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硬化的「蛛絲馬跡」!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當肝臟出現病變的時候,其剩下的健康組織尚能夠應付日常代謝活動的需要,所以不容易察覺。只有當肝損害超過70%的時候才會出現顯著癥狀,因此肝硬化的進展往往是「靜悄悄」的,很難早期發現。但是,肝硬化進展的時候仍然會露出一些「蛛絲馬跡」,只有認識以下一些肝硬化的表現,才能做到對肝硬化的早診斷、早治療。

臉消瘦、面黝黑

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圍皮膚較病前晦暗黝黑,面容消瘦枯萎,臉頰有小血管擴張,口唇乾燥,這就是「肝病面容」。這是由於肝功能減退,導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蜘蛛痣、硃砂掌

肝硬化患者常在面部、頸、胸、肩、前臂及手背等處出現一些擴張的皮膚小動脈,周圍有向四周輻射的樹枝樣細小分支,形態像一個個小蜘蛛,呈鮮紅色,用筆尖、大頭針或細棒一端壓迫痣的中心點,可使痣及其周圍分支消失,這就是蜘蛛痣。這也是由於肝功能減退之故。

蜘蛛痣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作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標誌,但並不具有特異性。正常婦女月經期間或妊娠時,約40%也可見蜘蛛痣;另外,飽經風吹日曬、經常飲酒、維生素B缺乏、類風濕關節炎患者,以及少數健康人也可見到蜘蛛痣。

與蜘蛛痣發生機制相同的表現是肝掌,就是指手掌連接大、小拇指的兩側(大、小魚際)發紅,細觀有許多紅色斑點,有的呈斑塊狀,紅白相間無規律,如局部加壓會變蒼白,放鬆後恢復原狀。有時患者腳底也有這種改變。因其發紅又稱「硃砂掌」。

眼發黃、皮發黃

患者的鞏膜(眼白)或皮膚髮黃,醫學術語稱為黃疸。肝硬化患者半數以上可出現這種體征,一般程度較輕。這是由於肝硬化時膽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膽紅素增多所致。若黃疸驟然升高或重新出現,均提示肝細胞有破壞,應引起重視。

乳房脹、睾丸縮

肝臟對人體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肝硬化時雌激素增加,雄激素減少,男性可見乳房增大、脹痛,睾丸萎縮。對女性來說,肝硬化時性激素紊亂,也會引起月經紊亂、乳房縮小、陰毛稀少等。

出血點、發低熱

肝硬化患者常常有出血傾向,可出現反覆鼻出血,刷牙時牙齦出血,皮膚出現出血點或淤斑,嚴重者為血腫。這是肝硬化時肝臟合成各種凝血因子及凝血酶的功能減低,脾功能亢進引起血小板減少等多種原因導致的結果。肝硬化晚期常有發熱表現,熱型不定,以低、中度發熱為主,多在37.5~38.5℃之間。這種發熱應用抗生素是無效的,只有在肝病好轉時方能消退。若出現持續高熱,多數提示有併發症存在,不可忽視。

腹水現、靜脈張

肝硬化患者往往會出現腹水。一般來說腹水量越大,反覆次數越多,預後越不好。肝硬化出現腹水的原因很多,對肝硬化腹水應認真查找原因,採取積極治療措施,一旦合併自發性腹膜炎,預後極其兇險。

腹壁皮下血管一般是看不見的,但隨著肝硬化的進展,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腹壁靜脈曲張。可見以臍為中心,周圍淺靜脈突起擴張,形似蚯蚓狀,向四周放射性分布,以上腹壁多見。其原因是門靜脈高壓,淤滯在門靜脈的血液,另找出路流回心臟,而腹壁靜脈就是其中的一條途徑,故引起腹壁靜脈曲張。

孫長宇教授主任醫師 教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感染性疾病科,碩士研究生導師,中華感染病學會全國青年委員,河南省感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肝病學會委員,河南省愛滋病學專家組委員,河南省熱帶病感染病學會常務委員,鄭州市感染病學會副主任委員,鄭州市肝病會診專家組首席專家,河南省應急治療隊隊員。任主編、副主編及參編專著5部。是多家雜誌編委和審稿人。發表文章100多篇,其中7篇文章被SCI收錄。獲得省級二等獎一項、獲得丙型肝炎病毒酶切分型和干擾素治療的關係及B肝重症化預防的研究兩項廳級科研成果。2005年到香港研修愛滋病,B肝、C肝的現代治療。目前主持有衛生部、科技廳、衛生廳等多項科研項目。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項。曾多次作為歐洲及美國肝病學會註冊會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目前帶領指導本專業的博士、碩士進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臨床及基礎研究。在B肝、C肝病毒引起的肝硬化、腹水、門脈高壓、以及引起的肝癌都有新見解新方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