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佛系老母親經歷的幼升小:尊重娃的成長規律,適當作為

剛剛過去的“幼升小”,著實考驗了一把中年老母老父們敏感焦灼的神經。我今年也光榮地名列其中。

如今的社會,“贏在起點”的理念已經無可救藥地深入人心,把裹著尿布、路還走不穩的娃送進早教班也屢見不鮮,幼升小這件大事不好好謀劃一番怎麽說得過去?

為了娃有個好前途,家長們十八般武藝全用上,換房、遷戶口、各種報班“雞娃”、衝民辦……本該純真無憂的娃,也被裹挾其中。網上曾有報導,一名5歲男孩由於上課太多導致嚴重眼疾,險些失明;而我身邊,我女兒幼兒園的一個同學因為沒有考上民辦小學,被家長關在家裡罵了好幾天。

真的很心疼這一屆娃。

相比之下,條件和精力的有限,歪打正著地造就了我這個佛系老母親。而在娃三歲時接觸到的尹建莉老師教育理念,在我此後的育兒生涯裡,進一步推動我在“佛系”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

現在,幼升小的塵埃落定,娃的錄取通知書到手,我也終於可以把這個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想梳理一番,與寶爸寶媽們分享。

公辦VS民辦怎麽選?

我覺得,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家長對兩種教育體系特點和利弊的認識。一般來說,公辦學校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開展教學工作,教學目標的設置比較符合兒童成長的自然規律,也比較注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就我了解到的情況來說,公辦學校低年級的作業量一般不會很多,書面作業一兩小時可以完成。當然,家長自己的“加餐”是另外一回事了。總體來說,孩子的學習狀態有張有弛,比較寬鬆和愉悅。

民辦學校說到底是一種商業運作模式,它要與公辦競爭,必須拿出點特別有吸引力的東西,所以在現行的高考選拔體制下,大部分民辦學校都會迎合家長的焦慮心理,教學進度快、難度高、刷題多,不但娃會面臨很大的作業、考試壓力,爹媽還得搭進去大量的陪讀精力。

我有兩位閨蜜小蕾和璐璐,兒子同歲,暑假開學後都是小學五年級。小蕾的兒子在家門口的公辦小學讀書,璐璐的兒子在一所民辦牛校。當初一年級的時候,當小蕾兒子還在就著拚音寫短句的時候,璐璐兒子已被要求寫三四百字的作文。但是剛剛一年級的娃能認識多少字啊,璐璐不得不每天陪上幾個小時,不時地給娃指點生字。當小蕾兒子完成作業後的時間用來打球、做航模、畫畫、研究科學小實驗的時候,璐璐為了讓兒子追上牛校的教學進度,不得不帶著兒子奔波在一個又一個補習班。有一次我們出來聚會,璐璐在擁擠的地鐵裡還拿背包墊在腿上,逼兒子做題。短短兩三年,孩子的近視度數不斷加深,人也變得沉默了許多。

另一個事例是我同事林姐。林姐的女兒去年進了初中,是從民辦小學畢業後轉回到戶籍所在地的公辦初中的。當時做這個決定頗有些無奈,因為林姐是個單親媽媽,一個人既要上班又要按照民辦學校的“雞血”標準培養孩子,實在是力不從心。女兒小學畢業時,恰好她升職了,考慮到這份收入對家庭很重要,她決心在工作上多花些精力,於是沒有讓女兒繼續讀民辦初中。

沒想到,這一轉帶來了意外驚喜。女兒剛進初中時,不知道“勞技課”為何物,因為以前的民辦小學功課太緊,根本沒開設這種“可有可無”的課。於是她在老師和同學的指點下從頭學起,一學期後終於能夠有模有樣地做出一些小工藝品了,也對勞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利用課余時間給家裡做出了很多精美的裝飾品。林姐感慨地說,這可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啊,孩子的狀態比之前死命刷題的時候有靈氣多了。即使她將來走不通高考這條路,我也不擔心,這些手藝也夠開個工作室了。

舉這兩個例子,並沒有孰是孰非的意思,只是客觀陳述了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在課程結構、學業壓力等方面的差異,如何選擇,全靠每個家庭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我的觀點是,如果對口的公辦學校過得去,家長是普通工薪階層,又沒有太多時間精力去“雞娃”的話,那麽公辦很合適。我家的情況就是這樣,所以我從未考慮過讓女兒上民辦;反之,則可以優先考慮民辦。

