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有的時候,咖啡和茶,殊途同歸!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聽朋友的介紹,去參觀了星巴克最大的那家旗艦店,在上海的太古匯。

據說這種店,全球只有三家。

目前,全中國地區的星巴克所使用的咖啡豆,全部在這家店烘焙,然後裝箱,運送到各門市。

在店堂裡,很顯眼的位置,建了一條龐大的流水線。咖啡豆子們,從大袋子裡倒出來,經過傳送帶,被烘焙到位,最後變成一包一包的袋裝咖啡豆,再寄送到各個門市去。

整條流水線,據說從上午開店開始,直到夜裡打烊,一直在工作。

流水線的外圍,圍上了欄杆,擺滿了椅子,供給許多慕名而來的人,圍觀,拍照,學習之用。

不得不說,外國人的文化,確實比中國要OPEN。

很難想像,中國的茶葉,會如此展示自己的最後一階段加工工藝,在大庭廣眾之下。

當然,村姑陳並不太推祟這種在店堂裡直接加工的方式,畢竟空氣渾濁,人聲鼎沸,各種雜質在空氣中流動。

並且,各種不同產區的豆子,必定有它自己獨有的屬性,需要不同的加工溫度和加工方式,也不是一台機器就可以大包大攬的。

這種在店裡展示烘焙的方式,其實更應該屬於一種產品推廣和宣傳的需求,也更具有一定的娛樂性。

畢竟,在玩方面,老外一直比沉悶保守的中國人要精於此技。

《2》

點了一壺虹吸式泡法的咖啡。

不同於普通的杯裝咖啡,能用虹吸式泡法沖泡的咖啡豆,品質要好一些。

在產區方面,是相對海拔比較高的地區。

李麻花問了店裡專門給我們服務的咖啡師,為什麼高海拔地區的咖啡豆更好呢?

咖啡師說,因為高海拔產區,晝夜溫差大,咖啡豆的生長期更長,有機物含量更豐富,咖啡的苦味沒那麼足,甜味更好。

(看到此處,你們常喝的某巢的黑咖啡,苦得要命的,都快扔了吧。必定出自不太好的產區。)

在咖啡界,人人共知的是,出自高海拔產區的咖啡豆,更香醇,更濃鬱,更甜。

咦,原來好咖啡的標準和要求,跟好茶是一樣一樣的。

好茶的生長,也是力求高海拔,尤其是像太姥山深處這樣的高海拔山區,像武夷山三坑兩澗這樣的地區。

它們霧氣深重,陽光直射少,白天溫度不高,茶樹生長時,線粒體能合成大量的能量和有機物,讓茶葉裡含有大量的膠質,茶氨酸和多糖,而減少茶多酚和咖啡鹼的含量。

這樣泡出來的茶湯,淳和綿軟,漿感十足,還有韌勁。

原來,植物和植物之間,優質的東西,是相通的。

咖啡和茶,在產區要求,上居然如出一轍。

《3》

虹吸式咖啡器,底下是一隻圓球,上面是一隻類似燒杯的玻璃器皿,有一個長長的虹吸式口器,像吸管似的,伸入圓球中。(當然,這些容器必然會有其專業的名字,只是村姑陳孤陋寡聞,暫且如此稱呼。)

咖啡師接來熱水,在圓球底下,用燈光給水加熱。

水從米粒大,再到蟹眼大,再到連珠狀,一點點地熱起來。

當水沸的時候,水直接從長長的虹吸式口器中,進入了上面的燒杯裡。

隻一瞬間的功夫,就把裝著咖啡粉末的燒杯給充溢滿了沸水。

焙過不久的,剛磨成粉末的咖啡豆,飄著一股子焦香,像是小時候跟外婆去香油坊,看人家現榨芝麻油,那榨過油的芝麻渣,飄出的香味。

是一股植物蛋白的焦香,極濃鬱的,極馥鬱的,極能融化人的。

當這些新磨的粉末,被沸水浸泡,充分地保持沸騰的溫度浸泡一分鐘左右,等底下的加熱燈停止加熱之後,再順流而下,經過過濾紙,流入底下的球中。

幾乎就是一眨眼的功夫,原本沸水升入上面的試管之後,便空空如也的圓球裡,注滿了黃褐色的咖啡汁液。

香氣,也隨即飄蕩開來。

咖啡師把咖啡倒入小壺裡,並給村姑陳和李麻花奉上了兩隻小杯,一個托盤。

她還貼心地給我們附上了品嚐寶典——這款咖啡豆,來自於哥倫比亞的一處火山帶上,那片地的礦物質比其它的土地更豐富,使得咖啡的香氣裡,多了幾分果香,多了幾分甜意,苦澀味,卻少了許多。

《4》

我們細細地喝了這壺咖啡。

這是我們生平第一次,從咖啡裡,喝到了果香,喝到了回甘,並且,沒有喝到濃烈的苦澀味。

剛才在點單的時候,人家問我們,你們是喜歡奶茶,還是喜歡黑咖啡。

現在很慶幸,幸好當時,雖然我們覺得黑咖啡很苦澀很難喝,像中藥一樣,但是,相比加了糖和奶的咖啡,更可怕。所以我們選了黑咖啡。

正是得益於這一正確的選擇,方才讓我們兩個咖啡界的菜鳥、小白,喝到了人生中,第一杯不苦不澀,有果香,並且回甘的咖啡。

這真是一次難得的人生體驗。

問咖啡師,為何我們從前喝到的黑咖啡,都是薄而苦澀的,也沒有別的香氣。但這一杯黑咖啡,卻有果香,有回甘,有強烈的醇厚和稠滑感呢。

她笑著說,除了是高山地區所產的咖啡豆以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這款虹吸式咖啡器。

