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孔子與秦始皇,哪一個貢獻更大?越是偉大的人物,其價值越難發現

秦始皇怎麽可以跟孔子相比?我們不否認政治實踐家的歷史地位,但是要論對中國歷史的深層影響力,秦始皇跟孔子遠不在一個層次。

估計有人不服:秦始皇創建的帝製文化,影響中國兩千多年,孔子的儒家思想充其量是敲邊鼓,二者孰優孰劣不是一目了然?

拿“實用主義”衡量思想文化,本就是膚淺的表現。舉個例子,你能說愛迪生因為發明眾多,他就比愛因斯坦偉大嗎?

秦始皇的偉大,是因為他站在了歷史的風口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也是帝製文化開始的標誌性人物。因此,人們產生一個誤解:中國兩千年帝製文化,是秦始皇的發明專利。

秦始皇最偉大的兩個貢獻,一是兼並六國統一天下,二是以郡縣製代替分封製,結束了中國的封建時代。這兩個貢獻,都不能算作秦始皇的“發明”,而是歷史的繼承和發揚。

1.帝製文化是歷史的選擇,秦始皇只是繼承者

賈誼在他的《過秦論》中,有“奮六世之餘烈”的說法,指出秦始皇的功績,是建立在六世先祖功業之上的,作為給歷史畫上句號的秦始皇,可以說是“摘果子的人”,變成省略號他就不是合格的君主。

如果非要將秦國歷史中的某個人物,拿出來跟孔子比較,我認為是商鞅,即便秦孝公的功績,也絕不在秦始皇之下。

很多人將商鞅變法的歷史價值,僅僅停留在秦國內部經濟改革和軍事改革的層面,這種觀點根本沒看清商鞅變法的核心。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打碎西周的分封製,建立王權獨裁體系,實現中央集權管理模式。

商鞅的這個思想,不就是秦朝的帝製文化核心嘛!所以,秦朝的文化塑形,其奠基人是商鞅,秦國六世君主秉承這個思想,推進秦國改革,才最終站在了歷史的前沿。

我們不能被“始皇帝”的稱號迷惑,誤以為秦始皇是新時代的開山鼻祖,其實他就是對商鞅變法,及六世先祖功業的繼承和發揚。

2.從法家到秦法,秦始皇終生的夢魘

秦始皇作為法家思想的踐行者,他的秦法既是功績,也是敗筆。以功利的眼光來看,法家是先秦諸子唯一的勝利者,可是秉承法家思想的秦國,為何會二世而亡?先進的思想,生命力為何如此脆弱?

顯然,從法家思想的精神指導,到秦法的實踐操作之間,出了大問題。

這個大問題就是,秦始皇過度抽取了法家思想中“輕民”、“賤民”的糟粕,實踐中迷信法律所構造的“精致”社會關係,企圖消滅中國傳統的文化因素,對社會結構的奠基性影響。

所以,在秦法中只有冰冷的“齒輪咬合”般的剛性協作關係,缺少文化對社會矛盾的柔性彌合。當齒輪的某一個環節出現脫扣,就面臨整個系統崩塌的危機。

這就是政治實踐家的難度,我們不否認秦始皇的功績,作為站在歷史風口的政治家,他完成了歷史賦予的責任。但是就思想體系的傳承來看,秦始皇做得很不成功,是秦國二世而亡的主要責任人。

孔子的偉大,在於他締造了文化基因

孔子窘迫的一生,驗證了一句話:越是偉大的東西(著作、思想、人物),越是難以被社會接受,越是有深遠價值的東西,越是看著百無一用。

比如儒家思想,從孔子創立儒學後,他及他的弟子顛沛流離一生,沒有人能接受他的思想。反而是被董仲舒改造變異了的新儒學,卻登堂入室,變成帝製文化的核心思想。

晚清時期,全社會喊出“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儒家文化,把中國落後的罪責,一股腦算在夫子的頭上。

其實這是很不客觀的看法!

1.儒家思想創立了一套符合農耕文明的價值體系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為何笑到最後的是儒家思想?因為古代中國是農耕文明,儒家思想是農耕文明的價值體系彰顯。

人類的生存,歸根到底都是文化生存,什麽樣的環境決定什麽樣的生存方式,什麽樣的生存方式就會產生什麽樣的文化,而文化又必須表現出對生存方式的維護和促進,才能成為共同的價值觀,進而推動社會發展進步。

道家思想為何不能成為主流?因為它代表的是原始遊牧文明的思想;墨家思想為何不能成為主流,因為它代表的是開放環境下的商業文明。

法家思想為何一度成功?因為法家思想乾掉了農業文明發展過程中,奴隸製莊園結構經濟模式,解放了農業生產力。

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的恰恰是維護奴隸製莊園結構模式,所以孔子終生不得志。但其文化低層依然是農耕文化,所以保留了被後世改造的可能,這就是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在孔子思想基礎上,可以不斷發展儒家思想的文化起點。

2.儒家思想對中國農業文明時代的發展貢獻巨大

毫無疑問,沒有儒家思想,就沒有中國兩千多年的偉大歷史進程。

在晚清之前,中國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因為那時候農業文明是地球上最先進的生產力,而孔子儒家思想,就是維護農業文明的生存載體。

比如儒家思想的家天下結構,是因為它適應了農耕文明,以親緣關係為紐帶的生產方式。又比如儒家強調尊卑孝道,是因為農耕文明血緣結構關係的自然生發。再比如儒家封閉保守的內斂特性,是因為農耕文明守著固定土地生存的自然狀態。再比如儒家強調德治,是因為農耕文明的社會關係,以德治維護成本最低廉,也最具備柔性。

正是儒家思想對農耕文明高度凝練,高度適應,和積極維護,才有效推動了中國歷史的快速發展。

3.不能超越時代來評價儒家思想

現代人通常拿中國近代的弱後,歸咎於儒家文化。誠然,儒家文化在工業文明面前,表現出了不適應,阻礙了中國向工業文明的跨越,但那不是儒家思想的錯,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就像一個人,他在青壯年時期可以憑借力氣奉獻價值,你不能要求他年老體衰,依然保持原有的狀態。

儒家思想本來就誕生於農業文明,也服務於農業文明,它理所當然地與工業文明相抵觸。人類也不存在一種思想,可以適合任何一種環境,所有的思想,最終被淘汰才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

對儒家思想,我們應該謹記兩點:

不能忘記儒家思想曾經的貢獻,否則就是數典忘祖

拋開功利主義,對儒家思想抽象繼承

儒家思想雖然不再是現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也不能對現代社會起到決定性影響,但是儒家思想中的很多價值觀,對今天的社會依然具有指導意義。

比如,儒家講求個人修養,主張親緣孝道,強調積極的人生價值論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可以抽象繼承的寶貴精神財富。

歷史的締造者與歷史的自然選擇者,哪一個重要

孔子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塑造了中華文化的內質,也成為每一位中國的文化基因,這個影響力歷史無二。

秦始皇雖然是帝製文化的重要奠基人,但從重要性看,他只是帝製文化的繼承人和推動者,而不是思想源泉的發端,是歷史的選擇正好落在他的肩上。

所以,毫無疑問,孔子的歷史價值,是秦始皇遠遠無法相提並論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