事實上,近年來,國家對教育公平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已經頒布了不少舉措,來改變公辦與民辦教育資源的差異。比如上海市連續兩年實行的“公民同招”政策,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辦學校對優質生源的“虹吸”效應,同時使很多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得到提高。今後還會有什麽樣的改革政策,暫時還不得而知,但大方向已經明朗,那就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將成為大勢所趨。期待,也堅信,升學政策的改變,最終目的將會指向一個更加理性的教育環境,一個更加尊重孩子成長規律的教育體系。

身邊的無數事實也證明,具有中等以上教育質量的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之間,在學生升學率、未來就業方向等方面並沒有很大的差異。孩子的學習好不好,學校固然重要,自身的習慣和努力、家長的正確引導同樣重要。

“好學校”的標準是什麽?

不一味“雞血”,不過分焦慮,與關心孩子成長、適當“推一把”是不矛盾的。在可選擇的範圍內,盡量讓孩子上一所“好一點”的學校,也是人之常情。

那麽,這個“好”的標準怎樣定義,核心元素是什麽?尹建莉老師在《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講到關於選擇幼兒園的原則:幼兒園最重要的條件是教師。我非常讚同。這個原則同樣適用於小學,甚至更高階段學校的選擇。教師的專業水準、教學方法、人品師德,是影響教學活動“產品”即學生面貌的決定因素,教師隊伍素質是拉開學校之間好與差的根本因素。

當然,每個階段對教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就小學來說,因為是正規學校教育的起始階段,我覺得小學教師的能力素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促進學生社會化的能力。小學階段,孩子從六七歲長到十一二歲,這個階段是他們在學齡前初步社會化的基礎上,進一步習得規則、學會自律、養成品格、拓展人際關係的時期,對他們成年以後的整體面貌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而家庭和幼兒園在這方面最能用力的階段已經過去,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將會越來越大。

第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能力。從相對松散的幼兒園生活到系統的學科教育,是一個不小的轉折,孩子能不能在入學之初迅速地建立起對學習的興趣,帶著愉悅、熱情和主動性投身學習活動,進而形成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方法,教師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第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並加以合理引導的能力。相對於初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習慣、行為規範相對整齊穩定的狀態來說,小學生剛從無憂無慮的幼兒期走來,會表現出較大的個體差異。有的上課專注力很好,有的聽幾分鐘就要開小差;有的喜歡閱讀書寫,有的愛好文體手工;有的文靜乖巧,像個小大人一樣和老師互動,有的調皮搗蛋,老師的話不太聽得進去……這些差異,可能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基因,可能是孩子體內的某種潛能,也可能是家庭教養差異留下的印記,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多樣性,又要對其中需要改進的地方給予合理引導。

我家是人戶分離,戶籍所在地和房產所在地分別有對口的S小學和N小學,兩所學校的校園環境、離家遠近相差不大。促使我下定決心讓女兒就讀N小學的,是這樣兩件事。

第一件事,今年春節後不久,離幼兒園較近的S小學教師代表應邀來園作了一場“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講座。這個本應對大班孩子家長特別有吸引力的講座,最終卻反響平平,因為老師基本上都是照著PPT上的文字在念,沒有案例,沒有自己的分析和感悟,很是空洞乾巴。當時我心裡就打了個問號,照這麽個教法,這所學校的老師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嗎?

那麽N小學的情況呢?我向朋友小吉了解了一下,她兒子今年在那裡上三年級了。小吉告訴我,當時在N小學舉辦的新生夏令營上,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的老師分別給孩子們試講了一堂課。語文老師編了個漢語拚音主要聲韻母的順口溜,數學老師設計了一個“小紅分蛋糕”的遊戲,巧妙地把20以內加減法融入其中,英語老師則組織孩子們做了一場“開學第一天,認識新夥伴”的情景口語演練。小吉的兒子回家後興奮得上躥下跳,直嚷嚷快點開學、快點開學。三年來,這孩子的口頭禪就是“學習真有勁啊”,每天的作業不用家長過問就自覺完成了。