它能保證長時間的沸水加溫,讓咖啡末充分淬取出精華,釋放在湯裡。讓咖啡濃稠,順滑,有質感。並且,芳香物質,也得以更好的保留。

難怪我們匪夷所思地在這杯咖啡裡,喝到了果香。

這可是黑咖啡。

不加糖不加奶,不加其它香料,原汁原味的黑咖啡。

就像一個不化妝的美人,令人驚艷萬分。

《5》

一杯好的咖啡,要高山的豆子,還要適當的水量,適當的水溫,適當的容器,適當的浸泡時間,才能煮出一壺完美的咖啡。

就算不加糖和奶,也一樣好喝的咖啡。

這又跟茶葉結合到一起去了。

茶葉,也是注重沖泡的方式,沖泡的工具,沖泡的水質的。

比如用過大的蓋碗,投入過少的茶葉,用自來水,用外山茶或平地茶,都不能讓你喝到絕佳的湯感。

蓋碗大了,湯水淡。蓋碗小了,容易發苦。

茶葉投多了,苦。茶葉投少了,沒味道。

坐杯時間短了,湯清水寡,令人懷疑茶葉的品質。坐杯時間長了,茶湯又濃又苦,一樣令人懷疑茶葉的品質。

煮老白茶也是一樣,多大容量的壺,配多少茶葉,都是恆定的,有比例的。多了,少了,都出不了好味道。

煮茶的時間,也是有限定的,太長,太短,都不能出可口的好茶湯。

從這一點上來看,茶和咖啡,這兩種看似截然不同的飲料,這兩種分別代表著東西文化精髓的湯水,再一次殊途同歸。

《6》

村姑陳曾經覺得,咖啡,要實現太姥高山白茶,或者慧苑老叢水仙那樣香滑的湯感,濃稠似漿的口感,非得加奶增稠,加糖調味不可。

否則,隻喝純咖啡,隻喝原汁原味的咖啡,簡直是一大酷刑。

那種中藥一般的口感,能苦得你以為喝進去的是清熱解毒的黃連。

但是,當村姑陳和李麻花,喝過了這一泡高山咖啡豆磨的,虹吸式咖啡壺煮的咖啡之後,我們對黑咖啡的觀感,大大改變。

我們終於知道,那些需要靠加糖和奶,才能入口,需要奶來增加稠滑度,需要糖來調和口感的咖啡,都是咖啡界的「外山茶」、「海邊茶」,都不是好東西。

真正的好咖啡,不加糖,自然有豐富的層次和口感;不加奶,照樣有稠滑的漿感。

這種心情,像不像列位看官,跋涉千山萬水,來到村姑陳面前,喝到第一杯太姥高山白茶時候的心情?

那種豁然開朗,那種拔雲見日,那種守得雲開見月明,那種把以往所有的喝茶經驗全部推倒的痛快,酣暢淋漓,猶如黑暗之後的黎明,恍如復生。

你們會想,原來,我以前喝到的茶,都是不好的。原來,我以前喝到的老白茶,都是做舊的。我原來喝到的高山茶都是平地的。我原來喝到的荒野茶,都是台地的。

我原來喝過的所有茶,全部加起來,都沒有這一杯這麼好喝。

真正的好白茶,老白茶,原來美得清新,香得馥鬱,清甜動人,又明艷不凡。

《7》

既然咖啡和茶,根源上,是一致的。

那麼,星巴克能在全球開那麼多家店,我們東方的茶葉,為什麼不可以也銷往全世界呢?

人們能接受咖啡,必然也能接受茶。

只要我們的茶農,多生產好茶,少生產劣質茶;多生產香濃淳和的高山茶,少生產苦澀味重的平地茶;多生產日光萎凋的茶,少生產室內陰乾的茶;多生產及時萎凋、離地萎凋的茶,少生產渥堆的,攤在地上走水的茶。

只要產品擁有了高品質,為何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

經過了這麼久以來的走茶山,和福鼎、武夷山的茶農深度溝通,村姑陳發現,要想做出一款好茶,不難。

只要抓住及時二字。

及時攤晾,及時萎凋,及時走水.......

只要嚴格把握住了及時概念,無論你是六大茶類中的哪種茶,都能做出高品質,做出消費者滿意的口感來。

《8》

有些掌櫃時常抱怨, 不是我不想把茶做好啊,把茶做好,人工成本很高的,茶做貴了,顧客不買,怎麼辦?

言下之意,是因為顧客的選擇,拉低了茶葉的品質水準。

就像這兩天大熱的俞老師說的那樣,是由於中國女性的價值觀和選擇標準,讓中國男人生成了現在這樣只會賺錢卻沒有良心的樣子。

村姑陳想告訴俞老師,您說得不對。

中國男人該長成什麼樣子,是他們自己的選擇,不必去盲目迎合女性的標準。

只有你弱小的時候,才會遵從買方市場。等你強大的時候,那就是絕對的賣方市場。

現在,我們的小茶商們,需要迎合消費者,根據他們的消費水準來製茶。

而未來,大家都可以引領市場,用最高端的最優質的茶葉,來敲醒消費者。

來吧,讓好茶來得更猛烈一些吧~~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