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平頂山農村七旬老人植桑製杈50年,感歎手藝要消失

2019年7月28日,河南平頂山郟縣堂街鎮段李莊村,今年75歲的村民付留欽正冒著高溫,在桑園裡修整他的桑杈苗。付師傅的桑園有將近三畝地,分布在兩個地塊,每年能出產約500杆桑杈。培育桑杈是一門古老的技藝,付師傅和村裡許多老人一樣,都是從小就跟著父輩在桑園裡摸爬滾打,這一做就是一輩子。

今年的三伏天顯得格外熱,早晨桑園裡會涼快一些,所以付師傅常常五點多鍾就下地了。七八點鍾到了吃飯的時間,老伴把飯做好端在院子裡,兩碗面疙瘩,一小盆炒蘿卜乾,兩位老人吃的津津有味。

“俺們村有二三百年植桑製杈的歷史,三十多年前這村子周圍種的都是桑樹,家家戶戶都做桑杈,後來市面上有了鐵叉,對我們衝擊不小,再加上機械化收割越來越普遍,所以很多人都把桑樹砍了,改種上普通莊稼。”付師傅手裡拎著“括鏟”,一邊走一邊說到。

看到這個綠樹成蔭的畫面,很多人會覺得這裡面太陽曬不著,一定會很涼快。實際上桑園裡密不透風,比外面溫度更高,付師傅只要下桑園乾活,都是光著膀子,並且這氣象只能乾到上午十點左右,再往後人都受不了了,畢竟已經七八十的年紀了。

夏季高溫是桑樹的生長旺季,付師傅基本上每隔半個月都要過來巡園,這時候不但要修剪大點的桑樹,還要兼顧一些幼苗。他腰間系的這把果木剪刀,就是專門來修剪那些幼苗的,這些工具是新工具,得益於科技的進步,用著比老工具順手。

培育一把桑杈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時間,“這棵樹苗長到跟我差不多高的時候,先把頂剪掉,然後下面留仨葉兒,這些葉的根兒處將來會長出三股枝兒,上面兩股和頂部長出來的做杈齒,最下面的是短枝兒,做杈齒後面的小凸起,可以防止挑著的秸稈從後面掉落。”付師傅說到。

最下面的枝和上面三個之間有弧度,這個弧度不是自然長成,而是靠人工培育出來的,付師傅說現在就開始用手捏,然後每次巡園的時候都捏上一遍,這樣等它長大的時候才會變成想要的樣子。

夏天雨水多、氣溫高,桑樹瘋長,也會造成三股樹枝粗細不均的情況,這時候付師傅就要拿著括鏟挨個查看,把粗的枝丫上的樹枝鏟掉一些,限制它的生長,好“等一等”旁邊的兩股枝丫。

“培育一把桑杈少則四五年,多則六七年,從春天忙到夏天,人家做一把鐵叉估計也就一會兒的事兒,你說這怎能競爭過人家,所以呀,這個行業遲早要消失,等我們這些老年人乾不動了,這些東西就沒人做了。”付師傅喝著桑葉茶,不無遺憾的說到。

從樹上鏟下來的桑樹枝丫,付師傅要把它們都收集回家,種桑樹的收益不光是賣桑杈,這些桑葉和桑枝兒,是傳統的中藥材,弄回家收拾好,也能換一些錢回來。

到了上午十點鍾,太陽更毒了,付師傅就拉著架子車,往家裡趕了。七十多歲的人了,孩子們早都勸他不要再做這個了,可他覺得種點懶莊稼太閑,想來想去還是舍不下這門手藝。

拉回家的桑樹枝,老伴把葉子都擇下來,然後攤在院子裡晾曬,桑條也整理好,打成捆子,等有人收購的時候賣給人家。桑葉原來還有人養蠶,現在種的面積都小了,也沒有人再侍奉蠶了,畢竟養蠶也是個麻煩事兒。

村子裡還在植桑製杈的人家,大約有十來戶,趁著中午的太陽,這戶人家正把做好的桑杈拿到室外晾曬一下,這位大娘說曬曬能防止蟲蛀和發霉,桑杈會更結實。這些桑杈在農村只能賣到四五十元一把,現在近處已經不好銷售,他們往往要開著三輪車跑上一二百裡地,去河南西部的山區趕會銷售。

在付師傅的家裡,還放著去年的桑葉,原來霜打過的桑葉品質更好,老兩口很熱情,要裝一些給攝影師帶回去品嚐。記錄段李莊的製杈手藝,這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拍過春天的攏杈,也拍過冬天的捏杈,今年把夏天的場景也記錄了,只要這些老藝人堅持下去,我們的記錄一定會堅持下去。攝影記錄|張根棟(圖文鄉土河南原創,剽竊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