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細數百年前的假照片,慈禧、袁世凱也曾被PS

慈禧太后被黑心古董商PS進家具照片中。

假照片中的慈禧就是從這張照片中摳出去的。

1907年,清政府內的清流派和北洋派之間矛盾加劇,黨爭上升到白熱化的階段,史稱“丁未政潮”。據說,北洋派的袁世凱為了扳倒清流派的政敵四川總督岑春煊,指示別人將岑的照片與康有為、梁啟超的照片拚到一起,做了一張假合影,呈給慈禧太后。彼時慈禧太后正對“戊戌變法”一案“漏網”的康梁二人恨之入骨,見岑春煊竟然和康黨混在一起,大怒,將岑春煊開缺回鄉。這件事在很多文獻裡都有記載,但一百多年過去了,一直沒發現這張造假的合影。因此,歷史學者認為,這極可能是一則“野史”。

岑春煊與康、梁的假合影可能並不存在,但在暗房裡利用物理、化學的手段修改照片的技術(也就是今天俗稱的“PS”),在當時的中國並不鮮見。本版上這張慈禧太后坐在屏風前的照片,就是一張比較有代表性的假照片。慈禧太后身後屏風上貼著一張橫幅,寫著“大清國當今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聖母皇太后”,落款“光緒癸醜年”。看起來這似乎是慈禧太后在1903年拍攝的一張坐像。不過,這張照片中擺滿了家具,人物坐在那裡顯得很局促。旁邊的擺件用玻璃罩保護著,比慈禧還高,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被打翻。

觀察照片左邊的宮燈底座,光線明顯是從左邊以一個很低的角度射進來的,可是慈禧太后下巴的陰影集中在左下方,顯然光源位於右上方。如果一個場景有多個從不同方向射來的光線,照在人物或陳設上應是疊加效果,而不是像照片中這樣互不干涉的樣子。另外,擺在慈禧太后左前方的香幾,也有光源錯亂的現象。香幾右邊兩條腿,都是只有左邊亮,說明光線從左邊照來,沒有受到來自右上偏中的光源影響。以上疑點都說明:這張照片是PS的,慈禧太后是被強行加進了這個擺滿家具陳設的環境中的。

這張假照片具體是誰做的,已難考證。不過,他們把慈禧太后合成到另一個場景中去,顯然是為了讓她給這些家具、陳設做“代言”。假照片中,慈禧太后身後是一架巨大的木屏風,四周刻著古雅的夔紋,屏風主體嵌著玉石雕刻的山水圖案,下部還有畫著松鶴延年圖案的瓷板。慈禧座椅兩旁各有一張高幾,上面擺著仿書形瓷擺件,並用玻璃罩保護起來。兩邊上方稍遠處各有一柄宮燈。座位前擺著的小香幾上,還放著一套茶具。筆者推斷,主使製作這張假照片的極有可能是個古董商。為了把自己出售的古董和家具,與皇家沾上邊,賣個好價錢,他們強行把慈禧太后“拉”進來當代言人。

不獨慈禧太后的照片被PS,當時另外一位政治人物——袁世凱也曾被PS。

日本某期刊在1912年刊登的袁世凱穿西式禮服打領結的照片。

被篡改的袁世凱照片的母本。

上圖為《倫敦新聞畫報》發表的袁世凱和莫理循合影,莫理循是被PS到這張圖中的。原圖來自一組袁世凱照片中的一張或幾張(下三張)。《倫敦新聞畫報》的修圖甚至用到了畫。從細節對比看,圖片中莫理循拿著紙張的手應該還是秘書蔡廷乾的手,但是扶著袁世凱的手,明顯是畫上去的,嚴重失真。袁世凱拿筆的手在留存的原圖中也未見,以這種手勢拿當時中國人普遍使用的毛筆,很不合常理。這很可能也是英國媒體想當然地按西方握筆姿勢畫出來的。

1912年2月14日,袁世凱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次日,他剪了辮子,但袁世凱剪辮子並沒有留下照片記錄。為了說明中國從帝製進入共和,日本某媒體1912年3月14日刊載了一張袁世凱穿著西式禮服,打著領結的照片。實際上,這篡改自袁世凱的另一張照片。目前為止,袁世凱存世的照片中,要麽穿著軍裝,要麽穿著中式服裝,從沒有出現過穿西裝的照片。

如果“換件衣服”還無關大雅的話,那麽用上“換頭術”的照片,就有些過分了。袁世凱的政府組閣後,聘請曾任《泰晤士報》的記者、英屬澳大利亞人莫理循為顧問。

1912年8月31日,英國版的《倫敦新聞畫報》頭版刊登了袁世凱和莫理循的一張合影:袁世凱一身便服坐在桌前,轉頭看著站在一旁的莫理循,兩人似乎正在討論政務。這張照片向讀者傳達出一種信息:作為英國公民的莫理循,對袁世凱代表的中國政府,有著重要的政治影響力。

實際上,這是一張造假的照片。據莫理循在回憶錄中寫道:“許多圖片新聞刊載有我的畫像,最有趣的是偽造我站在袁世凱身旁並以一份文件請其過目的那張畫像。這是總統和他的秘書蔡廷乾的快照,不過蔡的頭被我的頭取而代之了。”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徐家寧

監製:陳岩

編輯:孟紫薇

流程編輯:孫昱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