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拉肚子到死亡,不到12小時!夏天腹瀉可引發腦梗心梗,血淋淋的教訓!

夏天,誰還不拉肚子?

沒錯,夏天拉肚子很常見。

播放GIF

很多人都把拉肚子

簡單歸根於吃壞東西

但你可能不知道

拉肚子也能引發腦梗心梗

嚴重的還能要命

1

身體早已發出求救信號

只是沒人注意到

5個小時前,這位65歲的男性患者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了急診科。

「醫生,我肚子痛,拉肚子,可能吃了過期的綠豆糕。」患者說,7個小時前他開始出現上腹痛和腹瀉。

「醫生,能輸點消炎藥嗎?」患者的妻子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患者有些蒼白的面色引起了醫生的重視:「你的血壓現在只有80/46mmHg,已經休克了,要做份心電圖檢查,抽血化驗,然後點滴治療。」

「檢查不用做,就是吃了綠豆糕,拉肚子。」

醫生說了最通俗的解釋:「不檢查,我怎麼知道指標高低?不知道指標高低,我怎麼知道給你掛多少藥水?」。

其實醫生最擔心的是:患者腹瀉乏力,感染程度如何?電解質情況如何?患者休克,有沒有合併其他情況?患者腹痛,真的只是胃腸道痙攣性疼痛?

或許是看見醫生態度比較堅決,家屬再也沒有說話。第一時間做了一份心電圖,並沒有明顯的異常。

然而,就在做完第一份心電圖不到4分鐘的時間內:患者的病情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快過來,室顫了!」另一位醫生急叫道。

按壓、除顫、呼吸機、深靜脈、多巴胺、去甲腎、腎上腺素、利多卡因、艾斯洛爾、氯化鉀、硫酸鎂......

談話、下病危、簽字、彙報、會診......

在距離第一次腹瀉僅12個小時之後,這位患者最終還是沒有敵過死神的魔掌。

或許有人問:「為什麼患者的病情會突然惡化」。

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的患病,更不會莫名其妙的突然出現病情變化。

醫生之所以會這麼覺得,是因為沒有人注意到,那些發生在患者身體內的細微變化和身體早已經發出,卻被所有人忽視的求救信號罷了!

2

幸好在醫院發病

不然下半輩子就要臥床了

哈爾濱60歲的陳女士一周前去參加鄰居的婚禮,回家之後開始腹瀉,連續兩天,每天拉水10多次,直到開始發燒,她才到醫院去檢查。

在黑龍江省醫院消化內科,劉穎副主任診斷陳女士嚴重脫水,還有低鉀血症,正要給她開藥時,陳女士突然偏癱,躺在地上一側身體動彈不得,說不出話來,醫生馬上把她送到腦外科搶救。

陳女士因為嚴重脫水,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幸好在醫院發病,搶救及時,不然下半輩子可能就要臥床了。

3

兩根冰棒加一碗冷麵

直接急性心梗發作

哈爾濱67歲的趙女士,因為天熱連吃了兩根冰棒加上一碗冷麵後,開始上吐下瀉。

吃了點藥片,但是沒有太大的改善,直到腹瀉的第三天夜裡,趙女士感覺胸痛,大汗淋漓,緊急叫了救護車送到了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痛中心。

醫生為趙女士量了血壓,高壓80,低壓60,通過心電圖顯示,趙女士被診斷為急性心梗發作。

4

腹瀉致死率排在第四位

電解質紊亂後果非常嚴重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腹瀉的致死率僅次於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之後,高居各種疾病死亡率的第四位。

而這位年逾六旬的男性患者,常年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大多數情況下心臟便存在或輕或重的問題。

在出現腹痛腹瀉時,患者和家屬都沒有在意,隻不過認為這只是普通的拉肚子而已。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對於那些患有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來說,發熱、腹瀉、嘔吐、大量出汗後的電解質紊亂,往往可以誘發嚴重的惡性心血管事件。

也很少有人知道:有些不典型癥狀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是會以腹痛為首發的臨床表現。

對於這位患者來說:最大的可能便是:

多次腹瀉後電解質紊亂,加之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存在,最終誘發了心臟異常。

5

腹瀉三大誤區

千萬別再犯

誤區一:腹瀉了就靠吃止瀉藥

夏季腹瀉多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若一腹瀉就吃止瀉藥,也就意味著體內的「有毒物質」滯留,會加重對腸道環境的損害,威脅有益菌,很可能再次出現更嚴重的腹瀉甚至誘發腸道疾病。

建議一般情況下,一天腹瀉不超過3次,不必急著吃止瀉藥、消炎藥等藥物,適當多喝些水,吃點粥,補充淡鹽水。

誤區二:任何腹瀉都吃抗生素

腸道中的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類細菌處於相對平衡的狀態,以維護腸道健康。服用抗生素會同時殺害有害菌及有益菌,不僅會導致有益菌死亡,還會造成對抗生素不敏感的病菌大肆繁殖,破壞菌群環境,反而加重病情。

如果病情嚴重,建議到醫院進行化驗,明確致病菌種類,再遵醫囑選用藥物治療。

誤區三:出現腹瀉不採取任何措施

腹瀉是一種自限性疾病,有自愈的可能,但若毫不在意,也可能出現更大的隱患,如:腹痛、頭痛甚至肌肉麻痹、呼吸衰竭。

建議腹瀉時,應兼顧「排毒」與「止瀉」,以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對於輕微的腹瀉,一般專家都會建議加強可溶性膳食纖維的攝入。同時,腹瀉剛好轉時也不應掉以輕心。

1. 圖片來源於網路。作品版權及觀點歸原作者所有。

2. 所有轉載均標明原始來源與原作者,如儘力核查未能發現原始出處和原作者,則默認「來自網路」。若有疏漏歡迎原作者聯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