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瑞幸咖啡真正的對手不是星巴克,而是便利店

記者 | 徐子

編輯 | 苑伶、李洋

過去一年,咖啡成為一個不大不小的風口。這跟賽道中一個明星公司的突進相關——瑞幸在一年內完成了 3 輪融資、累計超過 4 億美元(大約27億人民幣)。

你幾乎無法忽視一個新零售的樣本,這家公司一直試圖使品牌故事與星巴克對標,甚至還想跑得更快——在燒錢補貼的模式下,它的開店速度遠超星巴克,甚至計劃在年底就超過這家跨國公司開出總共 4500 家,行銷上也擺出了更靈活的姿態 —— 努力把自己包裝成高性價比版的“星巴克”。

然而,瑞幸真正的對手,可能並不是星巴克,而是便利店。

瑞幸並未與星巴克正面競爭

先對比價格。

2018 年瑞幸一直在做價格補貼,“買二贈一,買五贈五”是常態——購買一杯瑞幸咖啡的價格區間大致在 14 - 18 元之間,而星巴克的價格是 28 - 40 元。

這個1倍的價差意味著:依然在星巴克內喝咖啡的人,跟瑞幸定位的並不是同一人群。

再看消費場景和體驗。

星巴克賣的是一種體驗,早已讓“第三空間”的概念深入人心,咖啡館不止有咖啡,還是工作、學習、社交、談事情的場所。相比之下,瑞幸雖然也有主打“咖啡+社交”的旗艦店,然而目前佔絕對數量優勢的門市類型依然是“自取店”——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18 年年底,在瑞幸 2073 家直營門市中,快取店和悠享店佔比超過90%,共 1897 家。這些“自取店”以辦公室和外帶為主,用戶自提比例佔 61% 。

這意味著,星巴克賣的不止是咖啡,還有空間和體驗感,因此能帶來高溢價。而瑞幸目前更多是打“便捷”的心智定位,售賣平價咖啡——跟過去號稱與星巴克競爭的歷任廉價咖啡並無差別。

在瑞幸下沉的同時,星巴克卻在“升級”。

中國市場曾是星巴克營收的增長引擎,尤其是在 2018 年 Q1 和 Q2,增速高達 6%。然而到了 2018 下半年,星巴克在亞太/中國地區的銷售增長有明顯放緩的趨勢,2019 年 Q1 的財報顯示營收增長只有 1%。

2018 年星巴克動作頻頻,售賣部分業務給雀巢,開始試水更高端的咖啡業務:

上海開出 2700 平米的星巴克烘焙工坊,成為上海的商業和文化新地標;

一線城市相繼開了臻選店(Reserve),定位高端咖啡品牌的旗艦店,售價在 40 - 70 元之間,遠高於普通星巴克門市。並且,臻選店提供品質更優的咖啡豆,店內是經過嚴格訓練和考試認證的咖啡製作師,消費者還能直觀體驗製作過程,目前臻選店在中國的數量已經超過 100 家。

可以看出,當咖啡市場的用戶人群越來越細分後,星巴克在大中華地區的策略也不僅限於持續開店,星巴克想要用店鋪的升級抓住這批高端、深度的咖啡用戶,強化公司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感和檔次。另外,臻選店除了提供咖啡,還提供茶飲和酒精類飲料,可見星巴克試水新業務,進軍新產品類型的野心。

所以,星巴克也已經不再堅持曾經的“奶茶鋪”策略了。

從行銷層面考量,創業公司對標一家國際知名的上市公司,當然更容易吸引關注和流量,自帶“話題性”。效果也很明顯,無論是在計算公司的估值、營收、成長性等方面,星巴克的數據都會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瑞幸咖啡必須確保它用補貼模式教育起的用戶,不是在為便利店做嫁衣。

便利店用戶才是瑞幸咖啡的潛在顧客

從價格看,Luckin 要爭奪的是這樣一群用戶:他們可能不是重度的咖啡愛好者,更像是咖啡新用戶,以學生和工作的白領為主。

從咖啡的消費場景來看,Luckin 以到店自提和外帶居多,咖啡飲用更多是在辦公室。這些用戶對咖啡的需求更偏重功能性,即“提神”,他們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

而便利店咖啡的價格在 8 - 14 元之間,加上便利店會員體系等優惠,還常常有滿減、贈券的活動,因此在價格上傾向於年輕用戶,這和瑞幸試圖補貼教育的用戶,畫像高度重合。

第三方平台的用戶數據監測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極光大數據檢測平台的數據,截至 2018 年 12 月,瑞幸咖啡的消費者以 35 歲以下的年輕用戶為主(超過 90% ),其中 25 歲以下用戶高達46.6%,26-35 歲的用戶佔據 45.3%。

這正是羅森或便利蜂這樣的便利店重點盯住的人群。

實際上,在選址、場景、風味和品類上,Luckin 和便利店都有非常多的相似之處。

從 Luckin Coffee 的App端看,瑞幸咖啡的快取店數量和分布佔有絕對的優勢。選取的點位通常以辦公大樓、商圈、社區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為主,不一定在非常顯眼的位置(辦公大樓的邊角),能盡量覆蓋周邊的外賣和自提需求。便利店的選址也是同樣的邏輯,以辦公大樓、CBD、社區等人流密集的區域為主。

