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高校畢業季演講的“雞湯”史

每到畢業季,美國高校就開始接二連三的給畢業生們罐雞湯。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JK·羅琳(JK Rowling)、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和比利·喬爾(Billy Joel)等都曾手持湯杓。

他們在高校畢業典禮上飽含深情的回憶自己的當年勇,把幾十年的人生閱歷濃縮成十幾分鐘的諄諄教導,以過來人的姿態給學子們灌溉血槽,以抵抗即將步入社會時可能遭遇的各種“意想不到”。最後收獲粉絲注目禮、名人光環,以及五分鐘啪啪不斷的掌聲。

今年當然也不例外。

蒂姆·庫克在杜克大學鼓勵畢業生要突破世俗認知,做一個無所畏懼、勇於改變現狀的吃蟹人;加拿大的網紅總理特魯多跑到紐約大學刷了一把存在感,勉勵畢業生包容看待世界,反對種族主義;與總統位置失之交臂的希拉裡回到母校耶魯大學找寬慰,希望2018級的學子們支持真相和邏輯,用更堅韌的態度對待越發分裂的新時代……。總之,無論學校名氣如何,學生品質怎樣,只要有名人月台,喝完雞湯的學子立馬變身史上最有希望,滿滿活力的有為青年。

“撒雞湯”也是有歷史的

實際上,如果將哈佛大學第一次舉行畢業典禮(1642年)視作歷史開端,很容易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大學們的畢業演講並不是從一開始就走“雞湯”範兒。

最早的聽眾僅限於本校學生,甚至大多數演講嘉賓也是學生們自己。據說,當年畢業生們的發言內容都是用希臘語或拉丁語演講,主題是一些哲學問題,頗有些學術辯論的氛圍。

普林斯頓大學一位歷史學教授Anthony Grafton認為,畢業演講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習俗,因為演講就是學生們習得技能的一種方式,甚至是技能本身。所以,上台發言者幾乎都是學者,他們會就某一有爭議的學術議題發表意見。

這聽起來有些枯燥乏味,學了四年,臨走前還得忍住脾氣聽教誨也是有點慘。不過當年哈佛畢業生僅9位,估計學校也沒心思講究排場大不大,內容夠不夠有趣的問題。即便如此,當年的演講嘉賓除了哈佛校長,馬薩諸塞州的州長John Winthrop也參與其中。也算是給政客們成為畢業演講的常客開了個頭。

或許是發畢業證的過程有些無聊,大學慢慢向公眾開放。一位專門研究哈佛畢業典禮史的學者Albert Matthews認為,這使得畢業典禮變成盛大的狂歡日,不僅僅是畢業生家屬、校友,普通民眾也被允許出席。

沒人能說得清,到底是從哪所大學的哪一屆畢業禮開始,邀請名人發言成為潮流。但名人演講的確成為畢業典禮的一重特色。甚至一些歷史性時刻也發生在畢業演講時。

1947年6月5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喬治·馬歇爾被邀請到哈佛大學參加畢業演講,在演講中他提到美國將提供資金幫助歐洲複興,這被後來人認為是為馬歇爾計劃拍板的標誌。

馬歇爾被邀請到哈佛大學演講

當然啦,不是所有畢業演講都這麽勁爆,但它的確抬高了畢業演講的重要性。商人、演員、作家等也都紛紛加入演講嘉賓的隊伍中,他們甚至將畢業演講搗騰成一種新式“走穴”,慢慢改(fu)變(shi)著畢業生們最後一課的畫風。

保持隊形

整體隊伍主要被三列方陣分割開來:政界大咖方陣;企業家方陣;演員名流方陣。

政界大咖是一批最早期的發言人,咖位也從馬薩諸塞州州長上升到到美國總統。

比如,富蘭克林·羅斯福曾在1940年曾向弗吉尼亞大學畢業生做出與意大利和二戰相關的演講;1953年,艾森豪威爾在達特茅斯大學曾發表過關於麥卡錫主義的演講;約翰·肯尼迪於1963年,在華盛頓The American University發表過冷戰新途徑的演講;在“民權法案”通過後的一年(1965年),林登·約翰遜曾在歷史上著名的黑人高校霍華德大學發表演講;還有裡根、小布什奧巴馬,以及川普等人都曾去高校向畢業生們喊過話。

2016年奧巴馬在羅格斯大學

無一例外,他們的演講內容都離不開國際形勢和自身政見立場。今年希拉裡在耶魯大學的演講也是如此,除了聊到與克林頓的相遇,還聊到俄羅斯、泄密、民主黨等話題。回看這些政界大咖的講話,就好像翻閱一本歷史書,每位演講者都為各自時代寫下注腳。

企業家陣營的隊伍也不少。查理·芒格,沃倫·巴菲特、比爾·蓋茨、傑夫·貝索斯和馬克·祖克柏等,幾乎富豪榜上前十的有錢人們都曾作為大學畢業的演講嘉賓。

他們有些本身是名校校友,有些是受邀請參加。學校對這群人也頗為包容,只要成就夠大,校方都會笑臉相迎。具體可參考兩位著名的輟學生比爾·蓋茨和祖克柏的故事。

與企業家類似,可能最受學生熱捧的就是演員名流方陣了。JK羅琳、湯姆·漢克斯、娜塔莉·波特曼,以及奧普拉·溫弗瑞等。演員是方陣中的中流砥柱,但這列隊伍的多樣性也不能忽略,他們中還有籃球明星、退休宇航員,以及名記者等人。他們的確為畢業演講的主題增添趣味性。

可以說在過去三四十年裡,美國高校湧入各式各樣的成功人士,他們將畢業演講玩出新姿勢。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專為名人畢業演講建立了專頁,在超過350篇最佳演講中,幾乎一半是在2010年之後上傳,而1960年之前的記錄只有個位數。

對有些名人而言,每年5-6月變得格外忙碌,甚至出現一位演講嘉賓出席多所高校畢業典禮的新常態,頗有“全美個人巡回演講會”的架勢。他們不遺余力的展示撒雞湯的能力和水準,以供學子們喝夠了上路。

湯好喝嘛?

