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廣西融水:“一村一策”發起脫貧總攻

在廣西融水苗家小鎮社區扶貧車間裡,務工就業人數不斷增加。 本報記者 童 政攝

6月21日,在廣西融水雙龍溝森林旅遊度假區夢嗚苗寨,搬遷過來的苗族姑娘準備給遊客表演民族舞蹈。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攝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全國最早成立的苗族自治縣,苗嶺山脈向東延伸於此,養育了淳樸的苗族兒女,融江水浸潤著境內漢、瑤、侗、壯等13個民族共同奮鬥的土壤。然而多年來,山區的閉塞、發展基礎薄弱,製約著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當前,融水縣是廣西8個未脫貧摘帽的縣之一。

“全縣還有2062戶6634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尚未脫貧,大多數為無勞動力或弱勞動力,致貧風險因素較多,這些群眾集中在少數民族聚居的邊遠高寒山區,自然條件差,發展基礎薄弱。”融水苗族自治縣委副書記石中華說:“我們努力在產業、就業和綜合保障扶貧3個方面進行提升,向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目標發起最後總攻。”

讓群眾“腰包”鼓起來

“九山半水半分田”,說的就是山地面積佔土地總面積85.48%的融水。在海拔一兩千米的高寒山區,甚至找不到一塊連片的平坦土地來安置產業項目。為了發展產業,幫扶幹部因地製宜、一村一策、一村多策,使出了渾身解數。

5月20日一早,融水苗族自治縣香粉鄉中坪村駐村第一書記馬克華便上山找到低保戶賈鳳英,想把她加入村集體合作社種植木耳菌棒,且下個月就要進入大棚的好消息告訴她。見家裡無人,馬克華在細密的雨中遠眺,發現一個身影正背著鐮刀簍在山坡的梯田裡忙活。原來這天,還有一波“客人”比他更早——殘聯為賈鳳英家送來900尾禾花鯉魚苗。賈鳳英正在把水田圍起來,怕接連幾天的雨水漲滿,小魚苗跳出稻田。

“今年我加入合作社種木耳,還有村裡的保潔崗位,年內肯定要脫貧了。”賈鳳英說。獨自照顧失明的丈夫、撫養兩個孩子,她將生活的重擔化為脫貧的動力,多次向村幹部提出要加入村裡的產業項目,爭取以產業獎補資金1萬元入股得分紅。

中坪村是香粉鄉目前唯一的未脫貧村,村裡密布的陡峭山地間找不到一塊連片的平整土地,這給當地群眾發展產業帶來了巨大的難題。

“山上種杉木周期太長,搞養殖風險太大,我們就想找一個‘短平快’又不佔地的產業。”馬克華告訴記者,今年3月復工複產後,他拿出第一書記扶貧產業扶持資金5萬元,找到3個平整地塊,流轉了17畝土地,著手興建了中坪村食用菌種植產業項目基地。基地人員引山泉水到大棚裡澆灌菌棒,短短兩三個月,大棚裡“喝”了泉水的木耳便長勢喜人。

為了讓中坪村的木耳對接上柳州螺螄粉產業鏈,柳州市工商聯組織了一批螺螄粉企業家來到中坪村考察,品嚐過這裡的木耳後,一位企業家悄悄把馬克華拉到一邊說,“一定要將木耳賣給我,有多少我全包了”。

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馬克華深受鼓舞。他發動全村27戶未脫貧戶和70戶已脫貧戶加入村民合作社,參與食用菌項目的“聯種聯建”,主要種植木耳、香菇等。在他的計劃中,項目年產食用菌25噸,年產值預計達100萬元,能實現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4.7萬元、97戶貧困戶分紅9.1萬元的目標。

融水縣風情苗寨與“百節之鄉”的旅遊融合約樣具有發展潛力。融水縣打造的“夢嗚苗寨”景區在這方面做出了探索。它是融水雙龍溝景區實施易地扶貧修建的新景點,目前已有21戶56人搬遷入住,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戶42人。景區裡一排特色的木屋是從原來的村子裡搬過來的,再按照苗族特有風格複原改建而成,建有商鋪28家,主要經營民族特色餐飲、特色旅遊紀念品等,向遊客展示傳統的苗族農耕文化和生活習俗。遊客在雙龍溝遊過了山水,再到夢嗚苗寨,在村民家裡打油茶、吃農家飯,體驗原生態鄉村生活,村民們也有了實實在在的收入。

