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七日聊科技:霍金是如何看待AI技術的?

七日聊科技:霍金是如何看待AI技術的?

要說本周最大的一件事,我想史蒂芬·霍金去世一定是最受人關注的。史蒂芬·霍金先生在物理學方面的成就應該是眾人皆知的,作為著名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的他,其實對於時下正熱的AI技術也有著自己的一些看法,那麽史蒂芬·霍金先生究竟是怎樣看待AI技術的呢?AI技術在汽車上又能做出什麽樣的貢獻呢?

AI技術,也就是人工智能,你可以將其簡單理解成為具備深度學習和思維邏輯能力的技術。作為21世紀最重要的技術之一,它的好處自然不必多說,當然是借助於其能力,用以代替部分必須用人類才完成的一些事,甚至於還能做很多人類做不了的事。那麽AI技術對於汽車的意義又有多大呢?借著本次日內瓦車展,我先來給你看看AI技術在汽車方面的應用。

我們就拿自然語音識別這一技術來說,現階段而言,這項功能的實現仍舊主要依賴於雲端數據庫,將你說的話與數據柯瑞的內容進行校對,判斷你說的話是在表達什麽樣的功能,而後回傳執行信號,車輛實現你剛才所說的功能。對於常用語 較為標準的發音來說,我想這個數據庫還是足以應付的,而若對於方言、複雜用語和一些帶有口癖的人來說,現階段的自然語言識別技術仍舊存在短板,因為無論你的雲端數據庫再全面,更新量再大,你也不可能做到“全局標定”,也就是將世界上每個人說的每句話都存進去。

與其讓它“記得多”,不如讓它跟車主“好好學一學”,而這恰恰是AI技術的核心之一——學習能力。隻不過這個所謂的學習能力,我們也要分成兩部分去聊:簡單的習慣性記憶學習與真正的理解性學習。前者好比你學語文時候的“背誦全文”,而後者則更像是寫作文的時候能明白什麽時候引經據典。

有人開車激進,但也有人開車穩重,自動變速箱的“學習功能”正是為解決不同人開車的不同習慣而誕生的。它的工作原理並不複雜,在一段時間內記錄駕駛者的駕駛風格,而後針對這種風格形成一種較為適應的換擋邏輯。得益於製造工藝的進步,現階段我們買到的新車,其實很多都已經沒有所謂的長公里機械磨合期這種情況了,至於說廠家為何還要保留建議磨合裡程,其實很多情況下正是為了讓ECU、TCU單元適應駕駛者風格。

所以說,像TCU習慣性記憶其實還算不上AI技術,它僅僅能做到記憶功能,而非真正的學習。所謂具備學習功能的AI技術在汽車功能方面的應用前景也是一片大好,就拿最近剛剛亮相日內瓦車展的全新奧迪A6來說,本次更新換代的奧迪A6與上一代相比,其顯著變化正是在於全新處理芯片與眾多傳感器的更新,而這一系列硬體進化,都紛紛指向了一項功能:SAE 3級自動駕駛。

想要實現自動駕駛,那麽AI技術加持便讓一切變得更加簡單。借助於深度學習功能,車輛可以一直偵測路線數據,並結合駕駛者用車習慣,逐漸學習並一步步形成更加完備成熟的自動駕駛功能。說得直白一些就是,新車剛買回來就好比是剛畢業的學生,而AI技術便是這位學生的大腦,在不斷磨練與學習的過程中,一步步形成成熟穩健的性格與價值觀,實現更為全面的思想與人格。

以上說的兩點是目前基於AI技術已經得以實現的兩項功能,但這兩項功能目前大多還集中在高端車型上,未來還有待一步步普及,所以我們回到現實,看看目前那些身邊能夠買到並價格不高的AI概念汽車產品。現階段而言,很多所謂的“AI技術”,其實更像是借助雲端服務,依靠巨大數據庫的一種習慣性記憶學習技術,本質上還是建立在數據校對判斷的核心基礎,學習能力也比較有限,並不具備像你我一樣的理解能力和複雜邏輯思維,更沒有自主意識。所以在我看來,現階段的很多AI技術其實離真正的人工智能還差很遠。

但由於未來的很多技術都需要借助雲端數據,連接網絡,這就對車輛電子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一台車是處在網絡環境下的,那麽它就有一定可能受到控制,並形成潛在危險。

這就要說到我們一開始就提到的那位物理學家了,其實史蒂芬·霍金在近幾年曾多次提到過他對於AI技術未來發展的擔憂,當然他並不是擔心未來AI技術發展會遇到阻礙,而恰恰相反,他個人反倒是不希望AI技術發展得這麽快。

你也許會覺得霍金和馬斯克的話是危言聳聽,甚至於會懷疑他們是不是科幻電影看多了,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他們對AI技術的擔憂其實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首先,無論是霍金還是馬斯克,兩位都不曾完全否定這項技術,甚至於兩位也從這項技術當中獲益不少(霍金的輪椅和馬斯克的輔助駕駛),他們所要否定的AI技術並非是現階段的AI,而是存在超人類水準和自主意識的AI。

這麽來看,是不是多少有些“細思極恐”?不過短時間內你也不用過多擔心,像AlphaGo這樣的AI,其神經網絡搭建與算法建立是極其複雜的工作,目前來看不僅量產無望,其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成本也是十分可怕的。

也就是說,雖然目前想要量產AlphaGo水準的AI技術還有距離,但這個距離似乎僅存在於算法層面上,從硬體角度來講,目前想讓處理芯片去支持AI技術龐大的運算量已經不是什麽難題了。換言之,只要算法開發完成體系並成熟之後,一套可以量產的AI系統也就能和大家見面了,它具備某方面超越人類的能力,但離自我意識形成還有些距離。對於這種可控的AI技術,霍金先生不會拒絕,他擔心的更多是AI技術監管方面的問題。

目前,各國政府與企業都看到了AI技術的前景與優勢,這就導致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會將大量精力投入其中,頗有一絲“軍備競賽”的感覺,而這種狀態,在未來很有可能造成一些不可控的後果。

包括霍金和馬斯克在內,他們認為若將AI技術全面開放,並不受監管完全自由發展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甚至於他們認為如果放任不管,AI終將代替人類。畢竟就目前來看,AI技術的進步速度確實有些太快了,很多人也僅僅看到的是AI技術的優勢,但沒什麽人注意到技術安全性與監管這方面的問題。

全文總結:

借著霍金先生去世,我突然想起他曾經對於AI技術的那些看法,隨筆寫下了這篇文章。誠然,AI技術對於未來發展很多智能科技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也很希望有一天能借助AI技術,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智能便利。但同樣地,我希望這一切的發展是受到控制與監管的,而非完全自由開發的狀態,可能你覺得我說的這些有點駭人聽聞,但它就像汽車網絡一樣,方便了你我的同時,也方便了一些心術不正的人,如何監管和控制這些不可想象的後果,我想這才是霍金先生對於AI技術真正的遺願吧。(舒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