新聞網站們樂此不疲的評選史上最勵志的畢業演講,並附上好詞好句供讀者欣賞。在對比不同榜單後,有這麽幾個公認的畢業演講出現頻率最高:

史蒂夫·喬布斯於2005年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那時他剛剛治愈胰腺癌不久。喬布斯分享三個人生故事,有關他輟學、被解雇和面臨死亡的經歷,期望告訴畢業生:“不要被教條所束縛,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你自己內心的聲音,並有勇氣跟隨內心和直覺,因為這才會帶領你成為真正想成為的人。”在喬布斯逝世後,這段影片仍不斷被網友們翻出來重溫,勵志程度可見一斑。

喬布斯在斯坦福的畢業演講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於2005年在凱尼恩學院做了名為“這是水”的著名演講,因為洞見太深刻,該演講還被出版成書籍。這位“文學武士”認為最明顯的事情往往最難以看到,但即便如此,人們在面對每日重複單調、充滿挫折感的生活時,也應當保持樂觀。(2008年,華萊士因為抑鬱症自殺)

JK羅琳於2008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羅琳分享了她如何從貧窮和卑微的處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說家。在她看來,失敗與成功一樣將帶來機會,而無論處境如何,人們都應該堅持對美好生活的想象力。

其它上榜的名人演講包括,脫歐秀主持人史蒂芬·科拜爾於2011年在西北大學的演講,與奧普拉·溫弗瑞於2013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艾倫秀主持人艾倫·德傑尼勒斯於2009年在杜蘭大學的演講也常常被提及。他們的優勢很明顯,聽眾絕對不會因為枯燥無趣而中途離場,奧普拉在一開場就用“噢,我居然來到哈佛了!”把氣氛調動起來,而扣扣熊科拜爾在演講中玩起了饒舌。

對比其它名人演講,平庸與優秀的區別立馬高下立見。排得上榜單的嘉賓不會只是把自己的經歷付諸笑談,而是接地氣的從中剖析他們因此學到了什麽,嘉賓們往往也不會把自己端得很高,一來他們中很多人學歷還不如畢業生,另外,社會人更明白:要想成事,僅靠一張名校畢業證書是沒有用的。

名利場

當然,無論演講品質如何,送嘉賓上台就是一項大工程。特別是邀請與本校毫不相乾的名人,學校還得費些工夫。美國《讀者文摘》雜誌就曾報導過這其中的流程。

學校首先要列清單。通常,由學生、校友和學校管理者組成的委員會將提供一份擬邀請演講嘉賓的名單,校長審核後最終定下最終人選。

知名校友通常是最合適的人。一來,他們對母校通常有較深的了解,感情深厚,演講效果也更自然,以成功人士的抬頭回校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榮譽。另外,校友們通常不會向校方收取任何費用,被邀請已經是天大的榮幸。比如,Facebook首席運營官Sheryl Sandberg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言時就未收取費用。對每個人而言,這都是雙贏。

定下人選之後,校方通常要提前一年發出邀請函。之後的流程就涉及到各方利益了。

聰明的成功人士出場絕不會免費。校方也明白,每年畢業典禮的觀眾不止是應屆畢業生,還有wifi覆蓋下的吃瓜群眾。畢業演講也是大學們品牌宣傳的最佳時機,特別是名氣不如藤校,但也想招到好學生的大學。關鍵時候花點錢還是必要的。

全球知名的藤校是例外,每年有無數演講嘉賓貼上來主動求演講機會,想要沾點名校榮光。這時,校方們幾乎不用花錢就能拿到頂級演講嘉賓資源。

大學們支付給嘉賓們的費用還不少。2015年,休斯敦大學為邀請美國著名男演員馬修·麥康納,支付了近12萬美元的費用。而在去年邀請已退休的宇航員斯科特凱利(Scott Kelly)時,又花費3.5萬元。羅格斯大學為記者比爾·莫耶斯(Bill Moyers)支付了3.5萬美元的演講費。而另外一位長露面的政客希拉裡的報價則更為驚人,據說她的一般性校園演講出場費高達27.5萬美金。

美國著名男演員馬修·麥康納

這些費用還不包括嘉賓們的機票、夥食和住宿費用。像奧巴馬這樣的重量級嘉賓往往不會像學校收取出場費,但校方必須承擔安保等責任,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預訂機構Speaking.com首席執行官Michael Frick曾公開對媒體評價道:“對外界而言,有人靠演講就能一小時掙4萬美金,這聽起來似乎很荒謬,但在我們的行業,這只是簡單的供求關係。”

不過,在這場交易中可別太指望每位嘉賓都能像喬布斯一樣,貢獻出排行榜最佳的演講。套用那句爛大街的網紅名言,成功的名人千篇一律,有趣的演講卻是萬裡挑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