“融水實施一村一策、一村多策來帶動貧困戶脫貧,每個貧困村均有1個以上新型經營主體帶動或產業基地覆蓋全村25%以上的貧困戶獲得產業收入。”石中華說。

讓群眾就業“飯碗”能端牢

融水苗家小鎮社區是一個建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社區,原本居住在離縣城100多公里外的良寨鄉安全村的貧困戶韋鮮豔就搬到了這裡,如今她成了融水縣就業扶貧車間宏欣電子加工有限公司的主管。

“受疫情影響,車間的外貿訂單減少了,我們的工位最多時有80多人,現在不到60人。”韋鮮豔說,這個扶貧車間原本有46個工人都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其中有20人是搬到苗家小鎮的貧困戶,人均月收入2000元,能夠穩定就業對他們來說是脫貧最大的保障。

苗家小鎮社區第一書記何國棟介紹,苗家小鎮現在有3個扶貧車間,其中兩個電子廠都是參與粵桂扶貧協作的企業,承接來自廣東東莞的外貿訂單。受疫情影響,目前只能做國內訂單,導致上崗人數有所減少,人員流向縣內和周邊需求更穩定的企業。

“實際上,隨著搬遷群眾對新環境新生活的適應,社區務工就業人數仍在不斷增加,從3月復工複產以來,就業人數比去年多了512人,社區實現一戶一人就業,共計1593戶3204人。”何國棟說。

為了幫助大批無法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找到工作,融水在全縣組織認定了43家就業扶貧車間,今年自復工複產以來,吸納就業人員1815人,其中貧困勞動力649人。

鼓勵居家靈活就業、返鄉創業後,融水湧現了像隔花吟草苗族服飾有限公司這樣的巾幗扶貧車間、創業孵化基地,該基地經營手工精美的苗族服飾與刺繡、織錦、蠟染工藝成品,創新傳承發展傳統苗族服飾。為了幫助婦女提升技能、增加收入,其吸納入駐了31家個體戶,其中有17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

粵桂扶貧協作產業園是融水打造勞動密集型產業集群、提升就業的一個縮影。依靠大力發展竹木加工和特色農產品加工業,2019年,該園區吸納了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402人就業,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84.2萬元。產業園裡的扶貧車間廣西融水晨陽木業有限公司吸納了140名貧困戶務工就業,工人平均工資達4200元。“貧困戶不是沒有脫貧的能力,只是沒有就業的機會。”晨陽木業董事長陳亮說。除了直接帶動就業脫貧,年產裝飾板材180萬張的晨陽木業還通過收購杉木原材帶動當地群眾種植杉樹,僅此一項,每年有1.3億元資金流進當地農民的腰包。

開發基層公益性崗位也是融水實施就業提升的重要舉措,融水通過基層公益性崗位解決了1470名貧困人口就業,其中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態護林員928名。

目前,融水全縣農村人口轉移就業12.2萬人,就業對脫貧的貢獻率達70%。

脫貧“兜底”不落一人

“越到最後時刻越要響鼓重錘。”脫貧攻堅進行到現在,剩下的“硬骨頭”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為了解決這部分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融水著力提升綜合保障,用好用足綜合保障扶貧政策,提高社會保障水準,確保弱勢群體通過綜合保障實現穩定脫貧。

去年,中坪村杉木山屯的貧困戶賈忠才一家得到危房改造補助款4.4萬元,新建了一棟混凝土結構的住房,搬離了原來居住的危舊木屋。因其家中老人常年臥病在床,致貧返貧風險大,縣裡補助1540元為他們加入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同時補充商業保險105元。全家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基本養老保險,兩位老人每月能領取養老保險金121元,全年合計2904元。

針對“三保障”問題,融水縣實施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等級鑒定及掛牌全覆蓋,2019年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項目已全部竣工驗收,按時足額撥付補助資金,並實質性入住。同時,融水縣符合參保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住院報銷比例達到91.5%。縣城內所有定點公立醫院、醫保經辦機構能為建檔立卡貧困患者提供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醫療保險二次報銷、醫療救助、財政補助等“一站式”系統結算服務。此外,融水縣建立健全控輟保學台账,落實義務教育保障,全縣貧困戶家庭適齡兒童均能享受義務教育,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7.62%。通過落實教育資助政策,全縣90183人次學生受益,其中建檔立卡生源36168人次。

此外,為給生產生活提供保障,打牢脫貧增收基礎,融水不僅讓貧困群眾搬出大山,也把產業致富道路修進山裡,把電力、安全飲水等輸送到家家戶戶,保證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目前,融水縣尚有26個預脫貧貧困村。據悉,該縣涉及貧困村的農網改造升級項目將在2020年6月30日前全部完成,屆時26個預脫貧村屯將用上安全、可靠的電力。在鄉村公路建設方面,石中華告訴記者,今年融水縣將再建村屯道路70多公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