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個模子做不出個性的“產品”

  成錦平已經當了23年的一把手校長,從1986年海門中學的一名普通老師,到1995年在海門中學當校長、教育集團董事長,轉而任南通第一中學和南通大學附屬中學的校長,現在他的身份是南通中學校長。“眼下談‘適合的教育’特別具有現實意義。” 成錦平說。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蔡蘊琦 張琳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陳儼 攝

  一把尺子和一種價值標準

  做了多年校長,也“轉戰”過各種不同類型的學校。成錦平對當下的教育有自己的困惑,“現在的普通高中,幾乎是千校一面,為什麽?簡單來說就是一根標尺的引導和一種價值的推動。”終端只有一把高考“尺子”,引導著整個社會、家庭、學校都會按這把“尺子”去比較高下,學生應試應的是一個標準,那學校培養自然也會只有一個模式;二是現在整個社會認為孩子成功的標準是成名成家、有權有錢,這種價值標準也推動家庭和學校對孩子未來發展走向設定單一,出現了高中教育變成了“精英教育”、而大學教育卻是“大眾教育”的奇怪現象。成錦平認為,從這個角度而言,“錢學森之問”如果隻讓教育部門來思考、來回答,就有點狹窄了和為難了。

  而從現實來看,教育又特別需要正本清源,回歸原點。首先,新的形勢下,中國正從製造大國向創新強國轉變,我們不能守陳,一種模式的教育與社會發展不匹配、與學生興趣不匹配,我們需要個性化的教育;二是從人才發展角度看,確實存在一批拔尖創新型的孩子,需要去引領、去提供特殊的平台。如果沒有這方面意識和行動,對國家和學生都是不負責任的;三是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應該是多樣化的、是分層的,而如果家長們希望學校把自己的孩子都當成領袖、精英來培養,讓一個孩子承載了幾代人的期望,這也會造成很多現實的衝突。比如瘋狂擇校、補習班的超前教學等問題。當前,有一些觀念看上去是矛盾的,當強調社會公平時,我們會突出教育機會要均等和教育資源要均衡,但當強調拔尖人才培養時,我們又突出教育要分層。其實,這看上去水火不容的矛盾就應該用“適合的教育”去理解。

  “適合的教育”的內涵是多樣化

  成錦平認為,所謂適合的教育,是指我們的教育要能適合多樣化學生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多樣化活動舞台,多樣化的課程體系,多樣化的管理策略,使學生能有多樣化的選擇。“凡事必求其適”,即要適時適地適人,關鍵是適人。

  一是教育工作者的理念需要調整、改變,學生是個性的、多樣的,而現在的教學方式太強調統一性。二是學校提供的課程應該是豐富的、分層的,要強調可選擇性。即使是必修課,如數學,也應該分層次。這輪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就是增強課程的選擇性,這其實也為適合的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證。三是學校也應該有豐富的育人模式。適合的教育,應該是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比較多的是討論式、研究式、項目式學習,而我們現在的課堂,恰恰這幾種方式很少,這一點我們要向國外的先進課程學習,比如IB課程,非常強調跨學科、主題式學習。“我記得我在海門中學工作時,特別注意營造科技發明的氛圍,比如開設發明創造課程,組織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舉辦發明創造大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培養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取得科技發明金獎的孩子。有個學生叫顧臻,當時拿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發明一等獎,現在在美國研究如何用芯片自動控制胰島素的攝入,非常出色,已經成為美國傑出的青年科學家。所以,只有差異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各具特色的人才,一個模子是做不出個性的‘產品’的。教育尤其不能急功近利,培養人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相信,堅持做、長期做,一定會看出效果。”

  “適合的”也應該是“適度的”

  所謂適合的教育,還應該是適度的教育。“適度”是與“過度”相對應的,比如超前學習,超難度學習,超量學習都是“過度”的。現在社會上流行“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就把孩子送到少兒培訓機構學奧數、學藝術、學外語,其實這些做法絕大部分屬於“過度”的教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十分有害。即使前蘇聯教育家讚可夫提倡的五個教學原則中,即高速度和高難度的教學原則,也應該理解為要求“適度”的。所謂高難度就是要學生在學習上有一個“跳”的過程,學術上要有挑戰性,只要懂了就應該往下學習,而不是原地踏步,但不是越難越好,也要注意難度分寸。而高速度則是要提高思維品質,不能搞大量、機械的重複,要通過擴大知識的廣度求得知識的深度。這些原則儘管有一定的普適性,但對極少部分超常發展的孩子更加合適有效,對大部分孩子並不十分適合。

  校長眼中 “適合的教育”:

  “適合的教育”應該是個性的、多彩的、分層的教育,還應該是科學、人文、藝術三位一體的教育。

  校長檔案

  成錦平,1963年2月出生,1981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1995年起擔任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現擔任江蘇省南通中學校長,他是教育部教育裝備專家組成員,教育部校園資訊化專家組成員,教育部教育培訓特聘講師,江蘇省首批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江蘇省物理特級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校長的三點提醒

  1    評價標尺應該多樣化

  在南通中學,除了期末考試是全科考試外,平時有大量的單科競賽,此外還有藝術節、科學節、體育節以及各種豐富多彩的難忘教育主題系列活動。他們為學生設定多樣化的活動平台,讓學生展現自己的個性,同時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評價標尺,讓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但是,有差異的教育,並不意味著教育每一個學生時都體現出差異性,特別當班級授課製仍然是主要教學組織方式時,確實也無法做到。當下,針對不同群體的‘套餐式’的教育是比較現實的一種考慮。它既有適合個性的不同,又有體現共性的統一。”成錦平說。

  2    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成錦平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適合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環,100個學生就是100個鮮活的生命、100個不同的心理品格,如果不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有可能會扼殺一大批孩子。我們太過於強調學習,常常會忽視對學生的心理差異的關照。在這一點上,家庭教育尤其應當引起高度重視。現在的寄宿製學校教育其實也有利有弊,儘管學生的學習時間得到更多的保證,效率也更高,但當他們有心理衝突時卻得不到及時傾訴、宣泄,而家庭則可以彌補這點,走讀的學生整體來說心理壓力比較小、心態陽光、很少有嚴重心理障礙。因此,在寄宿製學校中,更要注重創造機會促進孩子、師生之間的交流。

  3    生涯規劃教育不可或缺

  成錦平特別指出,“我們現在是三年高中學習,三天填報志願。即使是所謂的填報指導也往往是技巧性的,怎麽用好每一分啊,怎麽體現專業梯度啊,怎麽以太空換分數啊,等等。但是忽略了填志願最重要的兩點,你的特長在哪裡?國家的需要是什麽?曾經有個針對大學一年級末學生對改專業的調查,竟然有75%左右的學生表示想改專業和學校,可見當時的填報有多草率、盲目!在南通中學,我們一直重視生涯規劃教育。一是職業人員進校園,從高一到高三,每周都會安排不同職業的代表人物來校講座,讓學生了解不同的職業。二是邀請不同大學的招生人員進校做學科專業的介紹。三是做職業傾向測試,幫助每一個學生詳細分析自身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和職業傾向。四是每學期都會有立志達標活動,讓大家自我剖析、班內演講和明確近遠期目標。這樣,一個學生高中三年共有6次反覆問自己同一個問題,我是誰?我要到哪裡去?這就提醒他必須對自己的未來有所思考,這樣在高三填志願時才會水到渠成。”

  掃描二維碼看影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