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手機支付市場,運營商起個大早趕個晚集

C114訊 10月16日消息(特約作者 杜建民)刷手機付款已經越來越普及,而且作為新四大發明之一(高鐵、掃碼支付、共享單車和網絡高速),手機支付已經走向世界。今年國慶節後,支付寶發布了今年“十一國慶”黃金周中國人境外消費數據,全球十大“不帶錢包網紅目的地”同時出爐。來自支付寶數據顯示,中國人境外消費更新的趨勢顯著,全球各地迎來移動支付熱潮。廣大人民群眾熱衷使用手機支付,BATJ等互聯網大佬大推手機支付,那麽作為玩手機最早的企業,而且也是國內最早試點手機支付的運營商,現在手機支付市場處於什麽位置呢?

▲ 圖源:圖蟲創意

一、手機支付市場規模龐大,盈利能力也將增強

專業機構的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手機支付市場的交易規模達到了109兆元,同比2016年增長208.72%。整個手機支付市場規模連續3年實現了高速增長。預計未來三年,還將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長態勢。另外,從今年國慶假期出行和消費數據看,實現2018年手機支付市場的高速增長不但毫無壓力,而且是非常輕鬆。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18年國慶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7.26億人次,同比增長9.4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5990.8億元,同比增長9.04%,其中超過六成是通過手機支付實現的。隨著包括街頭商販在內的B端商戶到底持續增多,以及C端用戶使用習慣的不斷培養和提升,未來手機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必將不斷持續增長,手機支付業務的盈利太空有望將進一步提升。

按照支付行業通常和被廣泛認可的說法,移動支付(MobilePayment),也稱之為手機支付,是指交易雙方為了某種貨物或者服務,使用移動終端設備為載體,通過移動通信網絡實現的商業交易。移動支付所使用的移動終端可以是手機、PDA、移動PC等。移動支付主要分為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兩種,所說的近場支付,就是用手機刷卡的方式坐車、買東西等,很便利。遠程支付是指:通過發送支付指令(如網銀、電話銀行、手機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過郵寄、匯款)進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電商,掌中充值,掌中影片等屬於遠程支付。手機支付標準的制定工作已經持續了好多年,其中主要是中國銀聯和中國移動兩大陣營在比賽。從標準制定上,就可以看出,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在手機支付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發言權。然而,在市場經營中,借用網友的話或許這也無法改變“然並卵”的現實。

二、手機支付市場玩家眾多,奈何寡頭已現

根據2010年6月21日央行發布《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分類,第三方支付業務主要分為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和銀行卡收單三類。其中網絡支付又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年6月,央行下發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包括中國銀聯、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快錢等企業獲得經營許可證。截至2018年年初,我國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實體超過240家,其中具備網絡支付(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牌照的實體大概在110家左右,具備移動電話支付牌照(手機支付牌照)的實體約有40家。從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要求看,支付牌照的發放和監管已經越來越嚴格,不但牌照發放數量越來越少,而且還有企業被注銷牌照的。經過一段時期的經營發展,第三方支付市場開始集中。截至2017年6月26日,央行共公布了四批共計185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牌照續展結果,其中有10家支付公司不予續展。除了市場吸引外,牌照的稀缺性也成為促使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交易價格的水漲船高的原因之一。從牌照交易案例看,一張經營範圍為互聯網支付牌照的市場價格約5億元,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兩項經營業務牌照超過6億元,擁有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銀行卡收單三項業務牌照價值超過10億元。

根據個人生活體驗,支付寶和騰訊支付(微信+財付通)出現的頻率最高。易觀發布的《中國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8年第1季度》用更詳實的數據佐證了支付寶和騰訊支付在手機支付領域的絕對主導地位。易觀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環比增長6.99%,總交易規模達到了403645.1億元人民幣。其中支付寶佔據了53.76%的市場份額,包含微信支付、財付通在內的騰訊支付則是以38.95%位列市場第二。位列市場第三的壹錢包則僅僅隻獲得了1.33%的市場份額。作為移動支付市場領頭的兩駕馬車,支付寶、騰訊支付(微信+財付通)處於絕對的頭部位置。

三、起步早業務全,運營商也曾為手機支付努力過

從時間節點上看,運營商起步遠早於銀聯(中國銀聯,一般簡稱銀聯,成立於2002年3月,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總部設於上海)。有資訊顯示,最早在1999年,中國移動與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部門合作,在廣東等一些省市開始進行移動支付業務試點。2002年,中國移動在廣州即開始小額移動支付的試點;2004年銀聯也常常開展以手機和銀行卡綁定的移動支付合作。2006年中移動在廈門啟動近場支付的商用試驗,隨後的2008年近場支付試點擴大到長沙、廣州、上海、重慶。2010年銀聯聯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18家商業銀行,以及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兩家電信運營商,及部分手機制造商共同成立“移動支付產業聯盟”。2012年6月21日,中國移動與中國銀聯簽署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協定。至此,三大運營商都開始與中國銀聯開展合作。2011年6月,央行下發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後,三大運營商紛紛成立了移動支付公司:中國移動於2011年7月成立中國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聯通於2011年4月組建了聯通沃易付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電信2012年3月成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三大運營商移動支付子公司同時在獲得央行頒布的支付業務許可證。

從業務範圍上看,根據研究機構的統計顯示,同時具有預付卡發行與受理、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四類業務“全牌照”的公司僅有10家,可以說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運營商是第三方支付的全牌照運營企業之一。另外還有14家公司同時具有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這三類最有含金量的業務資質,包括騰訊、阿里。從企業性質上看,有國資企業直接或間接出資設立(已計入上市背景的公司雖有國資入股但不再計入其中)大概有30家左右,運營商是其中之一。從經營成果看,不同研究機構公開的各自數據現實,無論是活躍用戶數、交易筆數,以及交易總額等指標,三大運營商或許都不樂觀。在綜合市場份額方面,截至去年年底,支付寶:53.70%,財付通:39.12%,壹錢包:1.39%,連連支付:1.02%,聯動優勢:1.02%,易寶:0.57%,快錢:0.48%,百度錢包:0.29%,其他:2.41%。三大運營商的份額隻體現在了“其他”中。

從上面的資料中,我們可以得知中國移動是最早試水手機支付的實體,三大運營商也是開展手機支付業務較早的企業,運營商的國資性質本應成為第三方支付最好的信用背書,然而這些沒能使其獲三大運營商獲取與此相匹配的市場地位。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三大運營商處於遠遠落後於以支付寶和微信為代表的BATJ等互聯網大佬的地位。造成如此結果的原因,相信移動互聯網行業的從業者和研究認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缺乏互聯網基因,國資背景不敢玩燒錢,可能是廣大讀者認定的較為統一的原因。除此之外,我們還認為,運營商從不抱團取暖,甚至相互彼此拆台,或許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如果短期內解決不了互聯網基因的問題,自身又無法改變國資背景不敢燒錢的現實,那麽抱團取暖為何不能成為運營商的現實選擇呢?(杜建民為C114特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