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以茶代酒”的典故,原來起源於三國時期

中國的“酒桌文化”是喝得越多越盡興,最好一桌人都大醉而歸,賓主盡歡。但是肯定有不會喝酒的人,或者是因為身體狀況喝不了酒。這些人往往以茶代酒,也不會破壞酒桌上的氛圍。“以茶代酒”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劉備、曹操、孫權都是一代雄主,英明果毅,可惜劉備和孫權的後代卻不怎麽爭氣。劉備的兒子劉禪雖然暗弱,但並不是一個暴君,勉強算一個平庸之材。孫權的孫子孫皓比劉禪還要遠遠不如。

孫皓剛登基的時候還像模像樣的,勵精圖治一番,當時的吳人還都以為他是一個明君。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孫皓的本質就暴露出來。他不但沉迷酒色,而且相當的殘暴。

不過這樣一個暴君,卻留下“以茶代酒”這樣的風雅之事。孫皓喜歡擺酒宴宴請群臣,一喝就是一整天。而且每個人都有硬性指標,必須喝七升酒以上,不然就是駁了孫皓的面子。有的人就故意灑出來一些,不全喝進嘴裡。有一個大臣叫做韋曜,他就不能這麽做。因為韋曜的酒量只有二升,要是靠這種方法投機取巧非得用酒洗臉不成。

孫皓一開始對韋曜還算不錯,知道他酒量不高,就降低他的標準,不用喝七升。有的時候甚至偷摸給他茶水讓他蒙混過關。這也就是“以茶代酒”的來歷了。

孫皓逞酒使氣,酒宴上經常鬧出不愉快。孫皓喜歡讓侍臣折辱朝堂上的大臣,以嘲笑他們或者揭他們的短為樂子。有些大臣比較剛烈,頂撞孫皓,孫皓就會把他收押甚至是處死。韋曜覺得再這樣下去吳國肯定要出現大亂子。他對孫皓說:“大臣們當著眾人的面被羞辱,內心對陛下肯定極為不滿。君臣上下之間也就不會和諧了。這不是一件好事啊。”

孫皓對這些忠言根本聽不進去,對韋曜非常厭惡,就把他打入大牢。韋曜在獄中給孫皓上書請求赦免,孫皓卻嫌棄韋曜的書信不乾淨,最後下令處死韋曜。

參考文獻:《三國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