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是如何治療骨關節病的

骨關節病包括增生性骨關節炎、退變性關節並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其發病機理是: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出現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或出現滑膜增厚等變化,從而發生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而導致關節變形。因此,當病變關節承受異常重量時,就會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通常,該病好發於手指、腳趾、跟骨、膝、髖、頸椎等關節部位。

中醫認為,骨關節病屬於「痹症」範疇,多為肝腎虧虛、氣血瘀滯所致,按照該病發生的原因可將其分為多種類型。那麼,中醫怎樣治療各種類型的骨關節病呢?

1.肝腎虧虛型:該型的骨關節病主要表現為手指、腳趾、跟骨、膝、髖、頸椎等部位關節疼痛。疼痛以酸痛為主,疼痛部位喜按喜揉,遇勞痛甚,休息時痛輕,常反覆發作。該症患者還常伴有腰膝無力、面白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等症。此類患者在治療上應以補益肝腎為主,可選用杞菊地黃丸加減,其方葯組成為:枸杞子、菊花、生地、熟地、山藥、棗皮、茯苓、澤瀉、丹皮、天冬、麥冬、石斛各10克,每日一劑,用水煎服。也可選用中成藥骨刺平片,每次口服5片,每日服3次;或選用壯骨關節丸,每次口服6克,每日服2次,早晚飯後服用;或選用天麻片,每次口服4片,每日服3次。

2.瘀血阻滯型:該型的骨關節病主要表現為手指、腳趾、跟骨、膝、髖、頸椎等部位關節疼痛,該種疼痛痛有定處,動則加劇,痛劇者不能轉側,痛處拒按。該症患者常伴有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澀。此類患者在治療上應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主,可選用桃紅四物東加減,其方葯組成為:桃仁、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水蛭、三七(研粉)、地龍、黨參、蒲黃各10克,全蟲、紅花各5克,每日一劑,用水煎服。也可選用中成藥活血止痛膠囊,每次口服4粒,每日服3次;或選用雲南白藥膠囊,每次口服2粒,每日服2次;或選用腰息痛膠囊,每次口服2粒,每日服3次。

3.風寒濕阻型:該型的骨關節病主要表現為手指、腳趾、跟骨、膝、髖、頸椎等部位關節疼痛,該種疼痛有沉重感,常逐漸加重,雖靜臥也不緩解,遇陰雨天疼痛加劇,疼痛部位常轉側困難。該症患者常伴有舌苔白膩,脈沉而遲緩。此類患者在治療上應以祛寒行濕、溫經通絡為主,可選用蠲(音捐)痹東加減,其方葯組成為:羌活、薑黃、當歸、黃芪、赤芍、防風、桑枝、桂枝、葛根、獨活、威靈仙各10克,炙甘草5克,每日一劑,用水煎服。也可選用中成藥寒濕痹顆粒,沖服,每次服10克,每日服2次;或選用骨刺消痛液,每次口服30毫升,每日服3次;或選用追風透骨丸,每次口服6克,每日服2次。

骨關節病患者除可內服中藥外,還可外用下列中成藥配合治療,以便提高療效:

(1)中華跌打丸:取本品1-2丸,研碎,加適量白酒,將其調為稀糊狀,將葯糊均勻地塗敷於關節疼痛處,用紗布包紮,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外敷時可適時在敷料上滴入白酒,以保持濕潤,藉以增強療效。一般患者連續用藥7-10天,即可起到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2)腰痛靈膠囊:取本品4粒,於睡前半小時用黃酒對少量溫開水送服;另取腰痛靈膠囊2粒,去掉膠囊,用黃酒將其調為稀糊狀,外敷於患部疼痛處,用紗布包紮,用膠布固定,每日換藥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用藥兩個療程,可起到活血通絡、散瘀止痛的作用。

(3)傷濕止痛膏:取本品一張貼於關節疼痛處,每日換藥一次,可起到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也可選用麝香追風膏、麝香虎骨膏、雲南白藥貼膏等。

(4)骨痛貼膏:取本品一張貼於關節疼痛處,每次(每張)貼敷12小時,每日貼一次,7天為一個療程,連續用藥1~2個療程,即可起到祛風散寒、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5)正骨水:取少量本品放於手掌上,然後用手掌將患處皮膚按摩至有溫熱感,再將熱水袋放在患處熱敷,每次敷10~30分鐘,每日敷2~3次,可起到活血祛風、通絡止痛的作用。

(6)骨質增生一貼靈:取本品一張貼於關節疼痛處,每次(每張)貼12小時,每日貼一次,15~20天為一個療程,可起到活血化瘀、散寒通絡、除風祛濕、散結止痛的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