第二件事,是我在女兒入學信息登記確認前夕,在小學放學的時間段,分別去兩所學校門口實地觀察了一下孩子們的狀態。發現從S小學走出來的孩子,三五成群地在馬路上追逐打鬧,或者一溜煙跑去玩耍、買零食了,不顧家長在背後呼喊,也似乎沒什麽回家做作業的主動意識,給人感覺好像放學是一種“解脫”。去N小學我是跟著小吉一起去的,發現那裡的孩子步伐從容舒緩,走出來的路上基本上都在興致盎然地討論當天在校的見聞,或者沒有弄懂的知識點,有禮貌地和老師、同學道別後,跟著各自的家長回去了。小吉兒子的兩個同班同學看到我,也和我打了招呼:“阿姨好!”,其中一個還和我攀談起來:“阿姨,以前沒見過您,您是哪個同學的媽媽呀?”我被這可愛的孩子激起了談興,告訴他,“哈哈,我家孩子可能也要上這個學校,我先來看看。”那孩子聽了笑得更甜了:“哦,我們學校可好啦!”兩個孩子一路上爭先恐後地向我介紹著老師上課多麽精彩、學校的品德教育活動多麽豐富……直到我到了地鐵站,和他們告別。

兩所學校孩子的精神面貌、學習興趣、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差異,一目了然。而這背後,正是教師的引導和塑造在起作用。

相比擇校,

溫暖有愛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更好的“起跑線”

我始終覺得,為孩子提供相對好的教育資源,有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尊重孩子成長規律、適合孩子的個人特質,能夠實現身心健康和學業智慧上的均衡發展。其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觀點,還需要家長依靠自己對孩子的了解、關注和愛,進行理性的選擇。這裡對幾個常見的困惑問題給出一些建議。

1、強調特殊專長的學校要不要考慮?

不少藝體特長類的學校深受家長追捧,其中有希望培養孩子個人特長的因素,也有規避對口學校不理想的因素,因為這類學校一般不限戶籍,公開招考,確實給不想上對口學校的家庭提供了一條出路。

選擇這類學校,家長要考慮清楚三個問題:第一,孩子是不是確實有這方面的興趣和潛力,他自己有熱情、願意學,還是被家長硬逼著學的?達到目前的水準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孩子能夠沒有太大負擔地完成,還是使出渾身解數、非常吃力甚至有痛苦感?第二,特殊專長學校一般都要求學生投入很多時間用於特長訓練,比如我了解到一所以武術特長聞名的學校,規定學生每天放學後要在校訓練武術兩個小時。自己的孩子能承受這樣的訓練強度、能適應這樣的時間安排嗎?到了中高年級課業壓力逐漸增大,他有信心堅持嗎?第三,如果孩子入學後沒能在學校作為招牌的特長上有很好的發展,他有可能就會被“邊緣化”,自信心會受到打擊,這樣的影響,孩子和家長能夠接受嗎?

這三個問題如果回答都很肯定、有底氣,家長和孩子有比較一致的認識,那麽可以考慮試試這類學校。否則,還是走尋常路更穩妥。

2、寄宿製小學要不要去?

這個問題我的態度非常明確,反對。只要還有一丟丟可能,就盡量克服困難,不要送孩子去寄宿,尤其在小學階段。

作為一名工作繁忙的中年老母親,我何嘗不希望有個寄宿學校可以承包女兒每天的食宿和作業輔導,讓自己稍有喘息的時間,但是認真考慮後還是放棄了。

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每天放學,我被爸媽牽著小手,哼著歌兒快樂地走回家。做完功課到了晚飯時間,我嘰嘰喳喳地向他們匯報著一天的見聞和想法,語文課上講的桂林山水好美麗啊,哪個同學回答問題鬧了笑話啊,班級生物角又進了什麽新成員啊,我下次也要參加中隊長競選啊……爸媽總是微笑傾聽,間或安撫一下我的小情緒,或者給些中肯的建議。睡前,一家人還要一塊兒看看電視、讀讀報,聊些新聞,一天才算圓滿落幕了。

想起這些,內心忽然有一個聲音在呐喊,我無權因為自己的一點困難,就剝奪女兒享受溫馨美好家庭生活的權利。如果不是當年我的父母克服了“三班倒”的困難,堅持把我帶在身邊,我一定不會是如今開朗陽光、內心豐盈、自愛又懂得愛他人的模樣。

