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指數基金年內吸金超2000億,惹得公募“搶食”忙

記者丨 蔣金麗

來源丨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當散戶在瘋狂搶購陳光明旗下首隻公募基金的時候,機構投資者早已轉戰指數基金。

1

年內吸金超2000億

“帶貨”能力誰最強?指數基金“吸金王”。據Wind統計,截至7月底,年內共成立476隻新基金,發行規模合計5109.15億元。其中,88隻指數基金的貢獻率超過40%,達2217.54億元。

據上海一位公募基金人士透露,目前指數基金的客群主力是機構投資者。而指數基金之所以受到資金青睞,業內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總結了兩大主要原因:一是指數基金費率低、透明度高;二是機構投資者對工具類產品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此外,多隻爆款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成立的背後,離不開上市公司的推波助瀾。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中興通訊、中國石油、三七互娛等29家上市公司股東以股份換購ETF份額。

“從國際經驗來看,指數基金是公募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資深業內人士望京博格(化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以美國為例,其被動指數基金規模已經超過主動權益基金,而國內的指數基金佔比較低,增長空間充足。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爭相布局指數基金。證監會官網最新數據顯示,年內上報的指數基金數量多達220隻,比2018年全年申報數量還多出146隻。不過,目前順利拿到批文的僅54隻。

2

“百億級”爆款頻出

火不火,看規模。說起爆款基金,大部分人想到的,可能是“一天大賣700億”的睿遠成長價值混合基金,但由於進行了限額配售,該基金目前實際規模僅90億元。

若以實際成立規模來論,今年的“百億級”爆款均出自指數基金。Wind數據顯示,首募規模在100億元以上的基金共有5隻,分別是民生加銀中債1-3農發債、中銀1-3年國開債、鵬華1-3年國開債、國壽安保1-3年國開債、交銀中債1-3農發債,合計吸金681.86億元。

可以看到,上述5隻“百億級”爆款基金有兩大共同點:一是均為債券指數基金,二是投資標的均為政策性金融債。

事實上,截至7月底,債券指數基金年內發行規模高達1731.06億元,佔指數基金總發行規模的78%。其中,90%以上是投向政策性金融債。

債券指數產品具備運作透明、費率低的特點,對於債券ETF投資者,可以像買賣上市交易的股票一樣,在二級市場買賣ETF份額。“我們認為債券指數化產品是一類非常有潛力的產品,希望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投入,攜手市場各方,共同推動一二級市場的長遠發展。”海富通基金固定收益部副總監陳軼平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政策性金融債是由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發行,中央財政擔保,被業內稱為“準國債”。博時基金的基金經理張鹿認為,對於投資者而言,政策性金融債信用評級高、體量大、流動性好,是頗為優秀的債券指數基金投資標的。

3

Smart Beta成新賽道

除了政策性金融債指數基金,Smart Beta(聰明貝塔)基金也成為公募爭奪的新賽道。今年二季度成立的45隻指數基金中,有6只是Smart Beta基金。7月份以來,東方紅資產管理、景順長城基金、嘉實基金也相繼發行了該類產品。

一向以權益投資見長的東方紅資產管理,在7月15日發行了一隻Smart Beta基金。據渠道人士透露,該基金募集金額超過40億元,是市場上首發規模最大的Smart Beta基金。

針對這一布局,東方紅資產管理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多年的深耕努力,東方紅資產管理在主動權益類投資領域建立起比較優勢。基於原有優勢基礎上的能力延伸,布局一款Smart Beta產品,對我們而言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Smart Beta投資策略將主動投資中更多可以複製的部分通過被動透明的方式加以體現,旨在為投資者提供更低成本的因子回報。”上述負責人提到,相比美國市場,國內Smart Beta市場佔比較小,且產品跟蹤指數尚不夠多樣化,未來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有望成為獲取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

對於Smart Beta基金的優勢,景順長城基金經理徐喻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道,Smart Beta以非市值加權指數為業績基準,對指數進行選股優化、加權優化,獲取跑贏傳統市值加權的超額收益,是在被動的基礎上尋求風險調整後的收益最大化。

“從各種Smart Beta策略的歷史回測看,大部分年份都能獲得比較客觀、符合預期的超額收益,能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這是它的優勢。”徐喻軍表示。

據悉,目前國內的Smart Beta基金主要分為7種策略,分別是多因子、紅利、等權重、價值、基本面、成長和低波動。此外,還有公司治理、高貝塔和社會責任等其他類Smart Beta產品。

徐喻軍指出,設計和管理Smart Beta產品,因子研究能力很重要。Smart Beta策略在不同市場的效果有所差異,哪些因子在A股市場具有更高的穩健超額收益機會,以及產品管理中因子暴露度等細節都考驗管理團隊實力。

熱文推薦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財經新聞縱深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