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復工後,中國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生產車間悄然發生著變化

復工第二周,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博藝路199號的中科新松廠區,看上去依然有點冷清。但在其中國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生產車間內,卻是一片搶交訂單、儲備庫存的繁忙景象。

緊急復工

“禁止拍照”,剛進車間大門,四個大字讓記者默默收起了手機。是不是走錯地了?“這是我們生產機器人的地方嗎,為何一台機器人也沒看到?”面對記者的疑惑,中科新松總裁楊躒笑著說,這是新松集團最核心、最機密的所在,怎麽能輕易看到那麽“寶貝”。他向記者指引說,這塊藏綠色的巨幅帆布圍起的地方就是它們的“產房”了。車間內,還要再加一道“機關”,這也算是記者見過的最神秘的廠房了。

邁過一扇小門,眼前的一幕令人震撼,足足有四五十台協作機器人正熱情地揮舞著手臂。車間內,工程師們正盯著電腦螢幕一台台調整參數。“我們的產品系列有特色標識,灰色的是六軸、白色的是更高級的七軸機器人。”楊躒說,去年從這裡走出了幾百台六軸、七軸機器人,是全國出貨量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生產車間。而這裡還是中國唯一的七軸機器人生產基地。

面對疫情,中科新松春節剛過,內部就召開了緊急會議,要求嚴格保證人員安全前提下,能復工的盡快復工,不能復工的遠程“雲復工”。“去年底接的一批訂單必須要趕在2月底交貨,多為客戶急需的六軸協作機器人。”楊躒說,這兩年協作機器人正成為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行業的認知和需求不斷提升。

中科新松展廳內的協作機器人,這裡也是中國最大的協作機器人生產基地。

協作機器人採用了ー條完全不同的技術研發路線,從核心零組件的選購到軟體作業系統的開發都具有覆性。“在兼顧傳統工業機器人所能完成的功能同時,還要增加更加智能化的安全性略。”楊躒說,在柔性化的生產場景中,協作機器人更加易用和實用,特別適合完成小批量、多批次的生產任務,在3C、半導體這樣產品更迭頻繁的行業裡,能夠很好地適應產線變化,減少企業重新部署產線的成本和時間。

“更關鍵的是,人與機器可以實現共舞,類似“機器傷人”的事故不會發生在它們身上。”楊躒一邊說著,一邊隨意握起一台六軸機器人的手臂,他往哪使勁,機器人“秒配合”。

遠程協助

這塊“高智能”區域,平時的工程師大約百人左右,目前到崗率不足五成。但楊躒卻表示,基本不會影響訂單進度。借助企業部署的“私有雲”,工程師不論身在何地,只要有一台電腦或者IPAD,甚至是一部手機,登陸企業“雲平台”,就可以操控公司裡的電腦,查閱數據、設計圖紙。記者在現場的一台電腦上看到,一位工程師正通過“雲平台”遠程調閱設計圖紙,電腦上的每一步操作,現場工程師清晰可見,猶如一位“隱身人”現場辦公。

“當時部署這套系統時,也是‘趕時髦’,沒想到這次派上了大用處。”楊躒說,在信息化催化下,也讓企業在疫情面前有了更強的“免疫力”。這種“免疫力”也讓企業在人手看似如此緊張下,有了新的想法——不但要完成原有訂單,公司正計劃抓緊儲備一批機器人。

疫情讓不少實體企業再次認識到自動化的重要性,一些重要生產環節“機器換人”將會被更多企業接受。楊躒說,如今不少製造業企業勞動力不能返崗,產線就動不起來。當然,完全靠機器人也不現實,但可以彌補一部分用工不足的問題,甚至在醫療、教育領域都可以實現應用突破。

在協作機器人區域旁邊,是中科新松的另一“殺手鐧”。相對於包裹的嚴嚴實實的機器人“產房”,這裡似乎保密等級稍微低點。兩條智能裝備產線旁,為數不多現場工程師正與“雲平台”上工程師實時互動,有條不紊的測試著每一台單機的性能。

車間內的智能裝備產線,工程師正在加緊調試,3月底要交付客戶。

其中一條是要發往意大利,由20多個單機構成的“渦輪增壓發動機零組件”生產線。這是國內首次向國際市場供應此類高端裝備,全球也只有三家企業具備此種能力。“第一批春節前已經發貨,這一批爭取在三月底按時交付,這條產線生產的渦輪增壓部件需求方為德國大眾。”

另一條產線是即將運往奧地利的“汽車噴油嘴”自動化裝配線。楊躒說,這兩年國外企業對“中國製造”的認識正逐漸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高端裝備開啟出海之旅。

支援“盔甲”

疫情面前,沒有一個局外人。當前,如何提高口罩產能擺脫“一罩難求”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通過修複老舊口罩產線,重新將其投入使用,是快速緩解這個情況的途徑之一。

幾天前,這裡就發生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當時,企業正緊鑼密鼓準備復工,突然接到上海相關部門通知,希望搶修一批現存口罩機。口罩機雖然不是新松的業務範圍,但製造裝備都是相通的,中科新松二話沒說答應下來,緊急組織了一支由10名技術骨乾組成的口罩設備修複團隊。

中科新松工程師團隊緊急幫助上海企業修複口罩機。

2月10日一復工,新松就和相關口罩設備企業聯繫並奔赴現場,從報廢設備中清點出6台急需維修的設備及部件,搬運到臨港基地,著手維修。為防止交叉感染,車間內不能開空調,為了趕時間,工程師們還要24小時連軸轉,所有人沒有一句怨言。2月16日晚,中科新松的工程“醫生”們將6台口罩設備全部“醫治”完畢並已交付,包括3台打片機和3台耳帶焊接機。修複後的打片機節拍每台100片/分鐘,耳帶焊接機在50片/分鐘,有力緩解了當前上海口罩機緊缺局面。

修複口罩機的同時,中科新松還悄悄做著一件“不務正業”的事——研發口罩機。楊躒說,新松雖無法投奔一線,與醫護人員並肩抗疫,但希望憑借公司所長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全力以赴為這場全民戰役補充“盔甲”。

按正常流程,一個標準化設備從無到有,最短需要三月。疫情面前,三個月是等不起的,中科新松將時間縮短至三周。“我們專門為設計團隊在廠區安排區域,吃住不離廠區,4天完成圖紙設計和各種細節校對。”楊躒說。不過,這還不是最難的。“零組件太缺了,我們匯報沈陽總部,協調東北企業緊急復工。”怕路上耽擱時間,很多零組件直接由總部員工通過飛機“人肉”帶來上海。楊躒說,“目前,機器人廠房內已經辟出專區,這兩天配件到齊,馬上啟動組裝,首批兩條產線將全部用於上海企業增能擴產,每條產線每天理論產能高達14萬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