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選擇國際教育家長的焦慮:疫情之下還要讓孩子出去留學嗎

當下很多家長為孩子規劃了以出國留學為目標、長時間跨度的教育路徑,但突如其來的疫情等將這些家庭的教育計劃被打亂,被擱置,家長們的心裡開始產生各種各樣的焦慮:既定留學路線是否需要調整?充滿不確定性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教育方向應該是什麽樣?

家住上海的王律師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家老大今年14歲,在一所雙語私立學校就讀9年級;老二11歲,在一所上海知名重點中學國際部就讀6年級。王律師給兩位孩子都選擇了非國內傳統的教育方式與環境,他計劃未來讓孩子出國留學,而非在國內參加高考。

他希望孩子將來在行萬裡路之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所以讓他們先在有英語的學習環境下讀書,通過潛移默化來掌握另一門語言。

王律師的選擇是當下國內家庭教育計劃的一個典型,尤其對於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中國中產及以上家庭而言,教育的賽道早就不止一條了,高考只是家長的選擇之一,出國讀大學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並且出國留學低齡化(包括小學和中學,以高中為主)趨勢在擴大。

王律師稱其身邊很多朋友都考慮送孩子到國外留學,“其中上海的家庭大部分是從小學開始就選擇體制外學校,外地的朋友有的是先讓孩子接受體制內教育,然後直接留學。”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許多家庭開始對原本的留學計劃產生了動搖,甚至改變。今年以來,王律師也經常聽自己孩子說班上原來準備移民轉學的同學,其行程安排因故暫停。

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數據,今年6月僅數十人持國際留學生簽證入境,而去年同期約有4.5萬人。澳教育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被錄取但推遲入學的國際留學生超過6.5萬名,有的學生甚至將複學日期推遲到了明年或更往後。

就王律師觀察身邊人群,孩子已經上高中的家庭當下就面臨是否按原計劃留學的選擇,以及後續相應安排,這些家庭確實焦慮情緒比較明顯。

疫情讓國際教育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突然之間許多家庭面臨教育規劃的再選擇與調整,他們迷茫:“現在整個都亂套了,孩子的教育要何去何從?”

對此,愛文深圳校區校長Ted Faunce首先建議家長保持冷靜,不要將自己焦慮心態投射到孩子身上。

“未來教育:在不確定性中成長”OPEN.ed公開教育論壇

全球化進程很可能以一種新的形式往前走

近日,在愛文世界學校深圳校區主辦的“未來教育:在不確定性中成長”OPEN.ed公開教育論壇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澤湘、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和Ted Faunce等多位資深教育行業從業者,分享了他們在疫情衝擊改變世界格局的時代背景下對未來國際教育的思考。

李澤湘稱,當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困難倍增,他以前香港深圳往返非常簡單,現在來回就是28天,“這讓我覺得非常不習慣”,但疫情推動之下,世界產業格局、人的生活模式都會發生很多改變。他認為科創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學會把握不確定性,把危變成機。

俞立中認為,在認清不確定性後,我們還是可以看清某些基本規律,例如“不同國家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連接,並不會就此停止,因為世界未來的發展有這個需求。”

在俞立中看來,全球化進程在疫情過後,很可能是以一種新的形式往前走,“人類是理性的動物,大家會思考問題,世界的和平,世界未來可持續的發展,都需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溝通、交流、合作,這是一個大趨勢。”

正如王律師表示,當下環境對自己家庭教育安排也會產生影響,例如再次評估美國這一條留學線路的風險。但孩子留學這一教育大方向沒有變化。

在線教育的個性化嘗試

主推雙語教學的國際學校也是受疫情衝擊較明顯的行業之一。首先今年以來,因為疫情關係,許多外籍老師未能如期來中國工作,愛文深圳校區也面臨這種情況。除了盡可能補充師資以外,愛文也開展了線上教學。

2020-2021學年度,愛文深圳校區已經開設2歲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6 歲預備班。鑒於目前學生偏低齡化,“網上課堂”並不是幼兒教育的最佳方案。

2-6歲的小朋友宅在家裡,無法在校園裡玩耍學習、與老師同學面對面互動,對年幼的他們而言“網上課堂”是否必要?愛文深圳幼教部認為通過網上課堂,讓他們保持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讓他們與老師和學校保持聯繫、讓他們保持學習的熱情,直到回歸真實校園的那一天,才是這些年幼的孩子最需要的。

從疫情初期到現在,愛文深圳幼教部從最初的線上活動到現在進行的“家庭學習體驗項目”。內容包括中文閱讀、英文閱讀、數學思維培養、室內活動、科學實驗、居家遊戲、親子活動等等。

Ted Faunce認為數字化教育對學校和老師提出了一個新要求,就是要保持適應性和開放心態。這中間有很多的困難需要克服,“但當下正是我們需要去學習和改進的時機,我們的教育未來還是有很多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