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刺蝟音速小子》成“最賣座”,重新證明影遊聯動潛力?

文 | 陳镔

編輯 | 江宇琦

2月,《刺蝟音速小子》在全球院線掀起一股速度旋風,為開春影市注入第一劑強心針。

據comScore統計,《刺蝟音速小子》首周末的全球票房便突破1億美元,擊敗DC出品的《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在多個重點市場拿下票房榜頭名的位置。同時《刺蝟音速小子》也獲得媒體和影迷的廣泛好評,有望在口碑支撐下走出長線行情。

截至毒眸(微信ID:youhaoxifilm)發稿前夕,《刺蝟音速小子》已經打破了一年前由《大偵探皮卡丘》所創下的多項“遊戲改編”電影的票房紀錄,而業內普遍相信,該片很有機會成為史上最賣座的“遊戲電影”。從玩家手中的主機熒屏疾馳到大銀幕,《刺蝟音速小子》成功跑通了“影遊聯動”的道路,也再度證明了遊戲大作影視化IP的潛力。

音速小子前史

《刺蝟音速小子》改編自世嘉公司風靡全球的電子遊戲,推出至今已近30年時間。

1991年,世嘉為了對抗當時的16位遊戲巨頭任天堂,決定推出一款以競速為主的遊戲。當時作為世嘉員工的中裕司和兩位同事大島直人以及安田廣和開始了新遊戲的策劃。最後經過再三權衡,中裕司決定以大島直人的刺蝟作為新遊戲的主角,並為他起名為Sonic,即音速。

當年電玩展上,中裕司推出了這個遊戲的體驗版,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感大獲成功。同年6月23日,世嘉MegaDrive主機上的Sonic the Hedgehog(《刺蝟音速小子》)遊戲在北美正式發行。此作一經上市就廣受好評,銷量大增。自此之後,6月23日也被定為了音速小子的生日。

到了1992年11月21日,世嘉推出了MD平台上的第二款音速小子遊戲Sonic the Hedgehog 2。這款遊戲新增了“雙尾狐狸塔爾斯”這個人物,也順勢推出了雙人模式。除此之外,世嘉還在8位平台及其他主機上陸續開發了相關遊戲。其中1996在世嘉土星上發布的Sonic 3D被認為是最早的音速小子3D遊戲——不過按照當時的技術也只能算得上“2.5D”。

1998年,在經過精心策劃後,世嘉發布了DC主機上的新遊戲Sonic Adventure(《音速小子大冒險》)。遊戲幾乎推翻了以前全部的人物設計,並首次以全3D方式呈現,但好在大部分經典元素還得以保留。同時Sonic也在一些遊戲中客串,例如《任天堂名明星大亂鬥》與《世嘉明星網球》。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特別版》中音速小子技能招式一覽

而另一款極具變革意義的Sonic遊戲,則在十年後才正式推出。2008年秋,世嘉與BioWare合作的首款Sonic RPG遊戲《音速小子歷代記:黑暗兄弟會》問世,改變了Sonic系列以動作冒險為主的遊戲模式。而在次世代與PS2主機上發行的Sonic Unleashed,也首次把動作格鬥模式和競速混合起來。

截至2018年10月,《刺蝟音速小子》系列累計銷售量已達8億,成為有史以來最為暢銷的遊戲之一。正因如此,《刺蝟音速小子》才會被好萊塢的製片廠看中,進而延續了真人與CG動畫相結合的製作模式,在《大偵探皮卡丘》後為掌機遊戲映像化再添新功。

刷新遊戲改編紀錄,CG大改反成加分項

《刺蝟音速小子》不僅是在“延續”《大偵探皮卡丘》,更在不斷超越後者。

從2月14號開始,《刺蝟音速小子》登陸北美4167家影院,首周末以近5802萬美元無懸念登頂,並超越《大偵探皮卡丘》同期5436萬美元的成績,創下遊戲改編電影的最佳開畫數字;再加上上周周一的“總統紀念日”假期,《刺蝟音速小子》上映前四天便進账7000萬美元,相當於2月初《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同期的兩倍,位列歷年來2月首映成績前十強。

北美市場之外,《刺蝟音速小子》近期還在40個國家和地區同步公映,全球總票房則累計至1.2億美元,超過8500萬美元的投拍成本,照此趨勢發展下去,影片成功盈利已無太多懸念。現在行業普遍關注的是:《刺蝟音速小子》能否打破《大偵探皮卡丘》1.44億美元的北美票房紀錄?