從場景來看,瑞幸咖啡以外賣和自提業務為主,晨間和午後是高峰時段。咖啡之外,瑞幸還增加了早餐、輕食、午餐等品類,補充了產品線。同樣,對於便利店來說,晨間也是咖啡銷售的高峰時段,早餐或午餐搭配一杯咖啡,是極其自然的消費習慣。

餐飲產品通常很難從口味做過多判斷,假如換成原料來判斷,那麽全家的咖啡也不難喝,因為它和瑞幸、星巴克採用的都是阿拉比卡豆——這種豆佔據全球咖啡豆產量的 70% 左右,是最常見的商業咖啡豆品種。

便利蜂咖啡,稱選用阿拉比卡豆

但便利店咖啡是另一套邏輯

當便利蜂的店員向你推銷一杯“10元買一贈一”的咖啡時,他會對標附近的瑞幸咖啡。

但是,就像便利店其他的促銷商品一樣,咖啡只是它們用來吸引客流的一個手段,為了賣出更多的商品。在零售業,這是一個常見邏輯。

也就是說,在大多數情況下,便利店咖啡的作用就像麥當勞為你提供咖啡一樣,只是為門市增添了一個吸引客流的sku——這也是麥當勞咖啡當年同樣號稱要衝擊星巴克,但最後什麽也沒發生的原因。

自從2010 年喜士多率先在中國便利店推出現磨咖啡,隨後羅森、全家等便利店品類紛紛效仿。如今,現磨咖啡已經成為品牌便利店中的重要品類,售價在 8 - 12 元之間,價格是瑞幸的一半左右,消費門檻更低。

相比之下,便利店咖啡對瑞幸這類“外帶咖啡”的衝擊更大。

首先,便利店咖啡更具備“便捷”屬性,門市分布更密集。無論是外資便利店,還是連鎖品牌,紛紛加速擴張和改造,全家計劃到 2024 年達到 1 萬家店,羅森計劃在三年內將門市數量擴張到 3000 家,美宜佳已經開店 13000 家,每月新增 200 家。

其次,便利店咖啡在供應鏈上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因為規模化。

此外,不需要額外雇傭員工,只需要機器和原料成本,便利店咖啡的淨利可以達到 5 成。

圖片來源:企鵝吃喝指南

瑞幸假如想實現盈利,必須增加更多的外賣sku——這也是我們常常不把它放在餐飲、而是放在新零售賽道的原因。不排除一種可能是,瑞幸除了餐食,也可以賣便利店提供的商品。

便利店的食品結構和營收緊密相關。日本7-11食品佔比70%,羅森90%,全家59%。中國A股首家便利店連鎖超市紅旗連鎖的食品佔比也超過了50%。因為食品的毛利率高於非食品,因此日本三大便利店中,7-11和全家的食品毛利率都超過30%。

相比之下,便利店咖啡的生存能力和想象力甚至更大,它們當然也可以製造出新的咖啡品牌——畢竟,根據數據,目前國際咖啡市場中現磨咖啡佔比在 80% 以上,然而在中國這個數據小於 20%——現磨咖啡在未來有結構性增長機會。

比如,

全家最近就計劃將店內咖啡獨立發展

這基於這樣的市場判斷:一方面用戶開始追求風味更豐富的精品咖啡,另一方面,滿足“便捷性”需求的便利店咖啡也迎來爆發式增長。

以日本為例,咖啡市場經歷了三次浪潮:雀巢等國際公司全球化帶來的第一次速溶咖啡浪潮、以星巴克為代表的現磨咖啡是第二次浪潮,如今當咖啡市場趨於成熟,用戶的咖啡消費也呈現多層次的需求。

據“咖啡大濕”的介紹,2011年日本便利店 Circle K Sunkus 最早引入咖啡。2013 年,羅森旗下 4300 家店鋪、全家旗下 5000 家店鋪也加入便利店咖啡的競爭中,而日本最大的連鎖便利店 7-11 研發出自助咖啡售賣機,用價格戰迅速佔領大半市場份額,4 年銷售 20 億杯咖啡,平均一年賣 5 億杯。

近幾年,對於線下零售業態的信心,資本和創業者也紛紛進場做“夫妻老婆店”的業態改造升級,順勢崛起了很多本土的便利店品牌,如 Today、鄰幾、全時、便利蜂、美宜佳等等,雖然分布仍呈現區域性的特徵,但未來幾年,當本土“7-11”的故事長成,那麽隨之成長起來的,一定也有便利店咖啡的生意。

我們幾乎可以斷定:接下來在瑞幸和便利店之間,有一場激烈的競爭。

——————————————————

我是36氪作者徐子(微信 xym_vine),關注消費、內容電商、健身,歡迎交流,請備注公司、職位、來意

相關閱讀咖啡品牌「三頓半」完成千萬級Pre-A輪融資,上線兩月余成為雙11國產咖啡類目第一獲數千萬元人民幣 A 輪融資,「 FISHEYE魚眼咖啡」要做大眾咖啡市場的“消費升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