也重視查得率。“用戶已經習慣於利用移動互聯網等進行數字檢索,這種變化是紙媒辭書的短板,形成了業界與用戶之間的‘數字鴻溝’。”李宇明將這一產品定義為“跟隨性工具書”,“用戶在數字閱讀的同時就可便捷查檢知識內容,如讀音、釋義、書證、人物之生卒年、外文名等,隨著平台的開發還會有動態筆順、書法、漢字源流等多方面的數據。這就如同身邊時時跟隨著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師,重新定義了工具書的使用方式,改寫了用戶與工具書的關係。”

發布會上,上海辭書出版社與上海圖書館、閱文集團、中新金橋、同方知網、中文在線和丹誠數位等分別簽訂合作協議。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個開放平台,開發方對簽約使用聚典服務的互聯網企業和圖書館等機構,按調用次數和覆蓋規模實行階梯收費。有字詞、百科查詢需求的數字產品所屬企業或機構,都能在獲得授權後,通過API方式調用聚典數據開放平台的數據,將各種優質工具書作為底層數據、無縫嵌入產品。

“通過一年試運行,聚典數據開放平台跑通了技術路徑,被證明是切實可行的應用模式,目前已在掌閱科技、上海圖書館、閱文集團的多款閱讀應用內上線。”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毛文濤說,聚典數據開放平台作為世紀出版集團深化數字出版轉型的創新成果,打通工具書產品與數字閱讀產品互相融合的“最後一公里”,“朝著‘為閱讀賦能,為學習賦能,為搜索賦能’的目標,期待進一步得到讀者的檢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