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冬季,流感預防重要,但也要謹防“情緒感冒”

冬季,每逢冷空氣過境,因受涼而引發感冒的人數就會大增,所以,冬季裡總流行著一句關懷的話語:“多穿點衣服,別著涼感冒了。”事實上,進入冬季後,人的精神和情緒也容易“感冒”。尤其是性格內向、敏感、多愁善感者容易出現莫名的煩躁、易怒,幹什麽事情都打不起精神來,出現心情不佳、憂傷、悲觀、焦慮、食欲降低、睡眠質量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記憶力減退等情況,甚至會出現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狀,但檢查卻不是生理疾病所致。

“這種狀況是患上了季節性情感障礙,是情緒上的"感冒",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注意,並要進行及時的調適,以防止發展成更為嚴重的抑鬱症。”市口腔醫院心理二科主任、高級心理谘詢師付銳介紹說。為何冬季容易出現“情緒感冒”?采取什麽辦法才能有效防治這種“情緒感冒”呢?近日,晚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市口腔醫院心理二科主任付銳。

晝短夜長的冬季,日照時間的縮短,這是情緒“感冒”的主要誘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底部,有一種叫松裸體的腺體,能分泌出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鬱不歡之情緒。夏日和初秋,由於陽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冬以後,由於日照時間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分泌較多,從而使人的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製,人體細胞就會“偷懶”,人的心情自然就容易低沉消極,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這就是古人說的“天昏昏兮人鬱鬱”。

花木凋零、草枯葉落的冬季景致,也容易使人產生淒涼、苦悶、垂暮之感。其實,人的這種感覺在秋季就已經生成了,“寒蟬淒切……驟雨初歇”,宋代詞人柳永在秋季的陣雨中就感受到了一種淒苦之情。只不過到了冬季,寒蟬都不見了,驟雨也少有,多是綿綿冬雨和黑沉沉的天幕。冬季充滿寒意的氣候,以及由這種氣候造就的物候現象(枯樹,荒草等),容易誘發多愁善感者的“情緒感冒”。

此外,冬季的低溫、乾燥和較高的氣壓,對許多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哮喘、腦動脈硬化症)均有不利影響,患有這些病的人,常常會有一種恐懼心理。冬季又是死亡率較高的季節,一些老年病患者常常在心裡就把冬季視為一個“坎”,總怕自己過不了冬天,從而產生一些消極情緒。

怎樣預防或減輕“情緒感冒”症呢?付銳說,對嚴重的抑鬱症患者,當然要在專業的心理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而對一般的患者,不妨采取以下幾種“綠色療法”:

勤曬太陽。陽光可以抑製褪黑激素的分泌,是不可多得的營養素,冬天經常接受“日光浴”,可使毛細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激素的分泌,從而使人精神振奮,心情愉悅,胸懷舒暢。當無陽光天時,可盡量打開家中或辦公室內的照明裝置,使屋內亮度接近白天的自然光,人在這種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調動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感。

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多想想美好的事物,少一些懷舊情緒。日常生活中,不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參與無原則的爭執和較量,始終保持良好的心境。

多進行戶外活動。疾走、跑步、做操、打太極拳、冬泳等力所能及的體育運動,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增加大腦的血氧供應,減輕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所致的緊張、失眠和抑鬱感,讓人保持充沛的精力。

多參加社交娛樂活動。多與知己談心聊天,多看健康向上的書籍,多聽些輕鬆愉快的音樂,有意識地轉移注意力,使心情得到放鬆,保持寧靜平和,心態也會變得開朗豁達,自然排遣不良情緒的干擾。

合理搭配飲食。糖可舒緩壓力和改善情緒,可適當增加富含糖的食物。蛋白質中富含製造情緒激素的原料,如色氨酸等氨基酸,其中以牛奶、魚類、大豆類等最佳。脂肪是神經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神經細胞的正常傳遞,體內脂肪含量低是引起精神異常的原因之一,脂肪攝取以植物油和魚油為佳,但應適當控制其攝取量。維生素和礦物質是人體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對解決精神抑鬱有益,需適當多吃些蔬菜水果,如菌菇類、海藻類、西紅柿、蘋果等。同時,需注意適量多喝水,以促進體內廢物的排泄。

來源:荊門晚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