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公募超高比例中簽科創板股 背後三大策略成打新“製勝法寶”

繼華興源創之後,睿創微納、天準科技也相繼公布了網下初步配售和網上中簽結果。不出意外,以公募基金為主的A類投資者再次成為焦點,對上述3隻科創板股的獲配比例分別有81%、79%和83%。而在每一隻新股的背後,均有近千隻公募基金產品中簽,在A類投資者中成為絕對主力。

公募基金緣何能夠如此高比例中簽科創板新股?“金融1號院”從業內了解到,除了A類投資者在網下打新時自帶的優先權和更高的獲配比例外,主要有三大優勢成為公募基金打新科創板的“製勝法寶”:

首先是參與度極高,幾乎可以進行科創板打新的基金均參與報價;其次是完善的定價策略,有公司成立專門的定價小組,對新股給出精準的定價區間;最後是龐大的團隊支持,數十位行業研究員、明星基金經理齊上陣,深入、多維度剖析科創板企業,密集參與路演和詢價。

近千隻基金中簽新股

公募權益基金“全軍出動”

睿創微納、天準科技公布的網下初步配售和網上中簽結果,公募基金再次以高出場率吸睛。“金融1號院”注意到,睿創微納的網下配售名單中,共有1580個有效報價配售對象全部按要求在網下申購,其中有1151個對象為公募基金產品;睿創微納的網下配售名單中,共有1197個有效報價配售對象全部按要求在網下申購,其中有860個為公募基金產品。

而此前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的網下初步配售結果中,也有951隻公募基金現身。公募基金會參與科創板投資不再是新鮮事,但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的決心之大和行動力之強烈還是令人瞠目結舌。

不是所有的基金都叫科創板基金,也不是只有科創板基金可以投資科創板。此前,監管層便明確表態,公募基金存量基金產品均可參與科創板投資,隨後,幾乎所有公募基金均發布了旗下基金可參與科創板投資的公告,科創板的打新規則也在往公募產品傾斜。

報價有效的基金產品都有近千隻,如果考慮到報價較低的基金,公募基金市場上究竟有多少基金參與了科創板打新?“金融1號院”從多家基金公司處得到了一致的回復——全部——這幾家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可以投資科創板的基金均參與了科創板的新股打新,只不過是部分產品報價不合適未能獲配。

“從我們公司的產品來看,中簽的概率在60%左右,”有基金公司人士對“金融1號院”說道。實際上,截至7月4日,公募基金市場上權益基金共有2713隻(包括318隻股票型基金、2077隻偏股混合基金和114隻平衡混合基金),在排除分級基金和部分主題基金外,絕大多數基金產品均參與了科創板新股報價。

“這個過程其實並不麻煩,基金經理和研究員在討論後會制定一個較窄的報價區間,公司所有的權益產品按照這個區間分批報價,權益基金參與科創板打新其實是在參與科創板開市初期的紅利,我們的主要工作還是集中在對科創板企業的估值和定價上。”該公募人士對記者表示。

豪華基金經理陣容掌舵

多家基金成立科創板小組

公募行業各家基金公司對科創板投資機會的把握,從三批科創板基金推出時便可見一斑,科創板推出之前各基金公司便提前準備好了渠道、海報、宣傳視頻等素材,最為吸引人的莫過於豪華的基金經理陣容,各家基金公司業績好、人氣旺的基金經理掌舵,也引發投資者搶購的熱情,“一日售罄”數見不鮮。

與普通基金產品由一位基金經理掌舵的管理不同,科創板基金開啟了“多基金經理”掌管模式,而這些基金經理也掌握著當前公募基金進行科創板打新的話語權:華安科創主題混合,配備了5位基金經理;博時科創主題混合擬配備“2+4”的投研團隊,實行雙優基金經理制度;富國科創主題混合采取的也是雙基金經理模式。

“金融1號院”了解到,有多家基金公司已早早成立了科創板小組,該小組的主要精力便是放到科創板新股研究和定價上,主要成員包括各行業的研究員和基金經理。也有基金公司對記者表示:“我們公司倒是沒有成立這樣的小組,不過在科創板研究和投資上也早就確定了類似的模式,算是‘有實無名’,業內的運作模式都是大同小異。”

不過,“金融1號院”注意到,各家基金公司對不同科創板新股的態度出現了明顯差異。以睿創微納和天準科技為例,竟出現了大型基金公司旗下產品集體缺席的現象:在睿創微納的最終獲配名單中,華夏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公司旗下產品無一獲配;在天準科技的最終獲配名單中,富國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等公司旗下的產品全部缺席。

業內人士對此分析稱:“最終缺席獲配名單還是要分開來看,部分是由於報價較低未能獲配,也有是直接未參加初步詢價的。後一種的原因比較複雜,有可能是研究團隊在經過調研分析後,決定暫時不參與新股的打新,也有可能是研究員掌握的行業有限,對其他行業的新股定價存在壁壘。”

多維度剖析科創板企業

結合多種估值方式最終定價

說起科創板企業的估值,與創業板新股的估值要另當別論。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科創板企業都處在成長初期,部分企業的盈利和收入較低,傳統的估值體系難免會失效。

萬家基金對“金融1號院”表示,原有A股的公司上市時就要滿足一定的盈利要求,企業發展相對成熟,因而其研究和估值相對簡單和直觀,投資者通常用市盈率PE、市淨率PB等指標來進行評估。而對於科創板的公司,其所屬的行業大多是近年新興發展起來的,投資者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在研究工作上付出更多努力。

“金融1號院”了解到,對於目前已經提交申請的百餘家科創板企業,萬家基金2從“企業核心競爭力、市場空間、研發投入和公司治理”等4個維度對企業進行分類和打分,最終排名在前10%的企業有戰略配售的需要,在綜合考慮風險的前提下會積極爭取,而對於排名前25%-前10%的企業,參與時會更加謹慎。

傳統的估值體系失效,便需要新的估值體系對科創板企業進行估值和定價。目前來看,公募行業較為普遍的作為是採用多種估值方式相結合,比如營收、現金流、杠杆,按流量估值,按研發支出估值,按可比公司估值等方式。

“金融1號院”從多家基金公司處了解到,對科創板企業的研究已經是公司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行業研究員加班做內部研究報告也成為常事。有基金公司表示:“下周有14家科創板開始打新,這段時間我們公司研究員和基金經理都在埋頭研究相關科創板公司,密集參與路演和詢價,希望下周能有好的收獲。”

歡迎關注

《證券日報》金融1號院

編輯:周尚伃 值班主編:徐天曉

終審:馬方業/張志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