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范迪安:劉慶和水墨語言的當代方式

導言:2018年6月15日,“劉慶和:同塵”在武漢合美術館開幕。本次展覽由批評家、合美術館執行館長魯虹擔任策展人,展出藝術家劉慶和“粉墨”、“紅牆”、“灰%”和“白話”4個主題單元的作品百餘件。同時,還展出了部分劉慶和作品的手稿及創作文獻,合美術館對藝術手稿的關注亦在其“第九個關於當代藝術家的研究展”的此次展覽中得以充分體現。

“劉慶和:同塵”部分嘉賓合影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展覽開幕前接受了雅昌藝術網的採訪,談到了合美術館以做藝術經典案例的方式策劃劉慶和個展的意義,並從藝術家的創作語言、藝術表達現實的視角、藝術創作與經驗感受的結合三方面分析了劉慶和水墨語言的當代方式。

范迪安在展覽現場接受雅昌藝術網採訪

  

劉慶和:水墨語言的當代方式

文/范迪安

  

劉慶和先生新的個展在合美術館開幕,我要代表中央美術學院表示熱烈的祝賀!作為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劉慶和先生長期在教學上兢兢業業,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在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探索與研究上,堪稱成果斐然,形成了很大的學術影響,為拓展中國水墨的當代之路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新的個展的舉辦,可以說是中國當代水墨藝術的嶄新成果。

▲“劉慶和:同塵”展覽現場

粉墨 尺寸可變 水墨裝置 2018

粉墨 —— 幕後 220 × 750 cm 紙本水墨 2018

  

劉慶和是一位在新的文化情境中探討水墨藝術表現力上做出長期思考與努力的藝術家。一方面他信守在水墨語言表現這個領域,一直堅持用水墨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現實感受和藝術觀念。另一方面他又努力使水墨在精神內涵和語言品質上具有鮮明的當代性。他的這種堅持和探索,一路走到今天,既是不斷成熟起來的一條個性的藝術路線。也為整個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打開了一方新的太空,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毫無疑問,水墨藝術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有著深厚的歷史積累。現代以來中國水墨所走的路線,一方面是使水墨的表現主題更加與現實、生活、文化相結合,形成藝術思想、觀念上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是努力拓展水墨語言的表現方式,使之在藝術的形態上不斷地具有當代文化屬性。進入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時代,如何使水墨一方面能夠延續傳統的精髓,一方面能夠更加鮮明的體現出藝術家個體在當代現實、當下生活中的深度思考,則是一個新的課題。

紅牆 150×230cm 紙本水墨 2018

大床 150×220cm 紙本水墨 2017

  

這次,合美術館以做藝術經典案例的方式策劃劉慶和的個展,一方面呈現了他的許多創作文獻,一方面用幾個系列作品來反映劉慶和藝術的最新成果,我覺得這個展覽既是劉慶和個人展覽一次新的大型展示,也為我們今天觀察、思考和研判水墨藝術的當代價值,提供了重要的學術契機。

我與劉慶和是多年的同事和同道,一方面觀察他一路走來的實踐方式,一方面也從他的獨特視角中獲得許多新的感受和體會。正如他的這個展覽題目“同塵”所揭示的,進入展廳,首先看到了藝術家思想世界的獨立性,以及思想與現實的關聯性。"塵"之微小,生命亦然,於是現世稱為"塵世"。"塵"的存在有許多共相,劉慶和筆下的形象就出脫出芸芸眾生的境遇與狀貌;"塵"的個體是一種種鮮活的情態,劉慶和更是以極為感性的筆墨畫出了豐富的個體。

離岸 210×500cm 紙本水墨 2017

留塵 225×500cm 紙本水墨 2018

  

具體來說,劉慶和的藝術有三個突出的特徵:一是他與現實保持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既在生活之中悠遊,又在生活之外旁觀。這是一種藝術生活的狀態,也正是用藝術表達現實感受的最佳視角。所謂若即,就是他從來就把生活的"在場"作為自己的創作基點,始終從現實的生活感受中提煉與梳理自己表達的主題。他的作品,無論什麽樣的題材,都可以看到與當下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與自己的生活體驗生活經歷有關,與他所思所想所感有關,尤其是人物動態、表情、物象等細節的捕捉和落筆,極為生動傳神,是一種有很強的現實文化感的創作。所謂若離,是指他始終在觀念上拂去生活的表象,與生活保持著觀察的距離,他的這樣一種在場與抽離的關係過程,使得他的作品讓人感到親切,喚起一種熟悉的共同的經驗,又有一種在文化上稱為陌生化、陌生感的生動。

  

第二,他的藝術是"人我合一"的藝術。中國古代一向推崇藝術的天人合一,講的是藝術創作與自然與生活的經驗感受相結合相融合的重要性。在劉慶和這裡,他把傳統的"天人合一"轉化為"人我合一",他的作品大量的表現了人,表現了生活層面上的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人,而他又把自己和這個巨大的社會群落聯繫在一起,尤其用他十分個性的語言表現方法來串聯起他自己的這個"我"與社會眾生的這個"人"的關係,這使得他的作品不是小品意境,而是大畫意涵。他巨大尺幅的作品強烈地傳達了他思考和感覺的密度,展現出水墨語言作為當代藝術方式的力量。

初學之二 70×51cm 2014 紙本水墨

藝術北京 51×69cm 2014 紙本水墨

中隊長 55×65cm 2014 紙本水墨

  

在這個展覽中,他展示了一批新作,尤其是在"粉墨"這個系列中運用了綜合的手法,形成整體的裝置,我現在還很難思考到他這件作品的形式屬性和語言屬性。但是走進這個展廳,所能感受到的是水墨語言讓我們置身到一個文化的氛境和文化的情境之中。他在牆面上懸置巨大的人物單體形象,不同的人物身份得以交錯,又用類似於水墨線條一樣的絲網貫穿起來,加上光的運用,構成了一個把觀眾納入其中的劇場。我覺得這在整個中國當代水墨的探索中,是一個嶄新的案例和嶄新的方式。也是一件讓人感到振奮和感受到水墨語言視覺衝擊力的一件力作。

  

第三,談到劉慶和的藝術,自然要談到他在水墨語言上的長期探索,從這個展覽的整體面貌來看,它完全沒有脫開水墨的語言,而是在水墨語言的平面作品、太空作品、關聯作品中作足了文章。他在水墨語言上一是保持了極好的藝術修養稟賦,二是很謹慎但是很尖銳的進行許多新的嘗試,因此他的作品在水墨品質上達到了很高的境界,又在水墨語言的新穎感上達到突破。在當代影像世界的海洋中,把水墨藝術的語言方式大膽地融合進去,建立起水墨語言與代藝術影像的關聯,再一次提示了水墨語言在當代的可行性、可能性和有效性,能夠喚起我們新的認知。

“劉慶和:同塵”展覽現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