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账上再添十億美元,拚多多新一年要幹什麽?

大年初二(2月6日)一早,就傳來了拚多多新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消息。

账上再添10億美金

拚多多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公布了後續發行計劃。招股書預計,扣除發行費用,本次新股發行所得款項淨額超過10億美金。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銀美林、中金、華興資本將擔任此次後續發行主承銷商和聯席账簿管理人。

拚多多方面表示,此次募資所得將主要投入涉及“農產品上行”與“新品牌計劃”等新商業基礎設施,以及部分技術研發項目。

這雖然只是拚多多上市後的後續發行計劃,但10億美金的募資數額在拚多多的融資歷史上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公開資料顯示,拚多多融資數額最大的是IPO公共募集(16億美元),其次是去年(2018年)4月份,由騰訊領投的13.69億美元的D輪融資。

而這是拚多多本該在一月份就完成的後續發行項目,由於川普政府長達35天的停擺,被拖過了春節。一個小插曲是,美國政府此次停擺期間,SEC無法及時處理準備上市的公司文書,被延緩的IPO隊伍中就包括近20家中國企業。

坎坷的發行路上,拚多多還鬧出了不少的烏龍事件。去年11月份,拚多多APP因為技術原因遭遇下架,觸發了拚多多被“黑”的開關;1月20日,拚多多大量優惠券被薅羊毛,股價也因此坐了幾趟過山車。拚多多差點過不了一個好年。

口碑依然停留在習慣性被“黑”階段的拚多多,靠什麽扭轉人們的印象?或者說,拚多多現在到底在做什麽?

對於新一年的拚多多來說,轉型依然是最重要的課題,這次募資10億美元,也正是這個用途。

轉型大旗已立好

拚多多似乎不是原來的那個拚多多了,不管是整個APP的使用習慣還是其對自己的定位,都在慢慢和主流電商平台靠攏。

比如,和淘寶—天貓的路線類似,想要直接擺脫廉價和山寨的標簽,要靠品牌化。去年7月底,不想被擋在五環門外的拚多多,上線了姍姍來遲的“品牌館”,入口被安置在了拚多多APP首頁C位。

除了借助一些現有品牌(比如黃崢的好朋友丁磊家的網易嚴選)的形象作為背書,拚多多還馬不停蹄地搞起了“新品牌計劃”。

拚多多已經加入了無印良品的國內學徒大軍,在中國講起了C2M的故事,它也盯上了那些擁有強大供應鏈但缺乏基本的行銷能力和自有品牌發展管道的代工廠。拚多多方面給出了其最新的進展:“新品牌計劃”一期工程啟動後,截至2019年1月9日,“新品牌計劃”已收到超過1300家工廠及企業遞交申請。

新年伊始,拚多多“改造傳統供應鏈”的flag已經大剌剌立了起來。

對於改造傳統供應鏈,拚多多給出的解決方案是:通過去中心化的流量分發機制,降低傳統電商的流量以及商家的經營成本;通過精簡流通環節,拚多多大幅降低層層分銷所產生的成本,並通過產地直發、工廠直供的方式,避免流通環節資源的無謂損耗。

這也是近年,一直在與外界進行口碑和危機公關的拚多多默默給自己定下的長期定位。

不過,對問題頻出的拚多多來說,供給側改革怕是要“壯士斷腕”的。

虎嗅作者悅濤在去年10月份的一篇文章《

拚多多,艱難的“供給側改革”

》中有寫到,現階段,是拚多多在量和質之間取捨的關鍵期。高點,被阿里京東蘇寧等成熟品牌電商把地盤分割殆盡;低點,時間視窗有限,拚多多不能始終依賴微信生態,按原有的路子走下去,拚多多的競爭對手其實會是微商。

所以拚多多正在把握一個微妙的平衡,希望既能逐漸建立信用體系,又不損傷現有的流量,在這樣的內外博弈中完成置換。

但這並不容易——

拚多多越擅長行銷,就越難捨棄原有流量和用戶。原有用戶越喜歡拚多多的行銷,就越難接受這個生態的‘消費更新’。

另外,拚多多也想吃農產品上行這塊蛋糕。

似乎在一夜之間,所有的新型零售生態都盯上了農產品上行的市場。去年11月初,黃崢還在烏鎮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表示,電商企業參與扶貧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讓貧困地區有產就有銷,多勞能多得。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是“拚多多的本分”,黃崢表示。

但農產品的上行又是另一個世紀難題。

“菜籃子”生意、助農和公益扶貧是各家新型零售形態爭先恐後在講的故事,但中國現在的農業供應鏈並不發達,想改變現狀也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同時,農產品流通的利潤不高,是個大而不肥的市場。“下鄉”這塊蛋糕也並不是很好啃。

寒冬還未結束,剛剛上市半年的拚多多顯然還沒有得到市場無理由的信任,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其在紐交所的股價走勢。融資消息公布前的交易日,拚多多周二股價收於30.33美元,市值達到336億美元。但消息公布後,拚多多股價在周二盤後一度下跌8.1%,報27.88美元。

拚多多還只是個探路者。新一年的糧草已齊備,我們就等著看明年年關拚多多會交出什麽成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