《刺蝟音速小子》劇照

值得注意的是,《刺蝟音速小子》原定於2月2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但受到疫情等影響現已撤檔,何時能夠上映還有待後續消息。而考慮到影片的口碑和類型,《刺蝟音速小子》很有可能在中國內地收獲一個還不錯的票房成績,進而給影片的總票房再添加一把火。

綜合來看,《刺蝟音速小子》的成功有多方面因素加成。

首先,《刺蝟音速小子》趕上北美“雙節”疊加的絕佳檔期,從周五的情人節到周一的“總統紀念日”,形成長達4天的連續假期,從而極大化入場觀影的客流。上次出現如此“地利”還是2016年,當時《死侍》便以破億美元的成績高開,為其成為最賣座的R級影片之一奠定了基礎。

《死侍》小賤賤

事實上,最早佔據這一檔期的其實是《007:無暇赴死》,但隨後影片後撤至4月8日;另一個特工大IP《王牌特工:緣起》也一度鎖定情人節公映,但隨著福斯收購案塵埃落定,該片上映日期最終被新東家迪士尼調整至9月;由此《刺蝟音速小子》成功上位,並兌現豐厚的票房收益。

其次,《刺蝟音速小子》在發布首款預告片後,曾面臨粉絲對音速小子形象的批評,主要集中在牙齒設計和手腳比例上,被吐槽為“長毛大粗腿”。對此導演傑夫·福勒迅速回應將跟進,出品方派拉蒙影業也“從善如流”,重新撥款數百萬美元進行大幅修改,為此還將檔期從去年11月延後。新造型被讚顏值大幅提升,現在看來這起風波反而是“因禍得福”。

音速小子以經典造型亮相

最後,《刺蝟音速小子》還維持相當出色的口碑:在爛番茄網站上,《刺蝟音速小子》的新鮮度為64%,爆米花指數更是達到94%,顯示觀眾對其娛樂性頗為滿意。尤其是在同期的另一部大片《猛禽小隊和哈莉·奎茵》陷入到口碑爭議當中時,這樣的好口碑無疑會讓想看爆米花電影的觀眾轉而選擇該片。

高風險的“遊戲”:大製作常陷虧損,小成本博利潤率

雖然近年來遊戲改編電影層出不窮,但取得商業成功的作品卻屈指可數,直到去年的《大偵探皮卡丘》在全球範圍內大賣,才讓市場重新認可了影遊聯動的價值與潛力。而此番《刺蝟音速小子》的熱賣,無疑又再度給這種創作模式正了名。

作為電影創意來源的一個分支,遊戲改編最早可以追溯到1993年問世的《超級瑪利歐兄弟》:該片以任天堂的經典同名遊戲作為藍本,但除了借鑒瑪利歐管道工等部分概念外,基本上為原創情節。而2092萬美元的北美票房(日本等其他地區數據不可考)尚不及製作成本的一半,顯示了其低迷口碑的不利影響。

《超級瑪利歐兄弟》

這這並沒有影響後續的遊戲電影改編熱。

從1994年上映的《雙龍奇兵》到《快打旋風》,再到此後上馬續集的《格鬥之王1&2》和曾發布過中文海報的《激戰星河》,短短5年間多部作品接連上映。但其中呈現虧損的比例卻在持續上升,大部分電影最後都被證實是“雷聲大雨點小”,影迷、遊戲迷雙雙都不買單。

但另一方面,借由掌機遊戲大熱的《精靈寶可夢》率先製作TV動畫版進行預熱,隨後推出的首部劇場版《超夢的逆襲》分別在日本和北美拿下75.4億日元和8574萬美元,可謂一炮打響。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精靈寶可夢》的劇場版都被視作是為數不多“影遊聯動”的范例。

進入新千年後,由安吉麗娜·朱莉的《古墓奇兵》和米拉·喬沃維奇主演《惡靈古堡》,再度引領了遊戲改編電影的熱潮,後者更發展為延綿6部的長壽系列,堪稱同類型的典範。但在耗資2億美元打造的《波斯王子:時之刃》折戟後,高成本遊戲改編電影一度沉寂,其間《極速快感》和《憤怒鳥》均在中等成本上實現收支平衡,可也並沒能成為大爆款。

《惡靈古堡》

相比於原先局限於動作冒險或益智手遊等單機類型,2016年公映的《魔獸》成為第一部根據MMORPG(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改編成的電影。即便曾創下全球同時在線人數破千萬的業界記錄,但遊戲的輝煌未能轉化成電影的勝績,最終《魔獸》北美僅收於4736萬美元,不及1.6億美元投資的零頭。

不過,《魔獸》在中國內地席卷近15億元人民幣,佔全球票房的比重達48%,彰顯了中國玩家群體的強大購買力和情懷的魔力。相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惡靈古堡:終章》上,後者單在中國內地院線就橫掃逾11億元,相當於本土收成的6倍以上。

近年來《大偵探皮卡丘》和《狂暴巨獸》等新作也愈發倚重中國觀眾的支持,所以未來《刺蝟音速小子》重回大銀幕後的成績值得期待。

當然,《刺蝟音速小子》現下的整體表現已經超出預期,不僅在《大偵探皮卡丘》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還進一步拓寬經典遊戲改編的路徑,這對《超級瑪利歐》電影版等項目無疑是利好消息。可以預見的是,在接連兩部作品的刺激下,未來或將有更多遊戲改編的大作上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