早年的家庭溫暖對一個有思維的生命是如此的重要,孩子的童年如果缺少了與父母之間相處的時長,就會缺少情感的厚度,造成安全感的缺失。這種影響可能被一些“順從、乖巧”的表象掩蓋,但深層的影響很難消化。觀察周圍一些過早寄宿的孩子,我發現,他們常會出現對人有時疏離拒絕、有時過度纏綿的怪現象,這其實就反映了他們對父母既有怨恨、又害怕被父母拋棄的矛盾心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發生形形色色的事情,而寄宿無情地阻隔了他們與父母及時交流的通道。一些具體的事孩子可能忘得很快,但由事情衍生出來的思想和情緒上的症結卻沒有那麽容易消化,積攢多了就會影響心理健康。小學階段的孩子顯然還不具備自我消化這種症結的能力,因此天天見到家長、能夠獲取來自父母的情感支撐和能量補給非常重要。寄宿學校的教師再盡責,這方面的功能也無法取代父母。

還在糾結要不要讓孩子上寄宿製小學的父母們,推薦讀一下尹建莉老師《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中的《寄宿製是個壞製》一文,對這個問題解釋得特別深刻犀利。每一位真愛孩子的家長,一定會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千方百計克服自己的辛苦和困難。

即使出於不得已的原因讓孩子寄宿,家長也切不可“一寄了之”,一定要經常和孩子聯繫,保證每周接孩子回家,花更多的精力去彌補平時缺少的親子情感鏈接。

3、進了很“雞血”的學校,家長要不要全職陪讀?

有一些教學標準很高、作業量巨大的“牛校”,一方面令人生畏,一方面又讓望子成龍的父母們無法抗拒、趨之若鶩。如果孩子進了這樣的學校,常有家長特別是媽媽們糾結,要不要辭去工作全職陪讀?

作為一個“佛系”老母親,我能夠理解家長們的焦慮,但是我始終堅定地認為,最好不要。

首先,全職陪讀容易讓孩子誤讀為學習是家長的事。職業對於家長的重要性,如同學業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一樣,當孩子看到家長為了自己讀書,連這麽重要的事都可以放棄,他就會潛意識裡認為讀書是家長的事,我讀不好家長會焦慮難受,而削弱了自己在其中的主體地位和主體責任。

其次,全職陪讀容易給孩子製造緊張感和被控制感。當家長的時間精力全部集中在孩子的事情上,TA難免會對孩子的世界形成無孔不入的入侵,給孩子帶來超強的壓力。這樣,孩子的內心秩序就會被弄亂,時刻要擔心外在的評價,不能心無旁騖地發展自我,也沒有自主思考的空間。久而久之,家長的苦心監督和指導可能會起反作用。

我部門的幾任一把手,都是非常忙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把孩子送進“雞血”學校的。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的妻子沒有一個全職陪讀的,而這些孩子個個成績優秀又全面發展。我向他們討教過秘訣,總結他們的回答有個共同點: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關心,應該是“務虛”的,是思想的激勵、習慣的引導、方法的分享、信心的加持。千萬不要“務實”,把自己變成陪讀角色,陷入過深,甚至反客為主。

比起砸鍋賣鐵、使出渾身解數送孩子去名校、“牛校”,溫暖有愛的家庭教育會是孩子更好的“起跑線”,請堅信這一點吧。

升入小學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美好的新起點。孩子們不僅將迎來學習上的質變,而且將進入一個身心各方面加速成熟和發展的新階段。當開學的日子到來,無論孩子是不是進入了理想中的學校,家長都要以充滿期待的心情為孩子打call,然後在九月燦爛的秋陽裡,把他們送進學校,給一個熊抱,大聲告訴他們,寶貝,你長大了,是小學生了,爸爸媽媽為你驕傲,相信你能行!

作者介紹

七彩仙人球,“尹建莉父母學堂”簽約作者,六歲女寶的媽媽,企業行政管理,一個年屆不惑但始終不丟失好奇心的中年少女,一個既想要事業開掛又想要家庭美滿的貪心媽媽,常在夜深人靜之時挑燈碼字,與自己的心靈對話,願在這個平台上分享對婚姻、家庭、育兒的感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