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打造灣區“城市綠肺”

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城市發展理念,廣東中山在改革開放大潮中砥礪奮進40年。2016年,中山市委、市政府站在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吹響全面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號角。全域森林小鎮、全域生態公益林、全民綠化行動等10多項重點生態工程同步啟動,中山用實乾和擔當譜寫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新篇章。就在今年9月中旬,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了2018年國家森林城市擬批準名單,中山成功入圍。

打造“三個國字號”金字招牌

據中山市創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市自2016年啟動創森工作至今,對照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5大類40項指標均已順利躍過標準線。全市新造林面積3.7萬畝,市域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5.48%,城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3.14%,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高到18.62平方米。“美麗宜居的中山,正以城鄉綠化更加一體、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的嶄新姿態呈現出獨特的生態之美。”

立足於粵港澳大灣區,中山正在加快融入珠三角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在此基礎上,中山提出重點打造“三個國字號”金字招牌為創森加碼,即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廣東中山國家森林公園、廣東香山自然保護區。同時,據市創森辦該負責人介紹,目前,中山已建成並開放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城市公園、體育公園、兒童公園等各類主題公園55個,全市277個村居基本實現社區細胞公園、鄉村小公園建設全覆蓋,形成多類型、多層級的公園體系。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翠亨國家濕地公園有著不可複製的生態優勢,公園的建設要體現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把保持濕地的原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要以自然為主,將科研、科普等內容鑲嵌其中,盡量減少人為擾動;要高標準、高水準建設,真正做出國家級的水準,為中山翠亨科學城的建設構築良好的生態優勢。

中山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8月30日上午,中山市在翠亨新區召開重點項目建設工作會議。說到翠亨新區的重點項目,不得不提正在建設的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據悉,中山將依托原有紅樹林和濕地風貌,打造優質國家級濕地公園。筆者從市林業局獲悉,該公園預計今年下半年建築群將陸續移交展館二次裝修部門施工,11月完成建築群屋面工程及外牆裝飾,12月底前完成濕地公園西岸建設任務。明年3月該公園將向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申請驗收。

據悉,中山翠亨國家濕地公園位於翠亨新區南朗鎮珠江口橫門水道的鹹淡水交匯處,規劃面積達625.6公頃,長5.4公里,其中陸地面積243.9公頃,濕地面積395.44公頃,濕地率63.21%。據市林業局介紹,公園分為近海與海岸濕地、人工濕地兩大濕地類,包含河口水域、紅樹林、淤泥質海灘、潮間鹽水沼澤、水田五個濕地類型。此外,據介紹,橫門水道位於廣州南沙濕地和淇澳島中間,距這兩個鳥類棲息地直線距離9公里,因此公園建成以後將為國際候鳥提供生態棲息地,與南沙濕地和淇澳島共同構成國際候鳥的遷徙通道,具有重要的生態區位。

打造珠三角城區型森林公園示範標杆

不同於翠亨國家濕地公園,中山國家森林公園是一座城區型森林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1093.06公頃,包括金鐘水庫綠道、樹木園、大尖山森林公園、古香林寺、馬嶺水庫等5個片區,按地域特點分為遊憩休息、森林康養、生態保護、攬勝觀景及科普教育等5個功能區域。

根據《廣東省中山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2016-2025)》,2016年11月中山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公園。2017年12月27日,國家準予設立廣東中山國家森林公園。目前,中山正著手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將深入挖掘森林公園地方文化內涵,充分利用生態自然元素,突出其生態、人文特色,通過規範化、標準化建設,力爭將其打造成珠三角城區型森林公園精品和示範標杆。

今年年初,“廣東中山香山自然保護區晉升省級自然保護區”事項通過專家評審。專家組認為,香山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是以野生土沉香為代表的珍稀物種、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和水源涵養林,在區域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管理機構和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具備良好的自然資源保護管理基礎,一致同意建立廣東中山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2016年,中山把野生土沉香全國數量最多、分布最為集中、資源最為豐富的7.5萬畝林地作為保護對象納入香山自然保護區,並按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標準進行建設,實施最為嚴格的保護措施。未來,中山將全力推進翠亨國家濕地公園施工建設、中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編制以及香山自然保護區申報,打造“三個國字號”工程。

力爭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鎮

2016年,中山在省內率先提出組團發展、全域聯創的思路,將森林城市建設理念延伸到鎮村,力爭到2020年建成全域森林小鎮。隨後,中山率先啟動森林小鎮建設總體規劃和全域所有鎮區的分規編制。據市創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積極推進全域森林小鎮建設,大力實施“三年綠化美化提升”鎮級重點項目150多個,建設鄉村綠化點143處;持續優化城鎮生態宜居環境,2017年南朗鎮、板芙鎮、古鎮鎮、南頭鎮入選首批“廣東省森林小鎮”。今年9月26日,廣東省林業廳又公示了2018年廣東省森林小鎮認定名單。中山市橫欄鎮、小欖鎮、坦洲鎮、東鳳鎮、沙溪鎮入圍公示名單,數量與東莞市和江門市並列第一。

