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醒神又暖胃!陝西這碗豆腐腦,只要吃過就再也忘不掉…

豆腐腦是乾縣最常見的小吃,不需要特意尋找,街邊隨處可見賣豆腐腦的鋪子。乾縣人一日三餐裡兩餐都可以是豆腐腦,早上吃了醒神,晚上吃了暖胃。

乾縣豆腐腦講究的是柔嫩與堅韌並重,顏色潔白,細膩香滑,但是翻不散、攪不碎、折不斷。看似簡單的要求,不是每家店都能做到。

點擊觀看視頻

乾縣北大街和橋西街的交叉口有一家不太起眼的小店——陳記老字號豆腐腦,非遺傳承人陳普選憑藉家傳的手藝和三十多年的經驗,讓這家小店在高手林立的豆腐腦江湖獨佔鰲頭。

陳記豆腐腦有三好:原料好,工藝好,辣子好。

「乾縣豆腐腦的特點就是做的精細。」

豆子要選顆粒飽滿的東北大豆,先脫皮去渣,再加水浸泡。

以前磨豆腐是個苦力活,一磨就是七八個小時,現在有了漿渣分離的機器,不僅可以縮短時間解放勞動力,還能去除雜質。

機器打磨三遍再用傳統的裹包反覆過濾,直到基本無渣為止,保證原汁原味。

用食用石膏沖製豆腐腦是乾縣的古老傳統,傳說在修建乾陵的時候,有工人不小心把石膏掉進了豆漿裡,從而發明了乾縣豆腐腦。

這個故事和漢代淮南王劉安發明豆腐的傳說很相似,據說劉安沉迷煉丹,有一天不小心在豆漿裡混入了煉丹用的石膏,發明了豆腐。無論這兩個傳說是真是假,都能證明石膏點豆腐的傳統是自古以來就有的。

這幾口大缸是陳記豆腐腦的秘密武器,過去賣豆腐腦都用這種缸,一條扁擔,一頭挑的是一缸豆腐腦,另一頭是可以放調料的多功能小桌。

陳普選的爺爺就是這樣擔著擔子賣豆腐腦的,一邊走街串巷,一邊吆喝。如今,乾縣附近已經沒有人做這種缸了,能拿出老缸的店鋪才是真正的百年老店。

弧形內壁在沖製的時候可以使豆漿來回激蕩,便於與石膏充分混合。粗陶保溫、吸水、透氣,裝在這種缸裡的豆腐腦不容易出水,口感似乎也更好。

老陳如今收了三十幾個徒弟,都對他家的這幾個大缸垂涎,還有人信誓旦旦的說:「我要把我師父的缸偷一個回去。」

缸有沒有偷到?不知道。但是本事一定是學到了,特別是老陳家的獨家調料,吃起來跟別的店就是不一樣。

播放GIF

新疆的辣子肉厚,香而不辣,潑上優質農家菜籽油,一瞬間香味在院子裡炸開,恨不得趕快夾個饃嘗嘗。

播放GIF

老陳不讓吃饃,給我盛了碗豆腐腦,澆上蒜蓉、醋、辣子油還有秘製調料。豆腐腦韌性十足,使勁攪也不會碎,但是調料的味道會隨著攪拌融入豆腐腦,鹹鮮、香辣、清甜,多重風味層次分明。

「我最多一天能賣2000多碗,好多人從鹹陽、西安過來,一吃就是好幾碗。」

陳記豆腐腦早上6點出攤,天不亮的時候就要起床磨豆漿、點豆腐腦,一直到10點結束。下午2點又要繼續工作,因為4點還要再出一次攤,一天至少要做四缸豆腐腦。

老陳的生活忙碌又無限循環,靠著一碗豆腐腦養大了兒女,撐起了家庭。

從扁擔,到三輪車,最後有了這麼一家小店,那些老陶缸始終陪伴在老陳身邊,經歷世間冷暖,歲月滄桑,最終把人情味沉澱在缸底,和陳家三代人的故事一起滋養出了人間至味的豆腐腦。

一輩子,隻做一碗豆腐腦,一生一味。

你點的每個「在看」,我都認真當成了喜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