此外,中山首創全域生態公益林橫向統籌補償機制,強化森林資源保護,進一步突出林業生態價值。市創森辦該負責人對此作了生動形象的比喻,“如果我們的小鎮有很大面積的林地,我們花了很多的錢和時間進行維護,而旁邊的小鎮沒有大面積林地,卻和我們一起共享了林地提供的新鮮空氣,那麽這個旁邊的小鎮就需要對我們進行補償”。該負責人提到,中山市林地以集體為主,大約有40多萬畝,補償標準從2013年逐年高幅遞增,今年中山市的補償經費已經提升到127元/畝,在全省名列前茅。

對5年不開發閑置地進行複綠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城區綠化覆蓋率是重要的評價指標。素有“嶺南水鄉”之稱的中山,該如何破解綠化用地不足的難題?據悉,自啟動創森工作以來,中山大力推進閑置地綠化,因地製宜實施留白增綠、拆違建綠、垂直掛綠、見縫插綠,採用街心公園、口袋公園、休閑步徑、綠道、主題林等城市森林增量模式,實現“推窗見綠、出門進林”。

今年6月,中山市頒布《中心城區未開發用地綠化改造方案》,以中心城區為重點推進未開發用地綠化改造工作。今年中心城區計劃開展綠化改造的未開發用地共50塊,涉及面積約148萬平方米。“先從中心城區起步,逐步覆蓋各個鎮區。”中山市創森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眾所周知,大多數的閑置地雜草叢生,既不美觀又影響環境。今年7月底,小區周邊環境的美化提升,讓住在中山城區祈安苑的居民們喜上眉梢。原先髒亂差的閑置地已經不見了蹤影,如今反倒成了休閑的好去處。原來,在此一個月前,中山啟動了祈安苑街頭公園建設,項目總面積5000平方米。為實現資源有效利用,該項目主要選用近年來綠化遷移藏植的苗木,以常綠樹種秋楓、樟樹為主,搭配開花樹種本地木棉等,打造了成片的綠化景觀新亮點。

“利用這些閑置地,全方位進行複綠工程,既增加了綠化面積,又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市創森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山將對全市5年不開發的閑置地進行全面複綠,有條件的可以做休閑公園、綠道、休閑步徑,或者是街心公園、口袋公園。據統計,在創森期間,中山成功打造悅來大街街頭公園、古鎮曹一村口袋公園、永春濱江公園等17個示範項目,以及盛景尚峰、紫馬奔騰等一批樓宇立體綠化成功案例。

全民參與創森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創森”與“創文”結合起來,倡導“樹木”也是“樹人”理念,把植綠護綠愛綠作為涵養公民品德的重要工程,注重學校、家庭、社區、廠企等“社會細胞”的美德培育,通過“大手拉小手”等形式,為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文明城市,建設美麗中山增添動力。

“我為創森添份綠”,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而是全民綠化一次次生動的實踐。7月中旬,中山市認養路樹活動開始報名,為大地綠化美化增色添彩。市民自願報名參與認養,認養一棵樹木1至5年不等,每年每棵200元。

據了解,認養的樹木在中山市樹木園內,一共分4個區域。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樹種可認養,如樹木園大門區Ⅰ區有紅花風鈴木、黃槿、鐵刀木、無憂樹等;木蘭園Ⅱ區有白蘭、土沉香等;培訓樓區Ⅲ區有蘋婆、幌傘楓等;綠茵湖IV區有伊朗芷硬膠。樹木認養成功後,相關部門會對認養人(認養部門)頒發認養證書,認養樹木將會署名掛牌。

8月中旬,“中山林業”微信公眾號還推出了“中山林業地圖”的新功能,市民可在微信裡申請認種認捐。提交申請後,工作人員將聯繫確認有關認種的具體資訊,包括認種的樹種、數量、時間以及費用。審核通過後,工作人員將提供認種編碼,方便查詢認種資訊。

線上與線下互動,“厚植”生態理念,中山率先啟動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標識建設。7月中旬,《中山國家森林城市生態標識規劃設計方案》通過專家評審。據悉,該規劃涵蓋了森林城市形象標識系統布局、生態文化科普宣教標識系統布局、生態導向標識系統布局等。待建設完畢後,市民可通過手機地圖或路上標識,迅速查找到城市中的生態資源,並可獲得這些資源的文化屬性和歷史文化價值等資訊。(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